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轧制结束时可由来自带料设备的剩余带料卷绕剩余带卷用的一个卡爪,该卡爪可以在一个带料设备上摆动或移动,该卡爪可按一种经济合理的工作原理而设计,其方法是使该卡爪(3)除了作为卸料装置(3a)的功能之外还附加地设计为卷绕装置(3b)。(*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轧制结束时可由来自带料设备的剩余带料卷绕剩余带卷用的卡爪,其中所述卡爪可以摆动或移动地布置在一个带料设备上。在精轧机中、尤其在细轧和镀锌带料轧制时刻,剩余带卷连同一个卸料装置由开卷卷取芯棒接受并输送给一个废料利用设施。这里所用的卡爪已知用作卸料装置(DE 8711281.7 U1)。卡爪可以摆动或移动地布置在设备上。此处最终位置是开卷卷取芯棒以及废料容器或者一个剩余带卷设备。剩余带料在一个退卷机中卷成剩余带卷,然后卡爪抓住该剩余带卷,接着使卷取芯棒松开,然后使卷取芯棒从剩余带卷中移出。对于这些工作过程必需要的时间以前一直不能降低,该时间可以确定这种方法的流程和经济性。由于各种时间的节省都对整个设备的经济性产生影响,因而时间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卡爪的设计能够实现一种经济合理的工作方式。所提出的任务按照本专利技术如下来解决卡爪除了其作为卸料装置的功能之外附加地还设计成卷绕装置。因而就可以免去一个以前一直使用的步骤,也就是将剩余带料分开地在一个卷取芯棒上卷成一个剩余带卷,从而大大节省了时间。由于这种原因整个设备的运行更为经济。那么对每个带卷可以节省20秒时间,因而三班作业为5个卷/小时,那就可以节省约140小时/年。另一方面来看就是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获得140小时的附加生产时间。本专利技术从结构上可以按不同的设计来实现。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是,在围绕一个平行于卷取芯棒轴线延伸的摆动轴上支承了一对可以相互对向摆动的抓臂,并且在其末端部位上分别可旋转地支承有位于内部的一个支承滚轮,而在一个抓臂末端上可旋转地支承有一个驱动滚轮,在对置的另一个抓臂末端上可旋转地支承有一个压紧滚轮。因而卡爪不仅用于卸料装置而且还附加地用于卷绕装置。因而剩余带料的卷绕不再在卷取芯棒上进行,而直接在卡爪中进行。卷绕过程的这种转移至卡爪中就可以节省时间。因而例如可以提前打开一个双扩展头部-开卷装置,提前抬起剩余带卷(即使所述剩余带卷还要退绕)并因此可以将下一个卷筒提前送给所述设备。带卷跟随时间(Bundfolgezeit)因而可以大大缩短,这导致对于整个设备更经济的利用。此外还确保了能够卷绕剩余带料,并同时松开卷取芯棒,并使该卷取芯棒垂直移动。驱动滚轮将剩余带送入夹钳状的支承装置中并同时驱动剩余带卷。在卷取芯棒从剩余带卷中移出之后,立即使卡爪连同剩余带卷抬起,并且下一个卷筒就可以移入到卷取芯棒中心上。为了使卡爪的夹紧过程够用,使所述支承滚轮空转地进行旋转支承。另一种设计方案是,压紧滚轮比配属的驱动滚轮具有较小直径。因而就施加用于运输、导向和弯曲剩余带料的驱动力;其中压紧滚轮只承受弯曲功。通过以下方法支持了压紧滚轮和驱动滚轮的要努力达到的设计用于可摆动的抓臂的摆动铰链在工作位置上与卷取芯棒轴线形成一个平面。这种设计还通过以下方法得到支持驱动滚轮以大约5°至10°的角度布置在该平面之前,在该平面中所述卷取芯棒轴线和抓臂对(Greifarm-Paar)的摆动轴线都在该工作平面中延伸。这种设计还如下来充分利用压紧滚轮以其旋转轴线在驱动滚轮处到所要卷绕的剩余带的临时圆周具有一个距离地进行布置。其优点在于,剩余带卷的增大可以自动地通过抓臂向外的调整而加以考虑。为了调节并保持此间距此外还规定了所述支承滚轮以其旋转轴线分别大约旋转支承在一个抓臂的内圆周上。与此相对还规定了所述压紧滚轮和驱动滚轮以它们的旋转轴线分别大致旋转支承在抓臂厚度的中心上。这种结构形式还如此进行补充压紧滚轮和驱动滚轮用它们的旋转轴线分别旋转支承在每个抓臂的末端上、支承在一个末端中心中。附图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以下对于该实施例加以详细叙述。唯一的附图表示了卡爪连同剩余带卷的一个侧视图。剩余带卷1应该由一种剩余带料2卷绕而成。此处使用了一个卡爪3,以便在轧制结束时由来自一个带料设备的剩余带料2卷绕所述剩余带卷1,其中卡爪3可以在一个带料设备上摆动或移动。卡爪3一次性地在工作位置13中示出,以及示出以其抓臂6、7向上摆起在工作位置之外的13a。为此卡爪3除了其作为卸料装置3a的功能以外,附加具有一个卷绕装置3b的功能。卡爪3具有可围绕一个平行于卷取芯棒轴线4延伸的摆动轴线5而对向摆动的抓臂6和7。在抓臂6和7的末端部位6a和7a处分别在内部支承有一个支承滚轮8,并在一个抓臂末端7b上可旋转地支承一个驱动滚轮9,而在对置的另一个抓臂末端6b上可旋转地支承一个压紧滚轮10。支承滚轮8空转地旋转支承着,并使剩余带卷1保持水平和垂直。压紧滚轮10比配置的驱动滚轮9具有较小的直径。支承滚轮8、驱动滚轮9和压紧滚轮10的布置应使得一个用于可摆动抓臂的摆动铰链11在工作位置中与卷取芯棒轴线4形成一个平面12。驱动滚轮9以5°-12°的角度值布置在平面12之前,这个平面是卷取芯棒轴线4和抓臂对6、7的摆动轴线5在工作位置13中形成的。剩余带卷1厚度增大时剩余带料2必要的自由度如下得到压紧滚轮10以其旋转轴线10a在驱动滚轮9处到所要卷绕的剩余带料2的临时圆周15具有一个距离14地进行布置。这个距离14还如下来遵守所述支承滚轮8以其旋转轴线8a分别大致旋转支承在抓臂6和7的内圆周6c、7c上。压紧滚轮10和驱动滚轮9以它们的旋转轴线10a、9a分别大致旋转支承在为抓臂厚度16的中心上。这种结构还可如下来补充压紧滚轮10和驱动滚轮9以其旋转轴线10a、9c分别旋转支承在各个抓臂6或7的各自末端6a、7b处的一个末端中心17中。附图标记列表1剩余带卷2剩余带料3卡爪3a 卸料装置3b 卷绕装置4卷取芯棒轴线5摆动轴线6抓臂6a 抓臂的末端部位6b 抓臂末端6c 抓臂内圆周7抓臂7a 抓臂的末端部位7b 抓臂末端7c 抓臂内圆周8支承滚轮8a 支承滚轮的旋转轴线9驱动滚轮9a 驱动滚轮的旋转轴线10 压紧滚轮10a 压紧滚轮的旋转轴线11 摆动铰链12 卷取芯棒轴线的平面13 工作位置13a 脱离工作位置14 距离15 临时圆周16 抓臂厚度17 末端中心权利要求1.在轧制结束时可由来自带料设备的剩余带料卷绕剩余带卷用的卡爪,其中该卡爪可以在一个带料设备上摆动或移动地布置,其特征在于,卡爪(3)除了其作为卸料装置(3a)的功能之外还附加地作为卷绕装置(3b)。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爪,其特征在于,在围绕一个平行于卷取芯棒轴线(4)延伸的摆动轴线(5)上支承一对可以相互对向摆动的抓臂(6;7),而且在抓臂末端部位(6a;7a)处分别在内部可旋转地支承一个支承滚轮(8),而在一个抓臂末端(7b)上可旋转地支承一个驱动滚轮(9),在对置的另一个抓臂末端(6b)上可旋转地支承一个压紧滚轮(10)。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滚轮(8)空转地进行旋转支承。4.按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滚轮(10)比配置的驱动滚轮(9)具有较小的直径。5.按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抓臂,其特征在于,用于可摆动的抓臂(6;7)的摆动铰接(11)在工作位置(13)上与卷取芯棒轴线(4)形成一个平面(12)。6.按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爪,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轧制结束时可由来自带料设备的剩余带料卷绕剩余带卷用的卡爪,其中该卡爪可以在一个带料设备上摆动或移动地布置,其特征在于,卡爪(3)除了其作为卸料装置(3a)的功能之外还附加地作为卷绕装置(3b)。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登克,M谢菲尔,
申请(专利权)人:SMS迪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