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24600 阅读:5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具体是先利用麸皮和血球蛋白粉养殖大头金蝇蛆,再利用其养殖剩余料来诱集野生黑水虻。本发明专利技术诱集野生黑水虻的适宜时期为4~10月、气温23~35℃、天气晴朗少雨的日子。本发明专利技术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效果十分显著,尤其是血球蛋白粉富含的赖氨酸在大头金蝇蛆和天然微生物的作用下,易分解成尸胺等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对野生黑水虻成虫具有极强的引诱产卵的作用,野生黑水虻卵在常温下孵化、生长后,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黑水虻种源。该方法简单、方便、有效,可大大节省获取野生黑水虻种源的人工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黑水虻人工养殖
。更具体地,涉及。
技术介绍
黑水蛇,学名亮斑扁角水蛇illucens L.),为全变态类昆虫,属昆虫纲(Insecat)双翅目(Diptera)短角亚目(Brachycera)水蛇科(Stratiomyidae)扁角水蛇属(.Hermetia)ο成虫灰黑翅,口器退化,体长15~20mm,身体主要为黑色。卵径约Imm,长椭圆形。原产于美洲,目前为全世界广泛分布(南北纬40度之间)。黑水虻幼虫的生长速度较快,在28°C左右的条件下,黑水虻的卵期为4天,幼虫生长期约需20天。黑水虻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和环保昆虫,可用于生物转化各种有机废弃物或畜禽粪便,同时产出大量优质有机肥和黑水虻昆虫蛋白。由于其既非卫生害虫,也非农业害虫,且对有机废弃物的转化效率明显高于双翅目蝇类昆虫,生产技术较简单,养殖成本低,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黑水虻在野外的种群密度较低,普通养殖户很难获得稳定而大量的黑水虻种源。现有技术主要为在鸡场或猪场的粪堆旁采集黑水虻预蛹或蛹,再加以繁殖壮大种群,或向相关科研单位 引进或购买种源。以上现有技术具有很大的缺陷,即获取黑水虻种源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为鸡场或猪场通常在一周左右清除掉积粪或用于制备沼气,野生黑水虻种群的数量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黑水虻人工养殖和种源获取的缺陷和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高效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步骤如下: S1.获得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 511.配制大头金蝇蛆培养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将60~95%麸皮和5~40%血球蛋白粉混合,加入水调节湿度至60~65% ; 512.按照每Ikg大头金蚬蛆培养料接入0.5~1.2g大头金蚬卵的比例,将大头金蚬卵接入装有大头金蝇蛆培养料的养殖容器中; 513.接入2d后大头金妮卵开始鮮化,并开始取食和转化培养料,培养4~5日后,大头金蝇蛆即自行爬离培养料,此时养殖容器中剩下的培养料即为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整个过程中需要维持培养料湿度60~65%,尤其是培养4~5日后,需补充水分,调节培养料湿度至65~70%之间(最佳为70%的湿度),因为大头金蝇蛆喜好在干燥的环境下化蛹,同时有利于大头金蝇蛆借助水的表面张力自行爬离培养盆。优选地,可在饲养大头金蝇蛆的容器外套一个更大的盆,其内撒入适量干燥的统糠,方便收集分离到的大头金蝇蛆; 作为一种方案,养殖容器内外有两个大小不一的养殖盆,大头金蚬蛆培养料放置在里面的小盆里面,按比例接入大头金蝇蛆,培养到第4d晚上,就开始有大头金蝇蛆自行爬离培养料,掉入外面的大盆(铺有干燥的统糠),直到第5d,大头金蝇蛆基本与培养料分离完全,此时养殖容器中剩下的培养料即为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所述统糠为市购,具体成分含量不做严格限定。S2.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优选地,S2所述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具体方法为: 521.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中加入水,将湿度调至水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75%; 522.将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装入有盖容器(不是完全密封,盖与容器之间有I~3_的缝隙,方便野生黑水虻产卵于缝隙处,于23~35°C的室外阴凉通风处静置10~15d ; 523.观察有黑水虻飞来产卵或揭盖后见有大量黑水虻幼虫在生长,即成功诱集到野生黑水虻种源;将容器移至室内,培育壮大种群。作为一种 方案,可将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装入塑料盆,塑料盆置于树荫、灌木丛或屋檐底下,盖上一块面积略大于塑料盆口的木板或塑料板(不能够完全密封,方便野生黑水虻产卵于缝隙处),将此塑料盆静置I~2d后,可发现有I~5只黑水虻飞来产卵;静置10~15日后,揭开木板或塑料板观察,若见有大量黑水虻幼虫在生长,即成功诱集到野生黑水虻种源。[0011 ] 优选地,Sll所述将80~90%麸皮和10~20%血球蛋白粉混合。优选地,Sll所述湿度调至水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优选地,S12所述每Ikg大头金蝇蛆培养料接入大头金蝇卵0.8~1.0g。优选地,S21所述湿度调至水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72%。S22所述阴凉通风处的温度为25~28°C。S23所述培育的条件为黑水虻的常规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过程中,具体采用的培育条件为:在室内25~28°C条件下,利用配方为30%麸皮和70%水的培养料进行培育,每当培养料变黑,即补充部分新培养料,直至95%以上的黑水虻幼虫老熟黑化,停止补充饲料,黑水虻幼虫即逐步进入预蛹状态,可作为下一代种源。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诱集野生黑水虻的适宜时间为每年4~10月期间、气温23~35°C、天气晴朗少雨的日子。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黑水虻人工养殖种源的问题,利用麸皮和血球蛋白粉养殖大头金蝇蛆,获得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再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来诱集养殖野生黑水虻。所用的血球蛋白粉富含的赖氨酸在大头金蝇蛆和天然微生物的作用下,极易分解成尸胺等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对野生黑水虻成虫具有极强的引诱产卵的作用。大头金蝇蛆养殖期间,维持培养料的湿度在60~65%,尤其是培养4~5日后,通过补充水分,调节培养料湿度至65~70%之间(最佳为70%的湿度),实现大头金蝇蛆与培养料的自行分离。同时,在饲养大头金蝇蛆的容器外套一个更大的盆,其内撒入适量干燥的统糠,方便收集分离到的大头金蝇蛆。对于大头金蝇培养料的选择,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验证发现,所用的麸皮和血球蛋白粉效果最佳,是不可被简单替换的。首先对于麸皮,本领域常规的蝇类养殖的基质还有鸡粪、猪粪、酒糟等,但均不如麸皮方便易得,大头金蝇蛆的养殖效果也不如麸皮好。对于血球蛋白粉,理论上来说,富含赖氨酸的蛋白类物质都能替代血球蛋白粉,目前可用的富含赖氨酸的蛋白类物质有豆柏和鱼粉等,但是同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其产生的刺激性气味均不如血球蛋白粉强烈,诱集效果没有血球蛋白粉好。大头金蚬megacephala (Fabricius))为全变态类昆虫,属双翅目(Diptera),丽蚬科(Calliphoridae),金蚬属(Chrysomya )。成虫体胖,两复眼红色,身体绿色或蓝色,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幼虫蛆式,野生状态下主要取食各种废弃动物质或畜禽粪便,而人工饲养环境下可以玉米粉、鱼粉和麸皮为主要食物。大头金蝇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在28°C条件下,其幼虫的生长期为5天。因大头金蝇在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较大,可较轻易地获取野生大头金蝇种源,并进一步培育为人工种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诱集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所使用的水、麸皮、血球蛋白粉、容器等均非常常见,成本低,且无需进行专门的灭菌等措施,比如水,可以是自来水、井水、江河水等均可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首先利用麸皮和血球蛋白粉养殖大头金蝇蛆,获得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再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来诱集养殖野生黑水虻。所述方法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效果十分显著,血球蛋白粉富含的赖氨酸在大头金蝇蛆和天然微生物的作用下,极易分解成尸胺等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对野生黑水虻成虫具有极强的引诱产卵的作用,野生黑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S1.获得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S11.配制大头金蝇蛆培养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将60~95%麸皮和5~40%血球蛋白粉混合,加入水调节湿度至60~65%;S12.每1kg大头金蝇蛆培养料接入0.5~1.2g大头金蝇卵,维持培养料湿度60~65%;S13.培养4~5d后,通过补充水分,将培养料湿度调至65~70%,大头金蝇蛆自行爬离培养料,此时剩余的培养料即为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S2.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51.获得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 511.配制大头金蝇蛆培养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将60~95%麸皮和5~40%血球蛋白粉混合,加入水调节湿度至60~65% ;512.每Ikg大头金蝇蛆培养料接入0.5~1.2g大头金蝇卵,维持培养料湿度60~65% ; 513.培养4~5d后,通过补充水分,将培养料湿度调至65~70%,大头金蝇蛆自行爬离培养料,此时剩余的培养料即为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 52.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所述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具体方法为: 521.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中加入水,调节湿度至水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75%;522.将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装入有盖容器中,置于室外阴凉通风处静置10~15d; 523.观察有黑水虻飞来产卵或揭盖见有黑水虻幼虫在生长,即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益康崔敏程琳胡新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