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玉禄专利>正文

汽车半轴矫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467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矫直汽车半轴轧制品和轴类零件的矫直机。它由两个相同的、主动的大辊系和一个小的上辊系组成三组∴形结构。大辊系为固定式简支梁结构,三个大辊环套在一根长轴上一起转动;上辊系为悬臂结构,三个上辊环套在一根心轴上,两个悬臂在两端,三个均与下方三对大辊环一一对应。上辊系上下运动,以压紧或松开工件。本机与现有压力机矫直比,方便可靠、效率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适宜与楔横轧机配套使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矫直机构,用它可以矫直汽车半轴(指轧制品,非成品。下同)和轴类零件。汽车半轴(下称工件)是一种带有法兰盘的细长轴类零件,目前均为钢质材料,通常毛坯是锻制而成,国内个别厂家虽已采用先进的楔横轧新工艺技术,既实现无切屑生产,又大大提高了产量,但是在其生产过程(包括输送过程)中出现的变形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待工件冷却后再进行逐个矫直,效率很低,又增加停歇时间。前几日,从一位楔横轧技术专家胡教授处得知,目前现有矫直方法采用压力机进行单件、单方向矫直(即采用工件下面用两个V形块作支点,上面一个压力头从中间压下进行矫直),再用目测或其他间接方法进行测定,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无法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矫直汽车半轴,方便可靠、效率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矫直机构。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结合附图(附图说明图1、图2)说明实施例如下本矫直机由下面两个相同的大直径矫直辊系(下称大辊系)(2)和一个小直径的上矫直辊系(下称上辊系)(7)组成∴形结构,两个大辊系各有三个大辊环(1)与上辊系的三个上辊环(6)组成三组∴形辊组,分别对准工件(3)的颈部、中部、尾部的外圆面接触、滚压。大辊系为固定式简支梁结构(4),在一根长轴上套有三个大辊环(1),以提高刚性又可让开工件(3)的法兰盘,由轴端的齿轮(5)传动使之成为主动辊,两个大辊系互相平行,转动方向相同。上辊系做成小直径辊,以避免与下面两个大辊环(1)相碰而接触不到工件,但又要保证上辊系心轴的刚性和避开工件(3)的法兰盘,把上辊系做成悬臂式、被动式结构,在一根心轴上套有三个上辊环(6),两个悬臂在两端,一个夹在两个轴承座之间,并且必须与下面三对大辊环(1)一一对应,对准工件(3)的颈部、中部、尾部,整体由大气缸(12)带动上下运动。为了实现本机生产自动化,本机构还带有自动出料机构,把两个拨料爪(8)设置在一组大辊系中的三个辊环之间位置,空套在轴上转动,解决了难出料问题,也使结构紧凑。工件进入靠进口导托板(9)定位,滚入下面两个大辊形成的V槽内,工件经过矫直后,上辊提升,出料机构拨杆在小气缸(10)驱动下,拨料爪绕轴旋转而把工件带出V槽,工件沿着大辊辊面,随其旋转方向相同而由出口导托板(11)滚出本机。由以上可见,本技术与现有矫直方法相比,具有方便可靠、效率高、产量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它作为用楔横轧机生产汽车半轴的辅助设备,使工件在冷却前就得以矫直,让整个生产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是适宜的。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横剖视图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纵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大辊环 2大辊系3工件 4简支梁结构5齿轮 6上辊环 7上辊系8拨料爪9进口导托板10小气缸 11出口导托板 12大气缸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最佳实施例依据资料,工件(3)的细长轴部分的最小直径d0=28-55,长度L≤1050,可选取大辊环(1)直径为280,两个大辊环(1)中心间距为290,则两辊面之间隙只有290-280=10mm,工件(3)不致于掉入间隙中;同时因为工件(3)的法兰盘直径为≤188,这样大辊环(1)所依托的长轴直径可达80-82(这里是除去让开法兰盘自由通过后还留下来的数据),此尺寸大于被矫工件(3)的d。尺寸,具有较好的刚性。上辊环(6)直径可以根据每一工件d。的具体尺寸再行选取,尽可能选大些(以不与大辊环(1)相碰为准),可提高上轴的刚性;再根据每一工件(3)长度L尺寸设计出合理的悬臂式结构,避开工件(3)法兰盘。这里须考虑三个上辊环(6)与下面三个大辊环(1)要一一对应设置。上辊系(7)整体上下运动可由一个大气缸(12)通过杠杆机构来带动,考虑行程即可,此为一般机械构件设计。大辊系(2)结构由每一工件的实际长度L来定,先考虑工件(3)被矫的颈部、中部、尾部三处的位置,此时三处的大辊环(1)形状就可以确定了,三个大辊环(1)之间的位置也可定下来,这时再把出料机构的两个拨料爪(8)位置确定下来(两个拨料爪(8)由两个拨杆(3)摆动来带动,两个拨杆连在一处,由一个小气缸(10)来驱动);大辊系(2)的传动机构可依据工件(3)d。处被大辊环(1)带动时的转动速度和被矫工件(3)当时的温度,来确定电动机的功率、转速以及整个传动机构的总传动比(包括传动比分配到各级减速机构中去),此为一般机械设计范畴。为了降低能耗,便于矫直,希望工件(3)处在≥700℃尚有一定可塑性时进入本机矫直为较佳。关于大辊环(1)、上辊环(6)的材料选取,因为工件(3)冷却前进入矫直机时温度不等,故一般选取耐热又耐磨的材料做辊环为宜。其他方面没有特殊要求,都能一一得以实现的。这里说明一点,在工件(3)生产过程中,头部法兰盘是于最后在摆动辗压机上辗压而成的,辗压后工件(3)温度大约在900℃左右,法兰盘与细长轴颈部的轴线的垂直度可以一直保持到冷却后没有变化,故无须进行矫正。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半轴矫直机,包括多个矫直辊,其特征是下面两个相同的大辊系(2)和一个小的上辊系(7)组成∴形结构,两个大辊系各有三个大辊环(1)与上辊系的三个上辊环(6)组成三组∴形辊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半轴矫直机,其特征是两个大辊系均为固定式简支梁结构(4),互相平行,各自在一根长轴上套有三个大辊环(1),由轴端的齿轮(5)传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半轴矫直机,其特征是上辊系为悬臂式、被动式结构,一根心轴上套有三个上辊环(6),两个悬臂在两端,一个夹在两个轴承座之间,并且必须与下面三对大辊环(1)一一对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来矫直汽车半轴轧制品和轴类零件的矫直机。它由两个相同的、主动的大辊系和一个小的上辊系组成三组∴形结构。大辊系为固定式简支梁结构,三个大辊环套在一根长轴上一起转动;上辊系为悬臂结构,三个上辊环套在一根心轴上,两个悬臂在两端,三个均与下方三对大辊环一一对应。上辊系上下运动,以压紧或松开工件。本机与现有压力机矫直比,方便可靠、效率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适宜与楔横轧机配套使用。文档编号B21D3/00GK2361402SQ9522897公开日2000年2月2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14日专利技术者郑玉禄, 傅双南 申请人:郑玉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半轴矫直机,包括多个矫直辊,其特征是:下面两个相同的大辊系(2)和一个小的上辊系(7)组成∴形结构,两个大辊系各有三个大辊环(1)与上辊系的三个上辊环(6)组成三组∴形辊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玉禄傅双南
申请(专利权)人:郑玉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