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胀形管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56081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17:41
一种薄壁胀形管抛光装置,包括均由控制系统控制的工作台、依次设于工作台周围的取件机械手、浇注装置、用于给胀形管进行抛光的抛光装置和中频感应加热线圈,所述的工作台的中心轴由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的第一电机与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的工作台上沿周向对称设有竖直设置有三根芯轴,每根芯轴的下方仅安装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且驱动芯轴转动的电机,所述的取件机械手可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抛光装置的定位装置的仿形定位,可实时将定位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并进行曲线数据拟合,并根据胀形管外轮廓形状实时计算出抛光头应到达的位置,并在伺服系统的驱动下进行抛光工作,能有效保证胀形管的形状和尺寸精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胀形管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壁胀形管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厚度Imm左右的胀形管,因壁厚较薄、材料脆性大,抛光时常常会因局部受载较大而碎裂;当管狭长或管径较大,夹持时局部载荷较大也会使零件破裂。对于外表面抛光的胀形管,无论内部采用软支撑或硬支撑均无法有效支撑,在抛光过程中,胀形管容易发生变形,废品率高。且对于薄壁胀形管的抛光,现在多采用人工进行抛光,但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较低;其次,人工操作时抛光量难以精确控制,抛光质量不稳定且精度较差;再者,抛光过程中,抛光粉末飞扬,粉尘易进入人体呼吸道和对皮肤危害工人身体健康,且噪音较大,生产环境恶劣,人工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抛光时能够对薄壁胀形管进行更好的夹持,生产效率高、产品精度高、质量稳定、人工成本低的薄壁胀形管抛光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薄壁胀形管抛光装置,包括均由控制系统控制的工作台、依次设于工作台周围的取件机械手、浇注装置、用于给胀形管进行抛光的抛光装置和中频感应加热线圈,所述的工作台的中心轴由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的第一电机与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的工作台上沿周向对称设有竖直设置有三根芯轴,每根芯轴的下方仅安装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且驱动芯轴转动的电机,所述的取件机械手可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上;浇注时,所述的浇注装置的浇注ロ置于芯轴的正上方;所述的抛光装置包括抛光头和带动抛光头上、下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加热时,所述的中频感应加热线圈套合于芯轴的外部,所述的中频感应加热线圈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中频感应加热线圈上、下运动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的中频感应加热线圈的电源开关与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的抛光装置包括对称设于抛光头周围的四定位装置及用于驱动抛光头运动的驱动装置,每个定位装置均包括与抛光头平行设置的导杆、弹簧、安装块、用于与エ件表面相接触的两滚轮及位置传感装置;所述的导杆的上部活动套合于所述的安装座的安装孔内,所述的弹簧套合安装于所述的导杆下部的外圆周,且所述的弹簧的一端抵于安装座的下表面,所述的弹簧的另一端抵于导杆的下部的挡块,所述的两滚轮平行设置的且分别可转动连接于安装块的两侧,安装块通过转轴铰接于所述的导杆下端;所述的位置传感装置包括直线位移传感器和角位移传感器,所述的直线位移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的导杆上,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的转轴上,所述的直线位移传感器和角位移传感器均与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采用自动化控制,大大节省了人力,提升效率,精度较高;且采用低温合金(50° -80°熔点)作为填充介质,固定支撑薄壁胀形管,克服普通填充物局部受カ不均的缺点,又结合中频加热的集肤效应,快速熔化低温合金去除填充物,加工成品率高,抛光质量好。且对胀形管进行抛光的过程中,通过抛光装置的定位装置的仿形定位,可实时将定位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并进行曲线数据拟合,井根据胀形管外轮廓形状实时计算出抛光头应到达的位置,并在伺服系统的驱动下进行抛光エ作,能有效保证胀形管的形状和尺寸精度。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减小了劳动强度,同时可防止粉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所述的第一升降机构由设置在第三机架的导轨上部的第一气缸和与所述的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且与所述的第三机架的导轨滑配合的第一滑块组成,所述的抛光头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升降机构由设置在第四机架的导轨上部的第二气缸和与所述的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且与所述的第四机架的导轨滑配合的第二滑块组成,所述的中频感应加热线圈的一端通过横向设置的安装臂与所述的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的浇注装置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机架上,所述的第二机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浇 注装置转动电机。这样,在浇注低温合金完成后,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电机旋转一定的角度将浇注装置撤出,不影响下一次取件。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薄壁胀形管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薄壁胀形管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薄壁胀形管抛光装置的结构简图。图中1工作台、2取件机械手、3第一机架、4浇注ロ、5芯轴、6第一气缸、7第三机架的导轨、8第一滑块、9第二气缸、10第四机架的导轨、11第二滑块、12安装臂、13第一电机、14中频感应加热线圏、15第二机架、16胀形管、17伺服电机、18主电机、19安装座、20导杆、21弹簧、22安装块、23滚轮、24转轴、25抛光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ー步描述。如图所示,一种薄壁胀形管抛光装置,包括均由控制系统控制的工作台I、依次设于工作台I、周围的取件机械手2、浇注装置、用于给胀形管16进行抛光的抛光装置、带动抛光装置上下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和中频感应加热线圈14,所述的工作台I的中心轴由第一电机13驱动转动,所述的第一电机13与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的工作台I上沿周向对称设有竖直设置有三根芯轴5,每根芯轴5的下方仅安装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且驱动芯轴5转动的电机,所述的取件机械手2可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3上;浇注时,所述的浇注装置的浇注ロ 4置于芯轴5的正上方;加热时,所述的中频感应加热线圈14套合于胀形管16的外部,所述的中频感应加热线圈14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中频感应加热线圈14上、下运动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的中频感应加热线圈14的电源开关与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连接。中频感应加热线圈的加热温度为高于低温合金的熔点温度5-10°C,以保证低温合金完全熔化并脱落。所述的抛光装置包括对称设于抛光头25周围的四定位装置及用于驱动抛光头25运动的驱动装置,每个定位装置均包括与抛光头25平行设置的导杆20、弹簧21、安装块22、用于与エ件表面相接触的两滚轮23及位置传感装置;所述的导杆20的上部活动套合于所述的安装座19的安装孔内,所述的弹簧21套合安装于所述的导杆20下部的外圆周,且所述的弹簧21的一端抵于安装座19的下表面,所述的弹簧21的另一端抵于导杆20的下部的挡块,所述的两滚轮23平行设置的且分别可转动连接于安装块22的两侧,安装块22通过转轴24铰接于所述的导杆20下端;所述的位置传感装置包括直线位移传感器和角位移传感器,所述的直线位移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的导杆20上,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的转轴24上,所述的直线位移传感器和角位移传感器均与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驱动抛光头运动的驱动装置是指用于驱动抛光头25转动的主电机18和用于驱动抛光头25上、下运动的伺服电机17,伺服电机17的输出 轴安装有丝杠升降机构,主电机18安装于丝杠升降机构的滑块上,主电机18和伺服电机17均与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的第一升降机构由设置在第三机架的导轨7上部的第一气缸6和与所述的第ー气缸6的活塞杆相连接且与所述的第三机架的导轨7滑配合的第一滑块8组成,所述的抛光装置安装于第一滑块8上;所述的第二升降机构由设置在第四机架的导轨10上部的第ニ气缸9和与所述的第二气缸9的活塞杆相连接且与所述的第四机架的导轨10滑配合的第二滑块11组成,所述的中频感应加热线圈14的一端通过横向设置的安装臂12与所述第ニ滑块11固定连接。所述的浇注装置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机架15上,所述的第二机架1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胀形管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由控制系统控制的工作台(1)、依次设于工作台(1)、周围的取件机械手(2)、浇注装置、用于给胀形管(16)进行抛光的抛光装置、带动抛光装置上下运动的第一升降机构和中频感应加热线圈(14),所述的工作台(1)的中心轴由第一电机(13)驱动转动,所述的第一电机(13)与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的工作台(1)上沿周向对称设有竖直设置有三根芯轴(5),每根芯轴(5)的下方仅安装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且驱动芯轴(5)转动的电机,所述的取件机械手(2)可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3)上;浇注时,所述的浇注装置的浇注口(4)置于芯轴(5)的正上方;加热时,所述的中频感应加热线圈(14)套合于胀形管(16)的外部,所述的中频感应加热线圈(14)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中频感应加热线圈(14)上、下运动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的中频感应加热线圈(14)的电源开关与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励忠张淘宋志坤鲍陪伟胡晓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