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44571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6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人体无害、可降解的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在水中将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并改性,然后与透明质酸溶液混合,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增塑剂甘油,在室温下搅拌均匀后流涎成膜,再烘干并在恒湿器中进行平衡,复合膜由于基材的分子间的氢键等作用力紧密排布,具有良好的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所得的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阻水性,在包装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包装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包装材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目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材料都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基于石油的非降解性塑料材料,因此在带来大量便利的同时,这类塑料包装材料也带来了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例如原料石油的短缺、塑料单体及添加助剂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以及不可降解性造成的白色污染等。因此,使用天然高分子制备绿色包装材料,成为了包装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大豆分离蛋白作为粮油作物的产品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无毒、可降解、可再生,并具有良好的乳化且稳定的能力。透明质酸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有吸湿性,不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水,具有良好的保湿性、润滑性、粘弹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钠以精制棉为主要原料经化学改性后的纤维素醚类产品,具有无臭、无味、无毒、易吸潮等特性,外观呈白色或微黄色颗粒及纤维状粉末,其具有优良的增稠、水溶性、粘胶性、乳合性、保水、稳定性、抗酶性及稳定性。当它们单独使用制备包装材料,所得的复合膜性能单一,在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它们用溶液共混法制备成的复合膜综合性能较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旦o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本专利技术首先以甘油为增塑剂,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成膜液,然后流涎成膜,干燥平衡后制得复合膜材料。大豆分离蛋白和透明质酸提供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羧甲基纤维素钠增强复合膜的成膜性能,所制得的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并具有可天然降解的性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复合膜的成膜液将大豆分离蛋白在60°C下溶解15min,并在85°C下改性30min,配置成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在搅拌下加入透明质酸溶液,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最后加入增塑剂甘油,常温下搅拌5min使混合均匀,并用少量无水乙醇消泡,得到复合膜的成膜液。(2)采用流涎成膜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将(I)中制得的成膜液在成膜器中流涎成膜,放入40°C烘箱中干燥24h,取出揭膜,将所得复合膜置于53% RH下平衡48h以上,得到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步骤(I)中,所述透明质酸占大豆分离蛋白和透明质酸总质量的0% 100% ;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占三种成膜材料总质量的20% 100% ;所述增塑剂甘油是三种成膜材料总质量的0% 20%。一种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就是通过上述方法制备rfu 。本专利技术的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阻隔能力和可天然降解的能力,适用于绿色包装材料领域。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材料为天然可生物降解材料且降解产物对人体无害,·适用于工业化生产;(2)本专利技术所得的复合膜力学性能、阻隔能力较佳,并可通过复合膜成膜材料的配比控制复合膜的力学性能与阻隔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附图说明表I是实施例2制备的复合膜在不同配比下透光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和吸湿性的性能参数。图I是实施例2制备的、当m(大豆分离蛋白)m(透明质酸)m(羧甲基纤维素钠)=5 : 15 : 5时复合膜的表面扫描电镜图。图2是实施例2制备的、当m(大豆分离蛋白)m(透明质酸)m(羧甲基纤维素钠)=10 : 10 5时复合膜的表面扫描电镜图。图3是实施例2制备的、当m(大豆分离蛋白)m(透明质酸)m(羧甲基纤维素钠)=15 : 5 : 5时复合膜的表面扫描电镜图。图4是实施例2制备的、当m(大豆分离蛋白)m(透明质酸)m(羧甲基纤维素钠)=6:6: 13时复合膜的表面扫描电镜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利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认为是限定专利技术的范围。控制成膜材料配比是本专利技术的关键之一,大豆分离蛋白(SPI)、透明质酸(H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含量都会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推荐三种成膜材料的配比m(大豆分离蛋白)m(透明质酸)m(羧甲基纤维素钠)= 4:4: 17 为宜。控制增塑剂甘油的含量时本专利技术的关键之一,甘油含量低时复合膜发脆,但含量过高又会导致复合膜发粘难以揭膜。本专利技术推荐甘油含量为成膜材料总质量的10%为宜。控制成膜温度是本专利技术的关键之一,本专利技术建议在40°C下成膜,成膜温度最好不要超过40°C,以免透明质酸发生分解。实施例I成膜材料溶液的配置将4g大豆分离蛋白溶于IOOmL去离子水中,在60°C下搅拌溶解15min,再升温到85°C改性30min,冷却至常温备用;将4g透明质酸、2g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别溶于IOOmL去离子水中,配置成高分子溶液备用。实施例2复合膜的配置将大豆分离蛋白溶液与透明质酸溶液混合,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最后加入三种成膜材料总质量10%的增塑剂甘油,磁力搅拌5min使成膜液混合均匀,并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消泡,在玻璃板上流涎成膜,40°C干燥24h,揭膜后置于53% RH恒湿器中平衡48h 以上,所得复合膜的性能参数随复合膜成膜材料配比的变化见表I。权利要求1.一种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复合膜的成膜液 将大豆分离蛋白(SPI)在60°C下溶解15min,并在85°C下改性30min,配置成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在搅拌下加入透明质酸溶液,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最后加入增塑剂甘油,常温下搅拌5min使混合均匀,并用少量无水乙醇消泡,得到复合膜的成膜液。(2)采用流涎成膜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 将(I)中制得的成膜液在成膜器中流涎成膜,放入40°C烘箱中干燥24h,取出揭膜,将所得复合膜置于53% RH下平衡48h以上,得到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透明质酸占大豆分离蛋白和透明质酸总质量的0% 100%。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占三种成膜材料总质量的20% 100%。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增塑剂甘油是三种成膜材料总质量的0% 20%。5.一种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就是通过权利要求I 4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而成。6.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在增塑剂甘油含量为10%,三种成膜材料配比m(大豆分离蛋白)m(透明质酸)m(羧甲基纤维素钠)=4 : 4 : 17时,综合性能较佳。7.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在包装材料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复合膜的成膜液:将大豆分离蛋白(SPI)在60℃下溶解15min,并在85℃下改性30min,配置成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在搅拌下加入透明质酸溶液,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最后加入增塑剂甘油,常温下搅拌5min使混合均匀,并用少量无水乙醇消泡,得到复合膜的成膜液。(2)采用流涎成膜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将(1)中制得的成膜液在成膜器中流涎成膜,放入40℃烘箱中干燥24h,取出揭膜,将所得复合膜置于53%RH下平衡48h以上,得到大豆分离蛋白/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绘宇王娟勤陈耀刘晓亚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