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触控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2182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器,包括: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以及液晶层,其中液晶层夹于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及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之间。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包括彩色滤光图案层,系由复数个红色材料、绿色材料或蓝色材料构成之滤光图案所组成。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中的相邻的两个滤光图案彼此不同色且至少一相邻边彼此重迭,重迭处尚包括相邻的两色材料外之第三色材料,以形成三色迭层结构,此三色迭层结构可用以改善漏光或混色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亦提供该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器及该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内嵌式触控面板可分为面板上(On-cell)触控及面板内(In_cell)触控两种,两者差异在于In-cell是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On-cell则是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的方法。 相较于On-cell的触控面板,In-cell触控面板的设计更为轻薄化,且具有较高的可靠度。但是当触控感测组件与彩色滤光片位在同侧时,由于触控感测组件的透明电极与彩色滤光片的透明电极两者线路过于接近,容易造成触控感测组件感应不良或液晶显示器驱动不良。图IA绘制现有技术中的In-cell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器300的剖面示意图。參照图1A,内嵌式触控显示器300包括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310,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330,以及液晶层320夹于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310和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330之间。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310具有一第一透明电极312位于一基板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310之上。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330包括至少ー黑矩阵341位于一基板332之上。一第二透明电极342覆盖黑矩阵341及基板332之上,一第一外敷层344覆盖第二透明电极342之上,黑矩阵341、第二透明电极342及第一外敷层344构成ー触控感测组件层340。一彩色滤光图案层350位于第一外敷层344之上,彩色滤光图案层350由复数个滤光图案350a, 350b组成,且滤光图案350a,350b系由红色材料、绿色材料或蓝色材料构成,其中相邻的两个彩色滤光图案350a,350b彼此为不同色料,一第二外敷层352覆盖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330之上,一第三透明电极354覆盖第二外敷层352之上。一液晶层320夹于所述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310及所述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330之间,且具有至少ー柱状间隙物322分散于液晶层320之中,以控制液晶层320之厚度。图IB绘制现有技术中的In-cell型内嵌式触控显示器的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的俯视图。參照图3B,彩色滤光图案520a,520b, 520c周围的遮光区510由黑色光组所形成之。欲改善此现象,需降低两者之间RC负载,其中ー种方法是降低基板与黑矩阵上之外敷层的介电常数;另ー种方法是增加外敷层的厚度。实际操作上,介电层的材料以压克力为主,其介电常数大多介于3. 3至3. 8之间。由于取得滴介电常数的材料相当不易,因此需要增加外敷层的厚度,以降低两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容。此外,由于面板高分辨率的需求,为增加开ロ率,因此降低黑矩阵的宽度,并且增加触控感测组件层与彩色滤光层的整体厚度,结果造成漏光以及混色等问题。有鉴于此,如何设计ー种新颖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器,以有效地解决上述为增加开ロ率而所存在的漏光及混色缺陷或不足,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ー项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器使用时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器,包括一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且具有一第一透明电极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之上;一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包括一基板;复数个黑矩阵位于所述基板之上,且形成复数个第一遮光区; 一第二透明电极覆盖所述黑矩阵及所述基板之上;一第一外敷层覆盖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上,所述黑矩阵、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及所述第一外敷层构成一触控感测组件层;一彩色滤光图案层位于所述第一外敷层之上,所述彩色滤光图案层由复数个滤光图案组成,所述滤光图案系由红色材料、緑色材料或蓝色材料构成,其中相邻的两个滤光图案彼此不同色且至少一相邻边彼此重迭,所述重迭处尚包括所述相邻的两色材料外之第三色材料,以形成一三色迭层结构,所述三色迭层结构形成一第二遮光区,且所述第一遮光区与所述第二遮光区彼此投影重迭;一第二外敷层覆盖所述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之上;以及一第三透明电极覆盖所述第二外敷层之上;以及一液晶层夹于所述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及所述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之间,且具有至少ー柱状间隙物分散于液晶层之中,以控制液晶层之厚度。在一实施例中,黑矩阵的宽度范围为约5μπι至约8μπι。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外敷层的厚度范围为约6μπι至约10 μ m。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外敷层的厚度范围为约2μπι至约3. 5μπ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ー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具有一第一透明电极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之上;提供一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包括提供一基板,其上具有复数个黑矩阵形成复数个第一遮光区;提供一第二透明电极覆盖所述黑矩阵及所述基板之上;提供一第一外敷层覆盖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上,其中所述黑矩阵、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及所述第一外敷层构成一触控感测组件层;提供一彩色滤光图案层位于所述第一外敷层之上,所述彩色滤光图案层由复数个滤光图案组成,所述滤光图案是分别由红色材料、緑色材料或蓝色材料构成,其中相邻的两个滤光图案彼此不同色且至少一相邻边彼此重迭,所述重迭处尚包括所述相邻的第一色材料与第二色材料外之第三色材料,以形成一三色迭层结构,所述三色迭层结构形成一第二遮光区,且所述第一遮光区与所述第二遮光区彼此投影重迭;提供一第二外敷层覆盖所述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之上;以及提供一第三透明电极覆盖所述第二外敷层之上;以及提供一液晶层夹于所述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及所述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之间,且具有至少ー柱状间隙物分散于液晶层之中,以控制液晶层之厚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提供一彩色滤光图案层位于所述第一外敷层之上的步骤中,先形成所述第三色材料,再于其下形成所述相邻的两个滤光图案的重迭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提供一彩色滤光图案层位于所述第一外敷层之上的步骤中,先形所述相邻的两个滤光图案的重迭处,再于所述重迭处形成所述第三色材料。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提供一彩色滤光图案层位于所述第一外敷层之上的步骤中, 先形成所述第一色材料构成之第一色滤光图案,再于其侧边形成所述第三色材料,之后形成与所述第一色滤光图案相邻且重迭的第二色滤光图案,其中所述第三色材料延伸入所述第一色滤光图案与所述第二色滤光图案重迭处的中间。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器,将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中的相邻的两个滤光图案彼此不同色且至少一相邻边彼此重迭,重迭处尚包括相邻的两色材料外之第三色材料,以形成三色迭层结构,此迭层结构可用以改善漏光或混色问题。附图说明读者在參照附图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其中,图IA示出现有技术中的In-cell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图IB示出现有技术中的In-cell型内嵌式触控显示器的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的俯视图。图2A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ー实施方式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B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ー实施方式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器的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掲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參照附图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器包括:一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且具有一第一透明电极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之上;一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包括:一基板;复数个黑矩阵位于所述基板之上,且形成复数个第一遮光区;一第二透明电极覆盖所述黑矩阵及所述基板之上;一第一外敷层覆盖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上,其中所述黑矩阵、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及所述第一外敷层构成一触控感测组件层;一彩色滤光图案层位于所述第一外敷层之上,所述彩色滤光图案层由复数个滤光图案组成,所述滤光图案系由红色材料、绿色材料或蓝色材料构成,其中相邻的两个滤光图案彼此不同色且至少一相邻边彼此重迭,所述重迭处尚包括所述相邻的两色材料外之第三色材料,以形成一三色迭层结构,所述三色迭层结构形成一第二遮光区,且所述第一遮光区与所述第二遮光区彼此投影重迭;一第二外敷层覆盖所述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之上;以及一第三透明电极覆盖所述第二外敷层之上;以及一液晶层夹于所述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及所述彩色滤光数组图案基板之间,且具有至少一柱状间隙物分散于液晶层之中,以控制液晶层之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家倩陈启盛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