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753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3 18:57
一种车辆用灯具,在使用了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提高光利用效率。车辆用灯具(10)在由罩(12)和灯体(14)构成的灯室(16)内设有LED(22)、具有入射来自LED(22)的光的入射面(20a)的导光体(20)。入射面(20a)上形成有细微凹凸构造。该细微凹凸构造包含以可视光波长以下的节距形成的凹部或凸部。此外,该细微凹凸构造包含纵横比在1以上的凹部或凸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灯具,特别涉及使用了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装配于车辆用前照灯的示廓灯或设置在车辆后方的尾灯,已知有在棒状的导光体的端部配置LED来得到线状发光的结构的车辆用灯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2)。 〔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特开2009- 146722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10- 2724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使用了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在来自LED的光入射到导光体时,光的一部分会在导光体的入射面处反射。由于该导光体的入射面的反射,光的利用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了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一个方案的车辆用灯具包括用于装配光源的光源装配部,和具有入射来自光源的光的入射面的导光体。在入射面上形成有细微凹凸构造。通过该方案,入射面处的反射减少,能增加从入射面进入导光体内的光。其结果,能提闻光的利用效率。细微凹凸构造可以包含以可视光波长以下的节距形成的凹部或凸部。细微凹凸构造可以是节距为IOnm至IOOOnm的凹部或凸部。细微凹凸构造可以包含纵横比在I以上的凹部或凸部。入射面可以具有平面部和倾斜部,在平面部和/或倾斜部形成有细微凹凸构造。〔专利技术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了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概略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图。图2的(a)和(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的图。图3是用于表不导光体的入射面上的测定点的图。图4表示第I实施例的导光体的入射面的原子力显微镜像。图5是表示第I实施例的导光体的入射面的反射率特性的图。图6是表示第I实施例的导光体的透射率特性的图。图7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导光体的入射面的反射率特性的图。图8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导光体的透射率特性的图。图9是切断了第3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的一部分的正面图。图10是第3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的要部分解立体图。图11是沿图9的III - III线的包含LED的内透镜的放大剖面图。图12是沿图9的IV — IV线的包含LED的内透镜的放大剖面图。图13是在图11中LED发光时所射出的光的光路图。 图14是在图12中LED发光时所射出的光的光路图。图15是内透镜的导光凹部的放大图。图16是表示内透镜的导光凹部中所形成的细微凹凸构造的原子力显微镜像的图。图17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内透镜的平面部的反射率特性的图。图18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内透镜的倾斜部的反射率特性的图。图19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内透镜的配光特性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I概略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被作为在白天点亮,向行人及对向车示意存在车辆的日间行车灯来使用。车辆用灯具10也可以被装配在包含远光灯、近光灯等的组合前照灯中。车辆用灯具10具有灯体14和覆盖灯体14的前面开口部的透明罩12。灯体14和罩12形成灯室16,该灯室16内设有发光单元18和导光体20。在图I中,为简化图示,图示了笔直的棒状的导光体20,但导光体20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根据装配导光体20的灯体的形状而采用各种各样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体20的剖面形状为大致圆形。导光体20的一个端面被作为从发光单元18入射光的入射面20a。此外,导光体20的侧面中的前面20b被形成为平面状。另外,导光体20的侧面中的背面20c上形成有用于使光扩散的阶梯20d。这样形成的导光体20 —边在内部对从入射面20a入射的光导光,一边从前面20b将之出射到外部。发光单元18具有向导光体20的入射面20a照射光的LED22和向LED22供给电流的基板24。LED22是具有1_四方程度大小的发光部(发光芯片)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光出射面朝向导光体20的入射面20a地装配在基板24上。下面说明如上这样构成的车辆用灯具10的动作。图I中用虚线示出了从车辆用灯具10出射的光的光路。在车辆用灯具10中,LED22被供给电流后,从LED22出射的光由入射面20a入射到导光体20内。入射到导光体20内的光在导光体20内一边反复反射一边行进。在导光体20内行进的光被背面20c所形成的阶梯20d扩散,从前面20b出射到导光体外。图2的(a)和(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20的图。图2的(a)表不导光体20的入射面20a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体20的入射面20a是假定为平坦面的,但入射面20a的形状不特别限定。如图2的(a)所示,朝向导光体20的入射面20a的入射光的一部分成为反射光,其余的成为入射到导光体20内的透射光。如果能减少在入射面20a反射的反射光,就能增加入射到导光体20内的透射光,其结果,就能增加从车辆用灯具10照射的光量。换言之,能提高车辆用灯具10的光利用效率。图2的(b)是导光体20的入射面20a的放大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b)所示,导光体20的入射面20a上形成有细微凹凸构造26。该细微凹凸构造26是包含按可视光波长(380nm 780nm)以下的节距P形成的凹部或凸部的纳米图案。在图2的(b)中,凹部或凸部的节距P是一定的,但也可以在入射面20a上随机地存在各种各样节距P的凹部或凸部。更具体来说,细微凹凸构造26只要含有可视光波长以下的节距P的凹部或凸部即可,在此基础上可以存在比可视光波长以下的节距P大的节距的凹部或凸部。例如,细微凹凸构造26可以由节距IOnm至IOOOnm的凹部或凸部构成。此 夕卜,细微凹凸构造26的凹部或凸部优选其纵横比在I以上。这里所谓纵横比,是将凹部或凸部的高度用宽度来除后的值。通常,光从空气中入射到折射率比空气高的物质中时,光的一部分会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然而,当在入射面20a上形成了上述那样的细微凹凸构造26时,光会变得难以识别分界面,因而反射光减少,透射光増加。因此,通过采用在入射面20a上形成有细微凹凸构造26的导光体20,能实现提高了光利用效率的车辆用灯具10。作为导光体20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丙烯酸类树脂或聚碳酸酯等针对可视光透明的树脂。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导光体20的情况下,细微凹凸构造26可以通过使用表面形成有纳米级(nano order)的细微凹凸构造的模具来形成。细微凹凸构造26的形成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通过蚀刻等方法在入射面20a上形成细微凹凸构造26。接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人所试制的导光体的实施例。图3是用于表示导光体20的入射面20a上的测定点的图。图3中图示了以下要说明的反射率特性的测定点(入射面20a的中央部)。图4表示第I实施例的导光体的入射面的原子力显微镜(AFM :Atomic ForceMicroscope)像。第I实施例的导光体的成形条件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模具温度110°C、树脂温度260°C、保压120MPa、冷却时间300s。图4是图3所示的测定点处的AFM像。图5表示第I实施例的导光体的入射面的反射率特性。在此,针对图3所示的测定点,使用分光测定器测定了其反射率。在图5中,纵轴是反射率(%),横轴是波长(nm)。图5中除本实施例的导光体的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装配光源的光源装配部,和具有入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的入射面的导光体;其中,在上述入射面上形成有细微凹凸构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表征史小菅守府川纪子齐藤裕二加藤裕久清水武洋相马纪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伊藤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