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尤辛诺公司专利>正文

校准多辊矫直机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666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尺寸适合安置在矫直机的上辊组与下辊组之间的金属测量板(5)具有用来使它在矫直方向上相对辊定位的定位装置(60,61,62)和用来在夹紧在矫直机上时测量该测量板的弹性变形的应变片(51),所述应变片被如此固定在测量板上,即它们形成几横行应变片(51-56),每行应变片被垂直布置成与这些辊中一个排成一线并且是在与这个辊相对的测量板面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多辊矫直机被用作矫直钢板的精加工工具。借助多辊矫直机进行矫直尤其是拉伸矫直的基本原理是,使待矫直的钢板或带钢在两列相互搭叠的平行辊之间经过,搭叠程度在钢板前进方向上减小。当在辊之间经过时,它先在一个方向然后在另一个方向上交替弯曲变形。弯曲幅度从矫直机的入口到出口减小,从而钢带遇到一连串的交变应力,所述交变应力适于消除或至少显著减小会造成平坦度缺陷的内应力。变形程度的逐步减小使得在矫直机出口处获得尽可能平整的带钢成为可能。在拉伸矫直机中,钢带被“S形”传动单元驱动地在开卷机与卷取机之间穿过矫直机,所述传动单元使钢带运动并且也拉伸钢带。板带钢用户在平坦度和内应力方面提出的更严格的允许公差意味着要找寻在实施预调情况下控制矫直机工作的最佳可行方式以及对设备的以下机械性能的可能最好的理解,即游隙、间隙、弹跳值、调整参数等。为了更好地理解与获得矫直机行为控制的理想改善有关的问题,将参照图1-图5来提醒读者一台多辊矫直机的主要部件。图1示意性示出这样一台矫直机,它包括一组下辊11和一组上辊12,它们分别由一下横梁13和一上横梁14支承。金属带10在两个马达驱动的传动单元31、32和在箭头F方向上被布置成“S形”的拉伸滚筒之间穿过矫直机。这些辊在带材运行方向上都在顶部到底部之间相互平行并且错开,从而它们可以或多或少地相互搭叠。如可以清楚看到的那样,在矫直机入口区内,因在高度搭叠的入口辊11a、12a、11b等之间经受交替弯曲,所以带钢变形较大,然而在出口区内,因为出口辊11m、12m、11n只略微或根本没有搭叠,所以变形非常小。图2所示图形也示意示出了一个调整矫直机以便调整辊搭叠状况的装置的一个例子。在纵向上,上横梁14在每一侧通过调整组件16a、16b、16c、16d被固定到一上框架15上,所述调整组件例如由带有锥齿轮的螺母构成,两个组件16a、16b被安置在矫直机入口附近,而另两个组件16c、16d分别安置在出口附近。这两个入口调整组件16a、16b通过一个传动轴17a和一个联轴器18a相连并且一起被一入口侧马达19a驱动。同样,两个出口调整组件16c、16d通过一个传动轴17b和一个联轴器18b相互连接并且一起被一出口侧马达19b驱动。联轴器18a、18b被用来临时分开相连的调整组件,以便能够调节出横向平行度或上下辊之间的“错位”,并且在矫直机的入口和出口侧都利用了联轴器的上述功能。接着,借助同时且以相同方式在矫直机的出、入口处驱动调整组件的马达来调整矫直机辊的搭叠状况。只在对矫直机进行主要干预的情况下,才实施平行度或错位的调整。更频繁地实施矫直机校准,以便重新调整辊搭叠状况或根据待矫直金属带性能来修正它们。图3也示意性地以俯视图表示矫直机,从而示出了用于调整辊弯曲度或辊凸度的装置。这是因为,在矫直期间内,施加到带上的弯曲力反作用地导致矫直辊变形。为了补偿这种变形并且防止它又造成带材几何形状缺陷,事实上,矫直辊由支承辊来支承,而支承辊由压紧辊支承。该组件被安装在一个所谓盒的框架内,该盒被放在一组锥形楔或操作机构上或安置在底座上,它们是独立的并且高度可调,这些支承部件分布在矫直机宽度范围内。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矫直机宽度范围内放置了11行压紧辊21。借助可调整的锥形楔22,可以调整压紧辊的垂直位置,每个锥形楔在所有位于与带材运行方向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的且遍及矫直机整个长度的压紧辊之下发挥作用。因此,矫直辊形状取决于压紧辊的垂直位置。图5表示一个可调式压紧辊系的例子。在此例子中,借助锥形楔23,可以调整压紧辊高度,锥形楔23安置在支承辊与一个刚性底架15’之间并且一个可以在另一个之上滑动。由一个缸24实现了锥形楔的相对位移,并且例如可通过一个位置传感器25来测量该相对位移。例如,在图3的情况下,这样的系统有三个在每一侧靠近变形最大的辊端的压紧辊22a、22b、22c和22i、22j、22k。在中心部位上,没有必要使用这种可调式压紧辊。如图4非常夸大地示出的那样,通过在辊下施加一个或大或小的垂直力,压紧辊使得矫直辊在空闲和甚至工作的情况下变形成为可能,从而在矫直期间内,它们的截面形状适合校正在待矫直带上观察到的缺陷。为实现矫直机的整体调整,因而,存在着-矫直机平行度或错位的调整,也就是说,主要是上下辊之间平行度的调整,在分开联轴器18a、18b之后,通过对用于调节上横梁位置的螺杆施加力来实现这种调整,这种调整在左右侧的调节螺杆之间是独立进行的;-在矫直机入口和出口处的辊搭叠状况的调整,通常,通过测量用于调整上横梁位置的螺杆的旋转角度或通过在矫直机入口与出口处的横梁之间的位移传感器来监测搭叠程度;-如上所述,借助操作机构的辊凸度调节,根据借助传感器25的测量结果来决定各压紧辊的值;-由“S形”拉紧装置产生的带材张力,通过张力计或卷轴马达的电气参数来测定张力值;-在矫直期间内产生的并且通过在入口张紧辊和出口张紧辊之间的速差而测定的延伸率。此外,矫直质量所依赖的带材通路的精确几何形状本身取决于在带材经过时产生的力以及带材变形,所述力和变形造成机器变形,被称为弹跳(挠曲或拱起,法语的cedage)。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矫直,需要尽可能精确地知道在矫直期间内的矫直辊实际位置和它们的几何形状的永久性。因此,需要能够根据可能对辊产生影响的所有其它参数即赋予不同操作机构的设定值以及可以改变辊的几何形状和实际位置的所产生的力来确定辊的几何形状和实际位置是怎样的。为了能够在彻底了解了情况的条件下根据待矫直带材的性能来调节矫直机并且为了能够设定操作机构且尤其是用于调整搭叠状况的马达,因此,需要校准或设定矫直机,也就是说,需要确定适于获得预期矫直效果的矫直机基本调整条件。能够建立由可用操作机构控制的调节值与在操作期间内的矫直路径几何形状变化之间的关系也是很理想的,换言之,能够知道矫直机弹跳值并且在搭叠调整马达的调整中把它考虑进去也是很理想的,从而就好象能够预先补偿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弹跳。目前,通常在无负荷的情况下借助磨光钢垫片,或在有负荷的情况下借助金属垫圈和铅条来实现多辊矫直机的校准,所述垫圈或铅条在矫直机横梁之间滑动,然后,这些横梁以平行的方式接近,直到在两组上下辊之间获得一条精确的缝隙,该缝隙由放置在两组辊之间的如8mm厚磨光钢垫片来限定。因此,矫直机被安置在矫直工作情况下,这种情况适于补偿不可避免的机械间隙,并使矫直机处于由铅垫片压缩状况确定的应力状态下。然后,标注出在此状态下的矫直机拉紧螺杆的位置,然后,所述位置作为基准点,通过使所述调整螺杆进入对应辊的所需工作位置的位置并且根据把螺杆位移与辊的对应位移联系起来的关系,相对该基准点地调整后续工作位置。也可以使用此方法来调整平行度或校正错位,甚至可以对压紧辊施加作用力,以适应于辊弯曲度或凸度,但这只是近似的。在上述校准过程中,横梁所受的实际力由于铅垫片压缩而仍然是不知道的,因此,该实际力不可靠地代表了在实际工作期间内遇到的力。尤其通过实验观察,已知的方法在矫直薄带时造成过矫直。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地控制残余弯曲和凸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尤其是允许通过实施在负荷下的校准来更精确地确定多辊矫直机的性能,这种校准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校准多辊矫直机以便矫直金属带的装置,它包括一组下辊和一组上辊,这些辊大概平行地并且垂直于待矫直带材所移动的矫直方向地布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个金属测量板(5),所述测量板的尺寸适于被放置在该上辊组与该下辊组之间并且大致遍及这些辊的整个长度范围,该测量板具有用来使它在矫直方向上相对这些辊定位的定位装置(61,62;63,64)以及用于测量该测量板的弹性变形的应变片(50),这些应变片被如此固定在该测量板上,即它们形成几横行的应变片(51-56),每行应变片被垂直布置成与这些辊中的一个辊排成一线并且是在与这个辊相对的该测量板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通多JY布尔贡D博内C诺尔多G佩蒂P维诺特
申请(专利权)人:尤辛诺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