按键及其键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633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按键,其包含键帽、底板、第一及第二支撑件、磁性板件及第一磁铁。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滑轴部及第一连接部,第一滑轴部可滑动地连接于底板,第一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可滑动地连接于键帽,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底板。磁性板件选择性地形成于第一支撑件的第一滑轴部及第二支撑件的其中之一上。第一磁铁位于磁性板件的一侧,当键帽移动至按压位置时,第一磁铁侧向吸引或侧向排斥磁性板件,藉以驱动键帽从按压位置往释放位置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键盘即可有效地缩减按键整体所需占用的空间,从而使键盘在内部结构空间运用上可具有更大的设计弹性,以利后续键盘薄型化的趋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ー种按键及其键盘,尤指ー种利用侧向磁吸力或侧向磁斥力以作为键帽复位所需的驱动カ的按键及其键盘。
技术介绍
就目前的笔记型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近来,由于笔记型电脑薄型化的趋势,应用于笔记型电脑上的键盘亦随之有薄型化的需求。习知的按键内常设置有弹性元件,例如橡胶垫圈(Rubber Dome)等,以作为按键使用吋,键帽复位的弾力来源。然而,习知的弾性元件具有特定的高度,故按键需具有较大的 空间以供弾性元件设置于其中。換言之,习知的按键中因设置有弾性元件,故会限制键盘的结构尺寸设计,而不利于笔记型电脑的薄型化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ー在于提供ー种利用侧向磁吸力或侧向磁斥力以作为键帽复位所需的驱动カ的按键及其键盘,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根据ー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按键,其包含键帽、底板、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磁性板件以及第一磁铁。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滑轴部以及第ー连接部,该第一滑轴部可滑动地连接于该底板,该第一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该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板;该磁性板件形成于该第一支撑件的该第一滑轴部以及该第二支撑件的其中之一上;该第一磁铁位于该磁性板件的ー侧,当该键帽移动至ー按压位置时,该第一磁铁侧向吸引或侧向排斥该磁性板件,藉以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往ー释放位置移动。根据所述的按键,该由金属材质所组成的磁性板件形成于该第一滑轴部上,当该键帽移动至该释放位置时,该第一磁铁与该磁性板件产生ー侧向磁吸力,以吸附住该磁性板件。根据所述的按键,该磁性板件包含承载板部,其形成于该第一滑轴部上;以及第ニ磁铁,其设置于该承载板部上,用来与该第一磁铁产生ー侧向磁吸カ,以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往该释放位置移动。根据所述的按键,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滑轴部以及第ニ连接部,该第二滑轴部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该第二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板,该磁性板件包含承载板部,其形成于该第二连接部上;以及第二磁铁,其设置于该承载板部上,用来与该第一磁铁产生ー侧向磁斥力,以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往该释放位置移动。根据所述的按键,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滑轴部以及第ニ连接部,该第二滑轴部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该第二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板,该磁性板件自该第二连接部向外延伸形成,当该键帽移动至该释放位置时,该第一磁铁与该磁性板件产生ー侧向磁吸力,以吸附住该磁性板件。根据所述的按键,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滑轴部以及第ニ连接部,该第二滑轴部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该第二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板,该磁性板件包含承载板部,其自该第二连接部向外延伸形成;以及第二磁铁,其设置于该承载板部上,用来与该第一磁铁产生一侧向磁吸力,以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往该释放位置移动。根据所述的按键,该第二支撑件向内延伸形成有延伸臂,该延伸臂的一端具有触发凸点,该按键更包含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上且对应该触发凸点的位置上具有开关,该第一磁铁设置于该电路板上,当该键帽移动至该按压位置以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相对枢转时,该触发凸点触发该开关。根据所述的按键,该键帽具有第一滑槽以及第ー卡槽,该底板具有第二滑槽以及第二卡槽,该第一滑轴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该第一连接部可 活动地枢接于该第二卡槽中,该第二滑轴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滑槽中,该第二连接部可活动地枢接于该第--^槽中。根据所述的按键,该第一磁铁固定于该底板上。根据一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键盘,其包含复数个按键,该复数个按键的至少其中之一按键为上述的按键。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支撑件上的磁性板件与位于磁性板件的ー侧的磁铁间所产生的侧向磁吸力或侧向磁斥力,以驱动位于按压位置的键帽往释放位置移动,进而产生利用侧向磁吸力或侧向磁斥力以作为键帽复位所需的驱动カ的功效。如此ー来,透过省略弾性元件的设置而改利用磁性板件与磁铁的配置以取代的的方式,本技术所提供的键盘即可有效地缩减按键整体所需占用的空间,从而使键盘在内部结构空间运用上可具有更大的设计弹性,以利后续键盘薄型化的趋势。关于本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歩的了解。附图说明图I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的键盘的部分爆炸图。图3为图I所示的按键沿X-X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键帽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键帽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參阅图1,其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I的立体图。如图I所示,键盘I包含复数个按键3以及底板5,按键3设置于底板5上。按键3用以供使用者按压,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键盘I较佳地为一般应用于个人电脑的键盘,但不受此限。举例来说,键盘I亦可应用于一般具有由上盖与下壳体组成的开合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上(例如笔记型电脑或折叠式键盘)。本技术所提出的利用磁力以驱动按键复位的设计可应用于复数个按键3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其数量多寡端视键盘I的实际应用而定,为求简化说明,以下针对其中之一具有磁力驱动复位设计的按键3进行描述,至于其他采用相同设计的按键3的结构设计,其可以此类推。请參阅图2及图3,图2为图I所示的键盘I的部分爆炸图,图3为图I所示的按键3沿X-X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按键3包含键帽9、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3、磁性板件15,以及第ー磁铁17。第一支撑件11连接于键帽9以及底板5之间。第二支撑件13连接于键帽9以及底板5之间且与第一支撑件11交叉枢接,于此就针对键帽9与第一支撑件11以及第二支撑件13的结构设计进行说明,键帽9具有第一滑槽19以及第ー卡槽21,且底板5具有第二滑槽23以及第ニ卡槽25。第一支撑件11具有第一滑轴部27以及第一连接部29,于组装第一支撑件11时,第一滑轴部27可滑动地 设置于第一滑槽19中,且第一连接部29可活动地(转动或滑动)枢接于第二卡槽25中。第二支撑件13具有第二滑轴部31以及第二连接部33,于组装第二支撑件13时,第二滑轴部31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槽23中,且第二连接部33可活动地(转动或滑动)枢接于第ー卡槽21中。如此ー来,透过上述的结构连接设计,键帽9可藉由第一支撑件11以及第二支撑件13而相对底板5于按压位置以及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在此实施例中,由图3可知,磁性板件15形成于第一支撑件11的第一滑轴部27上且由金属材质所组成,而第一磁铁17系位于磁性板件15的相对内侧,藉此,当键帽9移动至如图3所示的释放位置时,第一磁铁17可与磁性板件15产生侧向磁吸力,以吸附住磁性板件15,藉以使键帽9可稳固地定位于如图3所示的释放位置上。此外,每ー具有磁力驱动复位设计的按键3所使用的第一磁铁17可固定于同一基板上(未图示),以方便制造组装。至于在按键3的触发设计方面,在此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含:键帽;底板;第一支撑件,其具有第一滑轴部以及第一连接部,该第一滑轴部可滑动地连接于该底板,该第一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第二支撑件,其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板;磁性板件,其形成于该第一支撑件的该第一滑轴部以及该第二支撑件的其中之一上;以及第一磁铁,其位于该磁性板件的一侧,当该键帽移动至一按压位置时,该第一磁铁侧向吸引或侧向排斥该磁性板件,藉以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往一释放位置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基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