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柔性多点成形下模,属于板材成形技术领域,它解决了板材柔性多点成形模具的冲头阵列固定,只能成形某一种形状的曲面板材零件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多个小冲头、上压板、下基板和多个定位螺母,上压板的上表面上均布有滑槽,每个滑槽中都设置一个小冲头,每个定位螺母都夹在上压板和下基板之间,小冲头的下端旋入在定位螺母上表面所开的螺纹孔中,所述滑槽为长条形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另一种方案,它包括多个小冲头,它还包括上压板、下基板、多个圆形压盘和多个定位螺母,上压板的上表面上均布有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阶梯孔,圆形压盘设置在阶梯孔的下端内,圆形压盘上从圆心位置至其边缘内侧开设有滑槽,每个滑槽中都设置一个小冲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曲面板材成形的模具装置,属于板材成形
技术背景柔性制造是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其中"无模多点成形技术"是用高度可调 的冲头群体代替传统模具进行板材曲面成形的又一先进制造技术,如《板材柔性多点曲面成形模具装置》(专利号ZL03132626.9,专利技术人王仲仁、滕步刚)。 但是如果下模冲头的排列方式或阵列不合理,板材容易在成形过程中出现起皱、 划痕和凸包等缺陷和质量问题。因此,在实际成形过程中对于不同形状的曲面 板材零件,应采用相应的下模小冲头排列方式。如成形方形板材时,应采用矩 形阵列的小冲头,而在成形圆形板材时,应采用圆形阵列的小冲头。但现有板 材柔性多点成形模具的冲头阵列都是固定的,用一套模具只能成形某一种形状 的曲面板材零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板材柔性多点成形方法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板材柔性多点成形模具的冲头阵列固定,只能成 形某一种形状的曲面板材零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多个小冲头1,它还包括上压板2、下基板3和多个定位螺母4, 上压板2的上表面上均布有滑槽2-l,每个滑槽2-l中都设置一个小冲头l,每 个定位螺母4都夹在上压板2和下基板3之间,小冲头1的下端旋入在定位螺 母4上表面所开的螺纹孔4-l中,所述滑槽2-l为长条形孔。成形工作前,开启 上压板2,上压板2与下基板3之间的定位螺母4和小冲头1能够水平移动,沿 上压板2上开设的滑槽2-1移动每一个小冲头1到需要的位置,压紧上压板2 以限制定位螺母4及与之相连的小冲头1不发生水平位移,调节每一个小冲头1 的高度到需要的位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它包括多个小冲头l,它还包括上压板2、 下基板3、多个圆形压盘5和多个定位螺母4,上压板2的上表面上均布有上端 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阶梯孔2-2,圆形压盘5设置在阶梯孔2-2的下端内,圆形压盘5上从圆心位置至其边缘内侧开设有滑槽2-l,每个滑槽2-l中都设置一个小冲头1,每个定位螺母4都夹在上压板2和下基板3之间,小冲头1的下端旋 入在定位螺母4上表面所开的螺纹孔4-1中。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成形工作前小冲头1的位移,改变冲头阵列的形状 和尺寸,模具能成形不同形状的曲面板材零件,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 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己有技术的矩形阵列冲头的下模示意图,图2是已有技术圆形阵列 冲头的下模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 图,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图8、图9是实施方式二中小冲头与定位螺母 的连接结构及小冲头型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3、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多个 小冲头1、上压板2、下基板3和多个定位螺母4组成,上压板2的上表面上均 布有滑槽2-1 ,每个滑槽2-1中都设置一个小冲头1 ,每个定位螺母4都夹在上 压板2和下基板3之间,小冲头1的下端旋入在定位螺母4上表面所开的螺纹 孔4-l中,所述滑槽2-l为长条形孔。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3、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小冲 头1初始为7行7列矩形阵列,共计49个小冲头。每个小冲头1采用直线型的 调节方式,即每个小冲头1只在某一个直线方向可以调节。在上压板2上对应 每个小冲头1的位置开设有一定长度、 一定角度的滑槽2-l,滑槽2-l的长度由 初始冲头阵列的间距决定。调节时,首先开启图4中上压板2,使位于上压板2 和下基板3之间的小冲头1和定位螺母4可以自由滑动,移动小冲头i和定位 螺母4至需要位置。定位螺母4的下表面开有上定位齿6-1,下基板3的上表面 开有下定位齿6-2,上定位齿6-1与下定位齿6-2相咬合以阻止定位螺母4沿滑 槽2-1长度方向滑动。上定位齿6-1和下定位齿6-2的齿距由小冲头1的位置控 制精度决定。当每一个小冲头1调整到需要的位置后,压紧上压板2使定位螺 母4和小冲头1不再滑动。最后拧动冲头帽1-1使其位于需要的高度。小冲头1高度的调节既可以调节冲头帽1-1拧入冲头杆1-2的深度来实现,也可调节小冲 头1拧入定位螺母4的深度来实现,如图8、图9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6、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多个小冲头l,它还包括上压板2、下基板3、多个圆形压盘5和多个定位螺母4, 上压板2的上表面上均布有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阶梯孔2-2,圆形压盘5设 置在阶梯孔2-2的下端内,圆形压盘5上从圆心位置至其边缘内侧开设有滑槽 2-1,每个滑槽2-l中都设置一个小冲头l,每个定位螺母4都夹在上压板2和 下基板3之间,小冲头1的下端旋入在定位螺母4上表面所开的螺纹孔4-1中。 成形前调节时,首先开启图7中上压板2,位于上压板2和下基板3之间的小冲 头1、定位螺母4和圆形压盘5能够自由转动。转动圆形压盘5使其上开设的滑 槽2-1沿着需要的方向,然后沿着滑槽2-1将小冲头1和定位螺母4滑动到需要 的位置。当每一个小冲头1调整到需要的位置后,压紧上压板2使小冲头1、定 位螺母4以及圆形压盘5不再转动和滑动。最后拧动冲头帽1-1使其位于需要 的高度。本实施方式的优点是每个小冲头1能够全方位的调节,即每个小冲头1 可以在某一个圆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调节。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 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上压板2上相邻的滑槽2-1沿其长度方向相互连通, 位于同一滑槽2-l内的若干个小冲头1可以在滑槽2-l长度范围内进行调节,其 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板材柔性多点成形下模,它包括多个小冲头(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上压板(2)、下基板(3)和多个定位螺母(4),上压板(2)的上表面上均布有滑槽(2-1),每个滑槽(2-1)中都设置一个小冲头(1),每个定位螺母(4)都夹在上压板(2)和下基板(3)之间,小冲头(1)的下端旋入在定位螺母(4)上表面所开的螺纹孔(4-1)中,所述滑槽(2-1)为长条形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柔性多点成形下模,其特征在于上压板(2) 上相邻的滑槽(2-1 )沿其长度方向相互连通。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柔性多点成形下模,其特征在于定位螺母(4) 的下表面开有上定位齿(6-l),下基板(3)的上表面开有下定位齿(6-2),上定位齿 (6-l)与下定位齿(6-2)相咬合。4、 一种板材柔性多点成形下模,它包括多个小冲头(l),其特征在于它还包 括上压板(2)、下基板(3)、多个圆形压盘(5)和多个定位螺母(4),上压板(2)的上 表面上均布有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阶梯孔(2-2),圆形压盘(5)设置在阶梯孔 (2-2)的下端内,圆形压盘(5)上从圆心位置至其边缘内侧幵设有滑槽(2-l),每个 滑槽(2-l)中都设置一个小冲头(l),每个定位螺母(4)都夹在上压板(2)和下基板(3) 之间,小冲头(1)的下端旋入在定位螺母(4)上表面所开的螺纹孔(4-1)中。全文摘要板材柔性多点成形下模,属于板材成形
,它解决了板材柔性多点成形模具的冲头阵列固定,只能成形某一种形状的曲面板材零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多个小冲头、上压板、下基板和多个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材柔性多点成形下模,它包括多个小冲头(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上压板(2)、下基板(3)和多个定位螺母(4),上压板(2)的上表面上均布有滑槽(2-1),每个滑槽(2-1)中都设置一个小冲头(1),每个定位螺母(4)都夹在上压板(2)和下基板(3)之间,小冲头(1)的下端旋入在定位螺母(4)上表面所开的螺纹孔(4-1)中,所述滑槽(2-1)为长条形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步刚,何祝斌,王仲仁,苑世剑,徐永超,韩聪,张琦,苏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