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前置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与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4515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6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置式超喂包缠复合纺纱装置、工艺及应用,该装置主要包括张力盘、桥接罗拉、调速罗拉、锥形罗拉、移动导杆、导纱钩和导杆移架。其纺纱工艺步骤是利用前罗拉的转动使桥接罗拉、调速罗拉和锥形罗拉相互传动而摩擦带动长丝束或纱线超喂于前罗拉前部,并与输出的短纤维须条汇聚加捻形成双组份超喂复合纱。该复合纺纱工艺独特且易于实现,对应的装置简洁且安装方便,可用于环锭细纱机上短纤维须条的超喂包缠复合纺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锭纺纱领域中超喂包缠的复合纺纱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复合纺纱工艺。
技术介绍
包缠纱织物具有较好的外观风格,手感和舒适性,因此该类织物在市场上较为流行。由于包缠纱的花式效果依赖于长丝束或纱线的超喂,传统的包缠纱都是欠喂的,即长丝束是紧张力的,故在传统的环锭纺纱机上纺制这类包缠复合纱的关键技术在于长丝束或纱线的超喂方法与装置。国内外有包缠复合纱的相关研究,其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将长丝纱通过导纱杆后引入中罗拉或前罗拉后,在进入前罗拉前与短纤维须条并合,经加捻后形成复合纱。如 范拥慧的专利适合纺制特高支纱的包缠纺纱技术(专利申请号200910035434.4)中介绍了从前罗拉钳口后方喂入两根长丝,平行排列在牵伸须条的两侧,与其一起喂入前罗拉钳口,经加捻成包缠纱,此为欠喂的复合纺纱。又如赵焕臣的专利短纤维包缠复合纱生产方法与装置(专利申请号200510044026. 7)介绍了有两种原料经牵伸区罗拉牵伸拉细后的短纤维须条以一定间距从前罗拉钳口输出,一根加捻成为芯纱,另一根在转移皮辊表面呈自由纤维状态,经气流附面层的作用,在包缠罗拉的沟槽出与芯纱产生包缠,形成包缠纱,也是欠喂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置式超喂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接罗拉(1),桥接罗拉(1)分别与调速罗拉(2)及前罗拉(12)相接触,前罗拉(12)通过桥接罗拉(1)将动力传递给调速罗拉(2),由调速罗拉(2)驱动锥形罗拉(3)旋转,长丝束(9)或纱线绕经张力盘(4)调整张力后,定位于锥形罗拉(3)特定半径面上,并以一定包围角绕经锥形罗拉(3),长丝束(9)或纱线在锥形罗拉(3)的不同半径面上获得不同的移动线速度,再经导纱钩(7)直接越过前罗拉钳口(11)定位超喂于前罗拉(12)前部与出前罗拉钳口(11)的短纤维须条(8)汇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伟东邓成亮杜赵群刘洪玲于昊慧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