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丝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272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丝模,包括顺序布置的入口区、润滑区、工作区、定径区和出口区,其特征是:所述润滑区的角度β为60°~90°,高度h↓[1]为模具总高度H的40~50%;所述工作区的高度h↓[2]为定径区孔径的1.5~3.0倍,角度***,其中:μ为钢丝与模具之间的摩擦系数,d↓[2]为拉拔前钢丝直径,d↓[1]为定径带的直径;所述定径带长度h↓[3]模坯时为模具定径区孔径d↓[1]的0~0.3倍,加工为成品时则为定径区孔径d↓[1]的0.25~0.5倍;所述出口区高度h↓[4]为模具总高度H的18%~20%,角度γ为60°~90°且随着拉丝模外径D的减小而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改善润滑条件,提高强度与抗磨损能力,延长模具寿命的特点,满足了钢丝行业高速拉拔需要。(*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丝行业所用拉拔模具,尤其是拉拔钢缆线、钢帘线 所用的拉丝模。随着我国钢缆线及钢帘线等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钢线材质由原来的65# 钢、72"钢发展到82B、 92B等高强度钢种,拉拔速度由以前的3 5米/秒,提 高到10 15米/秒,所要求的拉丝模的使用寿命也成倍的提高。传统的拉丝模 润滑区角度为4(T 45° ,工作区角度小、高度仅为孔径的1.0 1.4倍,定径 带长度为孔径的0.5 1.0倍且随孔径的减小而增大,在拉拔速度较低的条件下, 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在高速拉拔条件下,由于润滑剂流动性能及吸附能力较差, 脂肪分子较短,所以在钢丝表面不易形成比较致密的润滑膜,在高温度高压力 下,很容易断裂而造成润滑失败;同时抗磨损能力不强,模具出口区强度不够, 不能保证丝材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出口区造成易破裂或划伤,縮短了模 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新型拉丝模,具有改善润滑条件,提 高强度与抗磨损能力,延长模具寿命的特点,满足钢丝行业高速拉拔需要。本技术的拉丝模,包括顺序布置的入口区、润滑区、工作区、定径区 和出口区,其特征是所述润滑区的角度0为60° 90° ,高度hi为模具总高 度H的40 50X;所述工作区的高度h2为定径区孔径的1.5 3.0倍,角度<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d,为定径带的直径;所述定径带长度h3模坯时为模具定径区孔径山的0 0.3倍,
技术介绍
加工为成品时则为定径区孔径di的0.25 0.5倍;所述出口区高度h4为模具总 高度H的18。/。 20X,角度Y为60。 90°且随着拉丝模外径D的减小而增 大。所述工作区角度a最好为8。 14° ,且随钢丝的减面率的减小而减小。 干拉模润滑区角度e为60。 75° ,湿拉模润滑区角度P为75。 90° 由于润滑区角度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20。 40° ,从而提高了润滑剂的储 存能力,在高速拉拔的条件下,润滑剂能顺利被钢丝导入工作区,降低摩擦 系数;同样,降低定径带长度,将其控制在孔径的O. 25 0.5倍,也降低了钢 丝和拉丝模间的摩擦系数。通过合理优化工作区角度和高度,保证钢丝与拉 丝模的接触位置在工作区的中间部位,使拉丝模受力分布均匀;提高出口区 高度,不仅使模芯受力点上移,受力分布趋向均匀,避免炸模现象发生,且 散热面积增大提高了拉拔时的散热效率。本技术通过合理优化结构及參 数,模具抗磨损、破裂能力增强,使用寿命能提高50%以上,拉拔的丝材尺 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得以保证,满足高强度钢丝高速拉拔的需要。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拉丝模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的拉丝模,包括顺序布置的入口区l、润滑区2、工作区3、定 径带4和出口区5。润滑区2的角度e为60。 90° ,用于干拉模时e为60。75° ,用于湿拉模时0为75° 90° ,高度h!则为模具总高度H的40X 50%。工作区3的高度h2为定径区孔径的1.5 3.0倍,角度根据<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来确定,其中U为钢丝与模具之间的摩擦系数,d2为拉拔前钢丝直径,山为定径区孔径、即拉拔后钢丝直径;角度a最好为'8 14。,且随钢丝的减面率的减 小而减小。定径区4的长度h3可直接按其直径的0.25倍 0.5倍设计;也可先 按定径区4长度为其直径的0~0.3倍设计,待其他结构加工完后再打磨,使其长 度h3为其直径的0.25倍 0.5倍。出口区高度h4为模具总高度H的18% 20% , 角度Y为60° 90°且随着拉丝模外径D的减小而增大。由于润滑区2的角度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20。 40° ,提高了润滑剂的储存能力,在高速拉拔的条件下,润滑剂能顺利被钢丝导入工作区,同时降低定 径带4的长度,将其控制在孔径的O. 2 0. 5倍,两者都降低了钢丝和拉丝模间的 摩擦系数。工作区角度和高度通过合理优化,保证钢丝与拉丝模的接触位置在 工作区的中间部位,受力分布均匀;提高出口区高度,不仅使模芯受力点上移, 受力分布趋向均匀,避免炸模现象发生,且散热面积增大提高了拉拔时的散热 效率。本技术通过合理优化结构及参数,模具抗磨损、破裂能力都大大增 强,使用寿命较传统螺拉丝模提高50°%以上,同时保证了高速拉拔后丝材的尺 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充分满足了钢线高速拉拔的需要。同时,在保证拉丝模 使用性能的基础上,结构及参数的优化减少了单重,即节约资源,也为用户降 低了生产成本。权利要求1. 一种拉丝模,包括顺序布置的入口区(1)、润滑区(2)、工作区(3)、定径区(4)和出口区(5),其特征是所述润滑区(2)的角度β为60°~90°,高度h1为模具总高度H的40~50%;所述工作区(3)的高度h2为定径区(4)孔径的1.5~3.0倍,角度<math-cwu><!]></math-cwu><!--img id="icf0001" file="Y2007200641850002C1.gif" wi="32" he="12" top= "60" left = "91"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tif"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其中μ为钢丝与模具之间的摩擦系数,d2为拉拔前钢丝直径,d1为定径区(4)的直径;所述定径区(4)长度h3模坯时为模具定径区孔径d1的0~0.3倍,加工为成品时则为定径区孔径d1的0.25~0.5倍;所述出口区(5)高度h4为模具总高度H的18%~20%,角度γ为60°~90°且随着拉丝模外径D的减小而增大;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模,其特征是所述工作区角度a为8。 14 ° ,且随钢丝的减面率的减小而减小;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模,其特征是:干拉模润滑区角度P为60° 75° ,湿拉模润滑区角度e为75。 90°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丝模,包括顺序布置的入口区、润滑区、工作区、定径区和出口区,其特征是所述润滑区的角度β为60°~90°,高度h<sub>1</sub>为模具总高度H的40~50%;所述工作区的高度h<sub>2</sub>为定径区孔径的1.5~3.0倍,角度α=1.5×μ×1n(d<sub>2</sub>/d<sub>1</sub>),其中μ为钢丝与模具之间的摩擦系数,d<sub>2</sub>为拉拔前钢丝直径,d<sub>1</sub>为定径带的直径;所述定径带长度h<sub>3</sub>模坯时为模具定径区孔径d<sub>1</sub>的0~0.3倍,加工为成品时则为定径区孔径d<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丝模,包括顺序布置的入口区(1)、润滑区(2)、工作区(3)、定径区(4)和出口区(5),其特征是:所述润滑区(2)的角度β为60°~90°,高度h↓[1]为模具总高度H的40~50%;所述工作区(3)的高度h↓[2]为定径区(4)孔径的1.5~3.0倍,角度***,其中:μ为钢丝与模具之间的摩擦系数,d↓[2]为拉拔前钢丝直径,d↓[1]为定径区(4)的直径;所述定径区(4)长度h↓[3]模坯时为模具定径区孔径d↓[1]的0~0.3倍,加工为成品时则为定径区孔径d↓[1]的0.25~0.5倍;所述出口区(5)高度h↓[4]为模具总高度H的18%~20%,角度γ为60°~90°且随着拉丝模外径D的减小而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列湘曹云风陈庆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