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鸥翼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772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鸥翼门,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鸥翼门在打开时车门最低点的运动轨迹较大,车身两侧需要的空间较大的问题。本汽车鸥翼门,包括上门体和下门体,上门体一端铰接在汽车顶盖上,另一端与下门体相铰接,在上门体和下门体之间设有能将下门体定位在上门体上的定位机构。本汽车鸥翼门通过定位机构将车门分成上门体和下门体,打开时,下门体能相对上门体弯折,从而减小了车门最低点的运动轨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特别是一种汽车鸥翼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繁荣,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车身是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车门作为车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发挥着它所特定的功能。车门按照开启方式可分为顺开式车门、逆开式车门、水平移动式车门、折叠式车门以及鸥翼式车门等,不同的车门其外观、功能都有所不同。但是车门都必须满足防撞性能、密封性能、开合便利性等要求。随着汽车工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汽车制造商都在加紧对新车型的设计和开发,越来越多的新型汽车部件被应用到车身上。鸥翼门凭借其个性动感的外观,给人以振翅欲飞的感觉,并且便于乘客的进出和行李的放置,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鸥翼门铰接在前挡泥板或者顶棚,因车门的开启形状好似翅膀而得名。这种运用在跑车车门上的个性化设计,经过多年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古典与浪漫的标志。但是鸥翼门是通过围绕汽车顶盖上的铰接点旋转开启的,这种上掀式车门在开启时,对汽车两侧的空间有较高的要求,这也限制了鸥翼门的普及。中国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0620141756. 9)公开了“汽车鸥翼门铰链”,它包括底座,底座一侧有上下两侧壁,上下两侧壁间连接有纵向转轴,纵向转轴上转轴式地连接有摆臂安装底座、摆臂安装盖板,两者之间连接有横向转轴,横向转轴上转轴式的连接有主摆臂和副摆臂,底座另一侧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上有限位槽,两个螺栓分别穿过两个限位槽和摆臂安装盖板固定连接,底座与车身固定,摆臂与车门固定。该铰链既可以带动车门做纵向旋转,也可以做横向旋转,使得车门开关时不需要很大的空间。但是该鸥翼门为一体式的,打开时车门最低点的运动轨迹仍然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鸥翼门,该汽车鸥翼门具有车门最低点的运动轨迹更接近车身、方便乘客上下车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鸥翼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门体和下门体,所述的上门体一端铰接在汽车顶盖上,另一端与下门体相铰接,在上门体和下门体之间设有能将下门体定位在上门体上的定位机构。该汽车鸥翼门以车门玻璃上沿为界分为上门体和下门体,上门体与下门体铰接并设有定位机构,车门打开时,上门体与下门体先出现弯折,然后整个鸥翼门围绕汽车顶盖上的铰接点旋转,有效的减短了鸥翼门旋转的半径,打开后通过定位机构固定住。在上述的汽车鸥翼门中,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在上门体上的铰链上板和固定在下门体上的铰链下板,所述的铰链上板上设有相对铰链上板本体凸出的支撑部一。上门体与下门体通过铰链上板与铰链下板铰接相连接,支撑部一在鸥翼门打开时能够支撑住相对上门体弯折下来的下本体,根据不同车型的鸥翼门的旋转半径来设计支撑部一的高度。在上述的汽车鸥翼门中,所述的支撑部一上设有定位缺口,所述的铰链下板具有能作用在上述定位缺口中的定位部。定位缺口设在支撑部一的端部,定位部为铰链下板的端部,其形状与定位缺口匹配,车门打开时,定位部定位在定位缺口中。在上述的汽车鸥翼门中,所述的定位缺口的缺口角度为80° 100°。缺口角度的大小与定位部相匹配,使鸥翼门打开时结构稳定。作为另外一种情况,在上述的汽车鸥翼门中,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开设在上门体处的定位槽和固定在下门体上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能在鸥翼门打开时作用在上述的定位槽中。鸥翼门打开时,上门体相对下门体弯折,定位销作用在定位槽中,支撑住上门体。在上述的汽车鸥翼门中,所述的铰链上板具有上铰接部,所述的铰链下板具有下铰接部,所述的上铰接部和下铰接部之间通过一根连接轴相铰接,上述的定位缺口处于连接轴的下方。铰链上板与铰链下板相铰接,从而实现了上本体与下门体在车门打开时能够弯折,减短车门旋转的半径。在上述的汽车鸥翼门中,所述的铰链上板上还具有相对于铰链上板本体凸出的支撑部二,所述的支撑部二处于上述连接轴的上方,且该支撑部二能作用在上述的铰链下板上。在鸥翼门关闭时,支撑部二作用在铰链下板上,使鸥翼门结构更加稳定,根据不同车型、不同鸥翼门,该支撑部二的高度可以改变。在上述的汽车鸥翼门中,所述的铰链上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上门体上,所述的铰链下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下门体上。焊接固定能够增加整个鸥翼门的强度。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鸥翼门具有以下优点I、由于鸥翼门分为上门体和下门体,且下门体能相对于上门体弯折,所以鸥翼门开关时车身两侧不需要太大的空间。2、由于上门体与下门体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所以鸥翼门在打开或者关闭时结构都较为稳固。3、由于支撑部一与支撑部二的高度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需要而改变,所以使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I是本汽车鸥翼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汽车鸥翼门打开时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汽车鸥翼门关闭时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汽车顶盖;2、上门体;3、定位机构;31、铰链上板;32、铰链下板;33、上铰接部;34、下铰接部;35、连接轴;36、支撑部一 ;37、支撑部二 ;38、定位部;39、定位缺口 ;4、下门体;5、定位槽;6、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汽车鸥翼门,包括上门体2和下门体4,上门体2 —端铰接在汽车顶盖I上,另一端与下门体4相铰接,在上门体2和下门体4之间设有能将下门体4定位在上门体2上的定位机构3。该汽车鸥翼门以车门玻璃上沿为界分为上门体2和下门体4,上门体2与下门体4铰接并设有定位机构3,鸥翼门打开时,上门体2先相对于下门体4进行弯折,然后整个鸥翼门围绕汽车顶盖I上的铰接点旋转,有效的减短了鸥翼门旋转的半径,打开后通过定位机构3固定住。具体来说,如图2、图3所示,定位机构3包括固定在上门体2上的铰链上板31和固定在下门体4上的铰链下板32,铰链上板31上设有相对铰链上板31本体凸出的支撑部一 36,支撑部一 36上设有定位缺口 39,铰链下板32具有能作用在上述定位缺口 39中的定位部38。支撑部一 36的高度决定了下门体4相对上门体2弯折的角度,所以根据不同车型的需要设计其高度。定位缺口 39设在支撑部一 36的端部,定位部38为铰链下板32的端部,鸥翼门打开时,定位部38定位在定位缺口 39中,两者相匹配,定位缺口 39的角度可以是80° 100°,综合定位缺口 39与定位部38结合后的稳固程度,定位缺口 39角度为90·度时效果较佳。铰链上板31具有上铰接部33,铰链下板32具有下铰接部34,上铰接部33和下铰接部34之间通过一根连接轴35相铰接,从而实现了上门体2与下门体4在鸥翼门打开时能够弯折,且结构稳固。支撑部一 36就处于连接轴35的下方,在鸥翼门打开时起作用。铰链上板31上还具有相对于铰链上板31本体凸出的支撑部二 37,支撑部37处于连接轴35的上方,且该支撑部37能作用在铰链下板32上,在鸥翼门关闭时,支撑部37作用在铰链下板32上,使鸥翼门结构更加稳定,根据不同车型的需要,该支撑部37的高度可以改变。铰链上板3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上门体2上,铰链下板3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下门体4上,增加整个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鸥翼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门体和下门体,所述的上门体一端铰接在汽车顶盖(1)上,另一端与下门体(4)相铰接,在上门体(2)和下门体(4)之间设有能将下门体(4)定位在上门体(2)上的定位机构(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辉张登贤戴礼强邹凌华吴成明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