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锭纺纱领域中超喂包缠的复合纺纱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复合纺纱工艺。
技术介绍
包缠纱织物具有较好的外观风格,手感和舒适性,因此该类织物在市场上较为流行。由于包缠纱的花式效果依赖于长丝束或纱线的超喂,传统的包缠纱 都是欠喂的,即长丝束是紧张力的,故在传统的环锭纺纱机上纺制这类包缠复合纱的关键技术在于长丝束或纱线的超喂方法与装置。国内外有包缠复合纱的相关研究,其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将长丝纱通过导纱杆后引入中罗拉或前罗拉后,在进入前罗拉前与短纤维须条并合,经加捻后形成复合纱。如范拥慧的专利适合纺制特高支纱的包缠纺纱技术(专利申请号200910035434.4)中介绍了从前罗拉钳口后方喂入两根长丝,平行排列在牵伸须条的两侧,与其一起喂入前罗拉钳口,经加捻成包缠纱,此为欠喂的复合纺纱。又如赵焕臣的专利短纤维包缠复合纱生产方法与装置(专利申请号200510044026. 7)介绍了有两种原料经牵伸区罗拉牵伸拉细后的短纤维须条以一定间距从前罗拉钳口输出,一根加捻成为芯纱,另一根在转移皮辊表面呈自由纤维状态,经气流附面层的作用,在包缠罗拉的沟槽出与芯纱产生包缠,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置开槽超喂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接罗拉(1),桥接罗拉(1)分别与调速罗拉(2)及开有槽口的前上罗拉(5)相接触,前上罗拉(5)通过桥接罗拉(1)将动力传递给调速罗拉(2),由调速罗拉(2)驱动握持辊对(3)旋转,长丝束或纱线(7)绕经张力盘(4)调整张力后,绕经握持辊对(3)的上辊直接超喂于前上罗拉(5)的槽口中,长丝束或纱线(7)出前罗拉钳口(8)后与同步出前罗拉钳口(8)的短纤维须条(6)汇聚加捻形成双组份超喂复合纱(10)。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