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龙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595 阅读:5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连续操作,适用于各种带状钢板,冷缠在不同规格的无缝钢管上,以形成具有一定螺距,整体螺旋面的绞龙成型模具。这种模具是螺旋推运器的加工工具,适用广泛,不用专机,直接配在机床上即可使用,制造出的绞龙精度高,平整、光滑、可靠性好。(*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改进的绞龙成型模具,特别是能够连续操作,制造出整体螺旋面的绞龙成型模具。现有的绞龙成型模具,主要用于谷物联合收割机上的各种绞龙,用于输送小麦(参阅77年机械工人杂志第4期,“搅龙叶片用条料冷卷成形”一文。其模具由固定卷辊,轴向导向块,径向导向块,支承座组成。使用时固定卷辊用联轴器连接在主轴上,支承座在机架上能纵向移动,轴向导向块内有螺纹滑动地拧在固定卷辊的导向槽上,当固定卷轴转动时,机架向左移动就可对工件进行卷绕,成型后主轴倒转,叶片就从后部卸出,经过切头,即可得工件,用于输送小麦。其主要缺点有三,一是外侧拉伸变薄,内侧压缩变厚,二是高度方向失稳而成波纹形,螺旋面有凸凹不平的现象,内侧皱折比较多,三.对多的螺距的工艺不能满足。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绞龙成型模具,做到在技术参数上,产品质量上,使用寿命上,都有利于石油机械产品的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根据模具自然变形(指轴向)2~5mm,叶片宽度的收缩率,使叶片厚度顶部减薄0.2~0.8,根部加厚0.1~0.4的情况,在叶片成型固定轴和叶片成型活轴之间,配有不同规格的垫块,以控制二者之间的间隙,满足σ=1~1.5mm间隙。为了使条料入口处的角度更与螺旋角度相附贴,克服现有技术中角度不准确的问题,采用先将径向导向块装在支承座上,这时α·β角还未加工出,再将叶片成型固定轴装入支承座的孔内,同时使轴向导向块的局部内螺纹与叶片成型固定轴的小螺旋槽相吻合,并向右靠紧,用划针划投影螺旋线,落在径向导向块上,其螺旋角α的值最好在10°~20°之间,β= 1/2 α。且应同时注意将此螺旋线向右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作为进料口间隙的调整量。然后再将经向导向块取下在铣床和刨床上将此角加工成活。这样卷绕工件才能顺利进行。为了解决多螺距的设计要求,在叶片成型活轴端面处,钻有M24的螺钉孔2~4个,用来压紧叶片,调整间隙,连续卷绕,进行第二次,循环,制造出多螺距的绞龙工件。技术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是绞龙成型模具的立体图;图2是叶片成型活轴的立体图;参照图1模具是由固定轴①(简称),活轴②,轴向导向块③,径向导向块④,支承座⑤组成。轴向导向块③内有螺纹滑动地拧在固定轴的导向槽上。固定轴①安装在CW61110机床上,用四爪卡盘夹紧,径向导向块④拧紧在支承座⑤上,支承座⑤安装在机床的走刀架上。操作时,先将垫块插入固定轴①和活轴②之间,调整好间隙,然后开动机床,固定轴以5转/分的速度转动,此时条料紧贴径向导向块④的入口处送进,随着走刀架向左移动进行卷绕,转11圈后,停止电机转动,打掉调整垫块,模具以10转/分的速度返转,转9圈就停止,再使摸具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从新调整间隙加不同规格的垫块,用模具端头M24的螺钉来调整,其中一个用来夹紧叶片,再开动设备进行第二次循环,待螺距够18.5个时,用氧气割下余料,则多螺距的绞龙工件制成。若要求螺距更多,可用此法,连续卷绕。经实验,绞龙螺旋面光滑、平整、精度比过去高1~2级,寿命经表面喷涂铁基耐磨合金,可达500小时以上,实用期10年,输砂量为1m3/min。达到设计要求。对比资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绞龙成型模具,它由叶片成型固定轴(1),叶片成型活轴(2),轴向导向块(3),径向导向块(4),支承座(5)组成,其特征在于:a.叶片成型固定轴(1)和叶片成型活轴(2)之间,配有不同规格的垫块。b.径向导向块(4)上的α角度最 好在10°~20°之间,β=1/2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龙成型模具,它由叶片成型固定轴(1),叶片成型活轴(2),轴向导向块(3),径向导向块(4),支承座(5)组成,其特征在于a.叶片成型固定轴(1)和叶片成型活轴(2)之间,配有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维俊李文龙董龙海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通用机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