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拔方法及拉拔机技术

技术编号:802320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拉拔例如金属棒或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往复移动水平驱动装置使拉拔滑架在两个相对的拉拔头之间沿拉拔台上的导轨交替地进行正向行程和返回行程,每个拉拔头设置在所述拉拔台的一个端部区域中,并且每个拉拔头包括至少一个拉拔板,至少一个被拉拔工件在每个正向行程中并在每个返回行程中被所述拉拔滑架拉拔,使其通过拉拔头中的相应拉拔板,所述滑架从所述拉拔头移开,滑架在沿相应导轨的水平运动的两个方向上进行加工行程,使至少一个工件在每个加工行程中被拉拔。(*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拉拔金属棒或管的拉拔方法。本专利技术也涉及应用上述方法的拉拔机。普通的拉拔机的主要结构包括—一个加工区(拉拔台),在其一端设置一个设有拉拔板的拉拔头,以及在相对于工件前进方向,在拉拔台之前,—一个用于装载待拉拔坯件如金属棒或管的区域;—在用心轴拉拔金属管的情形中,插入拉拔心轴的区域,以及在拉拔台之后,—一个用于排出拉拔后的工件的区域。在拉拔台上,在拉拔头之后,一滑架可滑动地设置在纵向导轨上,且设有夹紧装置,以便在每个加工行程中将其拉过相应的拉拔板时夹住被拉拔工件的一端进行拉拔操作。拉拔滑架是借助连续由电机装置驱动的链条(或类似装置)从拉拔头附近区域沿相应导轨进行加工行程的。拉拔滑架在加工行程中暂时连接于链条,而在拉拔操作结束时与链条脱开。在加工行程结束时,换言之,在完成拉拔,拉拔后的工件完全离开拉拔板时,在远离拉拔头的区域中的滑架停止,然后返回拉拔头附近,进行不工作的返回行程,以便用其夹紧装置夹住待拉拔的另一工件(棒或管)的端部。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每个拉拔循环中,滑架的一个生产的加工行程就伴有一个滑架的非生产的返回行程。这种拉拔方法的循环时间显然不利于批量生产。为了增加一定拉拔循环时间的生产率, 已经生产出一种称为“双或三重拉拔机(double or triple drawing machines)”的拉拔机,其拉拔头各有两个或三个拉拔板。因此,设有两个或三个心轴和相应的心轴支承装置(为了拉拔管),而滑架则设有两个或三个夹紧装置,并且相应地设计了拉拔机的附属和辅助装置。虽然事实上这种“复式拉拔”确实可增加生产率,但是其不能解决在每个拉拔循环中滑架非生产的返回行程造成的不工作时间。而且用于水平驱动滑架的机械装置(例如,链条装置),由于在每个操作行程端部滑架要从其脱开,因而它具有相当高的噪音水平,往往达到目前关于工作环境噪音的法规所允许的极限。在工作循环中由连接于滑架的驱动钩稍许抬离其运行路径的链条(或类似装置)当滑架脱开时落向其运行路径,产生很大的机械噪音。另外,水平驱动滑架的链条(或类似装置)保持不断地运动,可是只是当滑架连接于它时才工作。因此,当其不工作时它的相当大的重量及摩擦引起相当大的非用于工作的能量消耗。但是,由于需要很长时间的停机,因而实际上在不工作期间不可能停止链条的运动。还应注意的是,为了变成对不同尺寸或形状的工件的拉拔工作,任何已知的拉拔机的工具再调整都需要停机来改变设备。鉴于已知拉拔方法和拉拔机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它们。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拉拔例如金属棒或管的拉拔方法,它消除了由于拉拔滑架非生产的返回行程引起的不工作时间,从而增加了生产率,相应地降低了非生产性能量消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拉拔机,它不仅能够在与公知拉拔机相同的条件下提高生产率,而且也更为可靠、有效及具有更好的多用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的拉拔机,它能够显著降低公知拉拔机固有的噪音污染,同时对于单位产量可显著节约能量。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的拉拔机,它无需停止拉拔机的至少部分操作就可以为拉拔另一种工件而再次调整工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拉拔例如金属棒或管的拉拔方法,其基本特征构成权利要求1的内容,显然在说明书中全文包括权利要求1。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拔机,其基本特征构成权利要求3的内容,显然,在说明书中全文包括权利要求3。其有利的特征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这些从属权利要求也应理解为全文包括在说明书中。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拉拔例如金属棒或管的方法,基本包括借助往复移动水平驱动装置使拉拔滑架在两个相对的拉拔头之间沿拉拔台上的导轨交替地进行正向行程和返回行程,每个拉拔头设置在所述拉拔台的一个端部区域中,并且每个拉拔头包括至少一个拉拔板,至少一个被拉拔工件在每个正向行程中并在每个返回行程中被所述拉拔滑架拉拔,使其通过拉拔头的相应拉拔板,所述滑架从所述拉拔头移开,滑架在沿相应导轨的水平运动的两个方向上进行加工行程,使至少一个工件在每个加工行程中被拉拔。现在对照只是用作非限定性举例的下述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拉拔如金属棒或管的,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机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机器的从上方看去的平面图;图3是图1和2所示机器中水平驱动拉拔滑架的装置的示意轴向剖视图;图4是上述水平驱动拉拔滑架的装置的变化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首先参阅图1至图3,在图中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拉拔机的总体标号为10(图1和2)。它基本包括一个呈拉拔台形式的主支承结构11,在其两端各设有一个拉拔板支承块12。在上述支承块12之间,在拉拔台11上形成中间加工区13。支承块12设有加强件以承受轴向的,非对称或对称的牵引力。在拉拔台11纵向两相反侧,每个支承块配置一个平台14,其用于被拉拔的坯件(例如金属棒或管)的承载和滑动。每个平台14在远离相应支承块12的区域中设有用来插入拉拔(管)的拉拔心轴及预装载工件的装置15。上述结构基本具有相对于主结构11的横向中垂面的镜像对称性。在拉拔过程中用于拉动工作的滑架16在拉拔台11上的加工区13中沿相应的直线导轨16.1可纵向滑动地设置。在拉拔台上拉拔滑架16的路径上方的一个位置上,在一侧,在主结构11中设有储送装置17,其用于待拉拔坯件的储存和输送。上述装置17基本包括两个关于主结构11的横向中垂面镜像对称地设置的框架17.1。拉拔后的工件的第一排出输送装置18在储送装置17之下相对于拉拔滑架16的路径侧向设置。拉拔后的工件的第二排出输送装置19在拉拔滑架16的路径的相对侧设置,以便将拉拔后的工件运至储存箱。第二排出输送装置19未在图1中画出,以便使附图更为清晰。上述第一和第二排出输送装置18和19也是关于主结构11的横向中垂面镜像对称地设置的。(公知的,未画出的)一个拉拔板支承头装在每个拉拔板支承块12中,它将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在拉拔滑架16之下,在主结构11中设有沿导轨16.1水平驱动滑架的装置20。上述驱动装置20包括一个双作用双杆液缸20.1(图3),其轴线平行于主结构11的纵向。上述液缸20.1包括一个管壳22,一活塞23在管壳中滑动,在两个可变容积的驱动腔23.1之间有一密封件。液缸20.1的双杆21由两根共轴的杆21.1构成,每根杆的一端固定于上述活塞23,在另一侧固定于,杆以其远离活塞23的端部固定于相应的支承件24,支承件则相对于主结构11固定,每个支承件超出相应的装载平台14设置。(液缸20.1的公知的液压油输送和操纵装置未画出,以便使图面清晰)。液缸20.1的管壳22设有用于连接拉拔滑架16的板装置25,这些装置关于与管壳轴线垂直的横向中间平面镜像对称地设置。上述拉拔滑架16在其两端设有三个夹紧装置26,以便夹住待拉拔的三个工件的一端。拉拔滑架16也设有沿导轨16.1运行的滚轮,这些滚轮以双列设置在两根轴上,可承受扭轴的牵引力,这种牵引力是由于负荷失去平衡形成的,在拉拔过程中倾向于使滑架偏离于其沿导轨16.1的直线轨迹。拉拔滑架16在其下侧面上设有用于固定在为连接于液缸20.1而设的板装置25上的装置(未画出)。上述用于固定滑架16的装置,其结构可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利切·巴林
申请(专利权)人:弗利切·巴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