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753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3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备导光体,即使该导光体的长度较短,也能有效利用来自光源的光作为灯具照射光。其以使得来自发光二极管(30)的射出光从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相交的水平方向延伸的较短的导光体(20)的左端面(20a)射入后,由形成于其后表面部(20c)的多个反射元件(20s)全反射,从其前表面部(20d)向灯具前方射出的方式构成。此时,在导光体(20)的左端面(20a)的前后方向的中间区域,形成使得来自发光二极管(30)的射出光以向着灯具后方侧折射的方式射入导光体(20)的第一入射部(20a1)。由此能够有效抑制射入导光体(20)的来自发光二极管(30)的光的一部分直接到达或者由后表面部(20c)或前表面部(20d)内反射后到达导光体(20)的右端面(20b)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有以如下方式构成的车辆用灯具使来自发光二极管等光源的射出光从导光体的一侧端面射入,在形成于导光体的后表面部的多个反射元件上发生内反射,并从导光体的前表面部向灯具前方射出。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在这样的车辆用灯具中,导光体以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结构。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2-3674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具备这种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存在以下问题当导光体的长度较短吋,由于从其ー侧端面射入的来自光源的光的一部分直接到达另ー侧端面,因此不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光源的光作为灯具照射光。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具备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在该车辆用灯具中,即使在其导光体的长度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光源的光作为灯具照射光。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导光体的形状进行改进来实现上述目的。S卩,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包括光源;和导光体,该导光体使来自该光源的射出光从其ー侧端面射入后,由形成于后表面部的多个反射元件进行内反射,从前表面部向灯具前方射出,上述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上述导光体形成为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延伸,在上述一侧端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间区域,形成有使得来自上述光源的射出光以在灯具前后方向上,向远离上述第一方向的方向折射的方式射入上述导光体的第一入射部。上述“光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采用发光二极管等。上述“导光体”只要是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即可,对其具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上述“第一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上下方向、倾斜方向中的任意方向,另外,该“第一方向”只要是与灯具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即可,既可以是呈直线状延伸的方向,也可以是呈曲线状延伸的方向。上述“反射元件”只要是能够使到达该反射元件的来自光源的光发生内反射的结构的元件即可,对其具体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另外,该反射元件所引发的“内反射”既可以是按照全反射进行的反射,也可以是通过对该反射元件的表面实施镜面处理,以通常的镜面反射的方式进行的反射。上述“第一入射部”只要是在导光体的一侧端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间区域,将来自光源的射出光以使得该射出光在灯具前后方向上,向远离上述第一方向的方向折射的方式射入导光体的结构即可,对其具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专利技术效果如上述结构所示,尽管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采用使来自光源的射出光相对于导光体从其ー侧端面射入后,在形成于其后表面部的多个反射元件发生内反射,并从其前表面部向灯具前方射出的结构,但由于该导光体以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其一侧端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间区域形成有使得来自光源的射出光在灯具前后方向上,向着远离上述第一方向的方向折射的方式射入导光体的第一入射部,因此能够获得下述作用和效果。 S卩,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中,由于在导光体的一侧端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间区域形成有使得来自光源的射出光在灯具前后方向上,向着远离上述第一方向的方向折射的方式射入导光体的第一入射部,因此,即使在导光体的长度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从导光体的一侧端面射入的来自光源的光的一部分直接到达其另ー侧端面,或者在后表面部或前表面部发生内反射后到达其另ー侧端面,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光源的光作为灯具照射光。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具备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即使在该导光体的长度比较短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光源的光作为灯具照射光。在上述结构中,当在导光体的一侧端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间区域中的与第一入射部的前后方向相邻的位置上,形成有使得来自光源的射出光以向着与第一入射部的折射方向呈前后相反的ー侧折射的方式射入导光体的第二入射部时,就能在前后方向上,将从导光体的一侧端面的中间区域射入的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分光,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来自导光体的一侧端面的中间区域的入射光直接到达另ー侧端面。在上述结构中,当第一入射部由以使来自光源的射出光呈相对于包括灯具前后方向和上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大致平行的光的方式射入的柱面镜(cylindrical lens)构成时,就能够使得来自导光体的一侧端面的中间区域的入射光以高效率到达形成于后表面部的多个反射元件,从而能够有效地将其利用,以作为灯具照射光。在上述结构中,当在导光体的一侧端面的中间区域的前方侧形成有使得来自光源的射出光以向着灯具后方侧折射的方式射入导光体的第三入射部时,就能够使得来自该第三入射部的入射光的大部分在导光体的前表面部发生全反射,能够有效地将其利用,以作为灯具照射光。在上述结构中,当在导光体的一侧端面的中间区域的后方侧形成有使得来自光源的射出光以向着灯具前方侧折射的方式射入导光体的第四入射部时,就能够使得来自该第四入射部的一侧端面的入射光的大部分在导光体的后表面部发生全反射,能够有效地将其利用,以作为灯具照射光。在上述结构中,当在导光体的后方侧配置有用于使从导光体漏出的光再射入该导光体的反射镜时,即使来自导光体的一侧端面的入射光从导光体的后表面部漏出,也能够有效地将其利用,以作为灯具照射光。附图说明图I是表不本专利技术ー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俯视剖视图。图2是图I的II部的细节示意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I同样的俯视剖示图。图5是表示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现有例的与图I同样的俯视剖示图。符号说明10 车辆用灯具12 灯体14 透光罩20、120 导光体20a、120a 左端面(ー侧端面)20al、120al 第一入射部20a2、120a2 第二入射部20a3、120a3 第三入射部20a4U20a4第四入射部20b 右端面20c 后表面部20d 前表面部20f 上表面部20g 下表面部20s 反射元件22、24导光体支承部件30 发光二级管(光源)30a 发光芯片32 光源支承部件40 反射镜40s 反射元件C曲线O发光中心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的俯视剖视图。如该图所示,该车辆用灯具10是设置于车辆的右后端部的尾灯(tail lamp),在由灯体12和安装于该灯体12的前端开ロ部的透明状透光罩14形成的灯室内,组装有在车宽方向上呈曲线状延伸的导光体20和配置在该导光体20的左端面20a附近的发光二极管3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前方”、“后方”等前后方向的朝向是车辆用灯具10的朝向,与车辆的朝向相反。导光体20以大致一定的壁厚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该导光体20构成为从左端面20a向右端面20b —侧,以沿着向前方侧鼓起的曲线C稍向后方侧蔓延的方式延伸的长度较短的导光柱。透光罩14沿着向前方侧鼓起的曲面形成,曲线C大致沿着该透光罩14的曲面形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此时,在导光体20的左端面20a的位置,该曲线C的切线方向沿着向后方侧倾斜10°左右的方向延伸,在导光体的右端面20b的位置,该曲线C的切线方向沿着向后方侧倾斜40°左右的方向延伸。图2是图I的II部的细节示意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导光体20的沿着与曲线C正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光源和导光体,所述导光体使得来自所述光源的射出光从一侧端面射入后,由形成于后表面部的多个反射元件进行内反射,从前表面部向灯具前方射出,所述导光体形成为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延伸,在所述一侧端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间区域,形成有使得来自所述光源的射出光以在灯具前后方向上,向远离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折射的方式射入所述导光体第一入射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田麻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