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7981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包括上压板压住蓄电池后通过长螺杆固定到托盘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板的边缘设有翻边,翻边的中部区域高度较高而两端则较低,上压板底面的宽度是两端宽于中间;上压板的下方设有上压板加强板,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加强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对蓄电池进行有效的固定;2、上压板的结构特征简单合理,刚度性能优越;3、结构简单,质量轻,可靠性高,便于安装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蓄电池的安装,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蓄电池常见主要是通过上压板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上压板固定方式是将电池放入电池托盘中,再通过长螺杆连接蓄电池托盘和上压板。拧紧长螺杆后,长螺杆将有较大预紧力,此预紧力一是防止蓄电池在行驶过程中的窜动;二是对上压板与蓄电池之间、托盘与蓄电池之间产生一定的压力,使蓄电池与上压板及蓄电池与托盘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力来抵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惯性力防止滑动。 蓄电池的窜动及滑动会影响蓄电池正常使用,如果不能有效的固定蓄电池,将导致蓄电池支架、托盘及上压板大变形、开裂,蓄电池壳体开裂、漏液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满足上述的要求,目前使用的上压板不是结构特别复杂就是厚度较厚,目的是为了增加上压板的强度性能,但造成成本及重量增加,不利于整车节能。对现有的蓄电池上压板进行改进,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对蓄电池进行有效的固定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以达到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对蓄电池进行有效固定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包括上压板压住蓄电池后通过长螺杆固定到托盘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板的边缘设有翻边,翻边的中部区域高度较高而两端则较低,上压板底面的宽度是两端宽于中间;上压板的下方设有上压板加强板,从而对上压板进行近一步的加强,使得蓄电池的固定更加稳定。所述的上压板加强板为L形结构。所述的上压板加强板的一边与上压板两端的底面贴合,另一边与蓄电池的侧面贴合,从而可以有效分担长螺杆的预紧载荷及行驶过程中的惯性载荷。所述的上压板和上压板加强板与上压板接触的接触面上均设有螺栓孔,并且上压板和上压板加强板的螺栓孔位置相对应,长螺栓穿过螺栓孔进行固定。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加强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对蓄电池进行有效的固定;2、上压板的结构特征简单合理,刚度性能优越;3、结构简单,质量轻,可靠性高,便于安装和维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上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上压板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上压板的安装示意图;在图1-4中,I、上压板;2、上压板加强板;3、翻边;4、螺栓孔;5、蓄电池;6、长螺杆;7、托盘。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用简单的结构特征提高蓄电池上压板I的强度刚度性能,可有效的防止蓄电池5在汽车使用过程中的窜动及滑动,避免由于蓄电池5窜动及滑动产生的托盘7、上压板I大变形、开裂及蓄电池5漏液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上压板I压住蓄电池5后通过长螺杆6固定到托盘7上,上压板I的边缘设有翻边3,翻边3的中部区域高度较高而两端则较低,上压板I底面的宽度是两端宽于中间;上压板I的下方设有上压板加强板2,从而对上压板I进行近一步的加强,使得蓄电池5的固定更加稳定。上压板加强板2为L形结构,且上压板加强板2的一边与上压板I两端的底面贴合,另一边与蓄电池5的侧面贴合,从而可以有效分担长螺杆6的预紧载荷及行驶过程中的惯性载荷。上压板I和上压板加强板2上均设有螺栓孔4,并且上压板I和上压板加强板2的螺栓孔4位置相对应,长螺栓6穿过螺栓孔4进行固定。具体的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用于放置蓄电池5的托盘7、上压板I、上压板加强板2、及长螺杆6。蓄电池5放置于托盘7上,而后通过长螺杆6连接上压板I及上压板加强板2预紧,预紧后上压板I与蓄电池5之间、托盘7与蓄电池5之间均存在较大的摩擦力,摩擦力用来防止汽车行驶过程中蓄电池5的滑动,预紧力用来抵抗汽车行驶过程中蓄电池5窜动。上压板I与上压板加强板2之间有螺栓孔4,通过长螺栓6连接在一起,上压板加强板2可以有效支撑上压板I两端,分担上压板的载荷,提高强度及刚度。蓄电池上压板I由板材冲压向上的翻边3构成槽型。翻边3的中部区域较高而两端则较低用来加强上压板I中部区域的刚度来抵抗变形;上压板I底面是两端较宽中间较窄,两端底面与上压板加强板2的顶面紧紧贴合,可以有效分担长螺杆6的预紧载荷及行驶过程中的惯性载荷。上压板加强板2由板材冲压而成,螺栓孔4所在的顶面与上压板I端面贴合,另一侧面与蓄电池5侧面贴合。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采用最优的结构特征在不增加厚度同时提高上压板强度刚度性能。蓄电池上压板I受力后的应力变形状态是两端应力相对较大、变形相对较小;上压板I中部的变形相对较大、应力相对较小。蓄电池上压板I两端设计的较宽同时加入上压板加强板2,这样有较大的面积及材料来分担载荷减小上压板两端的应力。蓄电池上压板I中间设计的高翻边3使得中部区域的刚度大幅提供来抵抗中部区域的变形。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得上压板I能承受足够的载荷作用而不产生大的应力及变形,可以有效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窜动及滑动。本专利技术针对上压板I实际应力变形状态来设计,使得上压板I的结构特征简单合理,该上压板强度和刚度性能优越,结构简单,质量轻,可靠性高,便于安装和维护。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包括上压板(I)压住蓄电池(5)后通过长螺杆(6)固定到托盘(7)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板(I)的边缘设有翻边(3),翻边(3)的中部区域高度较高而两端则较矮,上压板(I)底面的宽度是两端宽于中间;上压板(I)的下方设有上压板加强板(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板加强板(2)为L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板加强板(2)的一边与上压板(I)两端的底面贴合,另一边与蓄电池(5)的侧面贴口 o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板(I)和上压板加强板(2)与上压板(I)接触的接触面上均设有螺栓孔(4),并且上压板(I)和上压板加强板(2)的螺栓孔(4)位置相对应,长螺栓(6)穿过螺栓孔(4)进行固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包括上压板压住蓄电池后通过长螺杆固定到托盘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板的边缘设有翻边,翻边的中部区域高度较高而两端则较低,上压板底面的宽度是两端宽于中间;上压板的下方设有上压板加强板,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加强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对蓄电池进行有效的固定;2、上压板的结构特征简单合理,刚度性能优越;3、结构简单,质量轻,可靠性高,便于安装和维护。文档编号B60R16/04GK102795178SQ201210290989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专利技术者仰荣德, 陆圣梅 申请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蓄电池上压板的加强结构,包括上压板(1)压住蓄电池(5)后通过长螺杆(6)固定到托盘(7)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板(1)的边缘设有翻边(3),翻边(3)的中部区域高度较高而两端则较矮,上压板(1)底面的宽度是两端宽于中间;上压板(1)的下方设有上压板加强板(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仰荣德陆圣梅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