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24600 阅读:5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具体是先利用麸皮和血球蛋白粉养殖大头金蝇蛆,再利用其养殖剩余料来诱集野生黑水虻。本发明专利技术诱集野生黑水虻的适宜时期为4~10月、气温23~35℃、天气晴朗少雨的日子。本发明专利技术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效果十分显著,尤其是血球蛋白粉富含的赖氨酸在大头金蝇蛆和天然微生物的作用下,易分解成尸胺等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对野生黑水虻成虫具有极强的引诱产卵的作用,野生黑水虻卵在常温下孵化、生长后,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黑水虻种源。该方法简单、方便、有效,可大大节省获取野生黑水虻种源的人工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黑水虻人工养殖
。更具体地,涉及。
技术介绍
黑水蛇,学名亮斑扁角水蛇illucens L.),为全变态类昆虫,属昆虫纲(Insecat)双翅目(Diptera)短角亚目(Brachycera)水蛇科(Stratiomyidae)扁角水蛇属(.Hermetia)ο成虫灰黑翅,口器退化,体长15~20mm,身体主要为黑色。卵径约Imm,长椭圆形。原产于美洲,目前为全世界广泛分布(南北纬40度之间)。黑水虻幼虫的生长速度较快,在28°C左右的条件下,黑水虻的卵期为4天,幼虫生长期约需20天。黑水虻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和环保昆虫,可用于生物转化各种有机废弃物或畜禽粪便,同时产出大量优质有机肥和黑水虻昆虫蛋白。由于其既非卫生害虫,也非农业害虫,且对有机废弃物的转化效率明显高于双翅目蝇类昆虫,生产技术较简单,养殖成本低,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黑水虻在野外的种群密度较低,普通养殖户很难获得稳定而大量的黑水虻种源。现有技术主要为在鸡场或猪场的粪堆旁采集黑水虻预蛹或蛹,再加以繁殖壮大种群,或向相关科研单位 引进或购买种源。以上现有技术具有很大的缺陷,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S1.获得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S11.配制大头金蝇蛆培养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将60~95%麸皮和5~40%血球蛋白粉混合,加入水调节湿度至60~65%;S12.每1kg大头金蝇蛆培养料接入0.5~1.2g大头金蝇卵,维持培养料湿度60~65%;S13.培养4~5d后,通过补充水分,将培养料湿度调至65~70%,大头金蝇蛆自行爬离培养料,此时剩余的培养料即为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S2.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51.获得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 511.配制大头金蝇蛆培养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将60~95%麸皮和5~40%血球蛋白粉混合,加入水调节湿度至60~65% ;512.每Ikg大头金蝇蛆培养料接入0.5~1.2g大头金蝇卵,维持培养料湿度60~65% ; 513.培养4~5d后,通过补充水分,将培养料湿度调至65~70%,大头金蝇蛆自行爬离培养料,此时剩余的培养料即为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 52.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所述利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具体方法为: 521.在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中加入水,调节湿度至水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75%;522.将大头金蝇蛆养殖剩余料装入有盖容器中,置于室外阴凉通风处静置10~15d; 523.观察有黑水虻飞来产卵或揭盖见有黑水虻幼虫在生长,即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益康崔敏程琳胡新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