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操作组件具备:多个操作按键、固定部和连结部。多个操作按键沿着弯曲的操作面板设置。固定部沿着所述操作面板的背面以台阶状设置。具有弹性的连结部使所述操作按键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操作组件。
技术介绍
历来,沿着弯曲的操作面板设有多个操作按键的操作组件存在。所述操作组件中,由于操作面板是弯曲的,所以操作面板和背面面板之间的厚度会随着操作面板的位置而不同。为此,通常在所述操作组件中,根据操作面板中的操作按键的设置位置而设置厚度不同的操作按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如此,具备厚度不同的操作按键的操作组件就 在操作面板的背面侧具备支承多个操作按键的按键支架。 另外,按键支架在与各操作按键对应的位置具备成为在各操作按键被按压操作时的动作的支点的且具有弹性的绞合部。就所述操作组件的操作按键而言,在向操作面施加按压力时,向操作组件的内侧被压入;在解除按压力时,借助绞合部的弹性而返回到按压操作前的位置。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操作组件中,使沿着弯曲的操作面板设置的多个操作按键的操作感均匀是困难的。具体地说,在现有的操作组件中,由于各操作按键的厚度不同,所以从按键支架的绞合部到各按键的操作面为止的距离会随每个操作按键而不同。即,在现有的操作组件中,操作按键被按压操作时的施力点和支点的距离会随每个操作按键而不同。因此,在现有的操作组件中,在按压操作各操作按键时,越是支点和施力点的距离大的操作按键,绞合部的弹性产生的反作用力就越弱,因此,各操作按键的操作感变得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据此,能使沿着弯曲的操作面设置的多个操作按键的操作感均匀的操作组件要如何实现就成为了大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沿着弯曲的操作面设置的多个操作按键的操作感均匀的操作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操作组件具备多个操作按键、固定部和连结部。多个操作按键沿着弯曲的操作面板设置。固定部沿着所述操作面板的背面以台阶状设置。具有弹性的连结部使所述操作按键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连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个形态,能够提供抑制成本并使在弯曲的操作面所设置的多个操作按键的操作感均匀的操作组件。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上所设置的操作按键部分的构成的模式图。图2A、图2B和图2C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的外观的模式图。图3A和图3B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的内部构造的模式图。图4A和图4B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的操作按键部分的截面模式图。图5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操作面板的背面的说明图。图6是使变形例涉及的操作面板的背面的一部分加以放大后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以下的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并参照附图,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更完全的认识和其优点。 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具备多个操作按键、固定部和连结部。多个操作按键沿着弯曲的操作面板设置。固定部沿着所述操作面板的背面以台阶状设置。具有弹性的连结部使所述操作按键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连结。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操作组件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还有,以下,在使用图I对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的概要进行说明后,使用图2A 图6对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进行详细说明。以下,举例说明车载装置用的操作组件1,但本专利技术中的操作组件并不限定于车载装置用,而可以适用于任意的装置。图I是表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I上所设置的操作按键3、4部分构成的模式图。如图I所示,操作组件I具备成为操作面的弯曲的操作面板2、和沿着操作面板2的弯曲面所设置的多个操作按键3、4。所述操作组件I中,由于操作面板2弯曲,所以操作面板2和操作组件I的背面面板6 (参照图3B)之间的厚度(以下,记为“操作组件I的厚度”)会随着操作面板2的位置而不同。为此,在操作组件I的厚度为薄壁的位置所设置的操作按键3的厚度被形成得比在操作组件I的厚度为厚壁的位置所设置的操作按键4的厚度薄。采用所述构成时,例如,通过从在与包括操作按键3、4的底面的平面平行的平面上所设置的固定部延伸的弹性部件来支承操作按键3、4时,操作按键3、4的操作感变得不均匀。具体地说,采用所述构成时,在操作按键3、4的操作面被按压操作时施加按压力的操作面上的施力点与操作按键3、4的动作的支点的距离会随每个操作按键3、4而不同。因此,操作按键3、4在被按压操作时,支点和施力点的距离越长而弹性部件产生的反作用力越弱,因此,操作感变得不均匀。因此,在操作组件I中,在操作面板2的背面侧中的操作按键3、4的侧方,设置沿着操作面板2的弯曲面以台阶状所形成的固定部7,且通过连结部31、41使固定部7和各操作按键3、4分别连结。这些各连结部31、41是例如由聚碳酸酯等具有弹力的树脂以各自相等长度所形成的细板状的部件。还有,操作按键3、4、连结部31、41和固定部7均由相同的部件形成为一体也可。另外,操作按键3、4、连结部31、41和固定部7分别以单独体形成也可。此时,操作按键3、4、连结部31、41和固定部7通过热熔敷而被分别连结。由此,在操作组件I中,在各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能够使施加按压力的操作面上的施力点与各操作按键3、4由按压力而动作(变位)时的动作的支点之间的距离相坐寸o具体地说,在操作组件I中,在各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固定部7和连结部31、41的接合部中的第I基准点P1、P2就成为各操作按键3、4的动作的支点。另外,在操作组件I中,在各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各操作按键3、4的操作面中的第2基准点Ql、Q2就成为施力点。因此,在操作组件I中,通过长度相等的连结部31、41将沿着操作面板2的弯曲面的台阶状的固定部7和各操作按键3、4分别连结,由此,从第I基准点P1、P2到第2基准点Q1、Q2的距离相等。如此,操作组件I中,由于各操作按键3、4被按压操作时从各操作按键3、4的动作 的支点到施力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就使各操作按键3、4的操作感变得均匀。另外,在操作组件I中,就各操作按键3、4而言,连通第I基准点PU P2和第2基准点Q1、Q2的直线与在各连结部31、41的伸延方向延伸的直线所成的角度相等。具体地说,在操作组件I中,就各操作按键3、4而言,包括在连结部31、41和操作按键3、4的接合部中的第3基准点Rl、R2和第I基准点PU P2的直线与包括第I基准点P1、P2和第2基准点Q1、Q2的直线所成的角度a I、a 2相等。由此,在操作组件I中,在操作面板2侧看操作组件I时的从第I基准点P1、P2到第2基准点Q1、Q2的投影距离变得相等。因此,在操作组件I中,在向各操作按键3、4的第2基准点Q1、Q2施加相等的按压力时,由于向各第I基准点P1、P2施加相等的力,所以能够使各操作按键3、4的操作感进一步均匀。以下,使用图2A 图6对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I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首先,使用图2A、图2B和图2C对操作组件I的外观进行说明。图2A、图2B和图2C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组件I的外观的模式图。还有,图2A是从操作面板2侧看操作组件I的模式图,图2B是表示与操作组件I的长方向平行的侧面的模式图,图2C是表示与操作组件I的短方向平行的侧面的模式图。如图2A所示,操作组件I具备从背面侧向操作面板2嵌合的多个操作按键3、4。另外,操作组件I在操作面板2的中央具备使由操作组件I所操作的车载装置的动作状态等得以显示的显示部5。另外,如图2B所示,操作组件I的操作面板2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操作组件,其具备:沿着弯曲的操作面板所设置的多个操作按键;沿着所述操作面板的背面以台阶状所设置的固定部;和使所述操作按键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连结并具有弹性的连结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千代彦,城崇太,市川直和,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