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焊管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7158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8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钛焊管工模具,包括机床座,依次水平设置在机床座上的立辊1号、立辊2号、水平辊1号、立辊3号、水平辊2号、立辊4号、水平辊3号、立辊5号、立辊6号、立辊7号、立辊8号、立辊9号、立辊10号、立辊11号、立辊12号、立辊13号、立辊14号、水平辊4号、立辊15号、水平辊5号、立辊16号、水平辊6号、立辊17号和水平辊7号。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钛焊管工模具,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处理薄壁钛带反弹形成褶皱的问题和钛焊管外表面划伤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焊管工磨具,特别是一种钛焊管工模具
技术介绍
钛焊管生产线设备是在原有工业不锈钢焊管基础上改进而来,由于材料特性的不同,导致用原有工业不锈钢焊管设备很难制做出合格的钛焊管,尤其是薄壁钛焊管,所以在工艺模具上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薄壁钛带反弹形成褶皱,利于薄壁钛焊管的顺利成型的钛焊管工模具。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钛焊管工模具,包括机床座,依次水平设置在机床座上的立棍I号、立棍2号、水平棍I号、立棍3号、水平棍2号、立棍4号、水平棍3号、立棍5号、立棍6号、立棍7号、立棍8号、立棍9号、立棍10号、立棍11号、立棍12号、立棍13号、立棍14号、水平棍4号、立棍15号、水平棍5号、立棍16号、水平棍6号、立棍17号和水平辊7号。所述立棍I号、立棍2号、立棍3号、立棍4号、立棍16号、立棍17号的中心距为142mm。所述立棍5号、立棍6号、立棍7号、立棍8号、立棍9号、立棍10号、立棍11号、立棍12号、立棍13号、立棍14号、立棍15号的中心距为128mm。所述水平辊的中心距为310mm。薄壁钛带弹性较不锈钢要大几倍,缩短机架之间距离,防止薄壁钛带反弹形成褶皱,以利于薄壁钛焊管的顺利成型,把主要成型辊改为立辊排辊机架,缩短了机架之间的距离,克服了钛带褶皱的形成,同时,也减小了由于速度差的原因造成的钛焊管外表面划伤的难题。增大孔型的变型量,克服钛带回弹量大的问题。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钛焊管工模具,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处理薄壁钛带反弹形成褶皱的问题和钛焊管外表面划伤的难题。附图说明附图为钛焊管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钛焊管工模具,包括机床座,依次水平设置在机床座上的立辊I号、立棍2号、水平棍I号、立棍3号、水平棍2号、立棍4号、水平棍3号、立棍5号、立棍6号、立棍7号、立棍8号、立棍9号、立棍10号、立棍11号、立棍12号、立棍13号、立棍14号、水平棍4号、立棍15号、水平棍5号、立棍16号、水平棍6号、立棍17号和水平棍7号。所述立棍I号、立棍2号、立棍3号、立棍4号、立棍16号、立棍17号的中心距为142mm。所述立棍5号、立棍6号、立棍7号、立棍8号、立棍9号、立棍10号、立棍11号、立棍12号、立棍13号、立棍14号、立棍15号的中心距为128mm。所述水平辊的中心距为310mm。薄壁钛带弹性较不锈钢要大几倍,缩短机架之间距离,防止薄壁钛带反弹形成褶皱,以利于薄壁钛焊管的顺利成型,把主要成型辊改为立辊排辊机架,缩短了机架之间的 距离,克服了钛带褶皱的形成,同时,也减小了由于速度差的原因造成的钛焊管外表面划伤的难题。增大孔型的变型量,克服钛带回弹量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钛焊管工模具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钛焊管工模具,其特征是,包括机床座,依次水平设置在机床座上的立辊I号、立棍2号、水平棍I号、立棍3号、水平棍2号、立棍4号、水平棍3号、立棍5号、立棍6号、立棍7号、立棍8号、立棍9号、立棍10号、立棍11号、立棍12号、立棍13号、立棍14号、水平棍4号、立棍15号、水平棍5号、立棍16号、水平棍6号、立棍17号和水平棍7号。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钛焊管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立辊I号、立辊2号、立辊3号、立棍4号、立棍16号、立棍17号的中心距为142mm。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钛焊管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立辊5号、立辊6号、立棍7号、立棍8号、立棍9号、立棍10号、立棍11号、立棍12号、立棍13号、立棍14号、立辊15号的中心距为128mm。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钛焊管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水平辊的中心距为310mmo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钛焊管工模具,包括机床座,依次水平设置在机床座上的立辊1号、立辊2号、水平辊1号、立辊3号、水平辊2号、立辊4号、水平辊3号、立辊5号、立辊6号、立辊7号、立辊8号、立辊9号、立辊10号、立辊11号、立辊12号、立辊13号、立辊14号、水平辊4号、立辊15号、水平辊5号、立辊16号、水平辊6号、立辊17号和水平辊7号。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钛焊管工模具,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处理薄壁钛带反弹形成褶皱的问题和钛焊管外表面划伤的难题。文档编号B21D37/10GK102794355SQ20111013280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3日专利技术者何忠民, 吕余, 蒋中华, 蒋塍, 叶琼磊, 潘军东, 蒋海中, 管群林 申请人:江苏三得利不锈钢集团有限公司, 宜兴三得利核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金港湾不锈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钛焊管工模具,其特征是,包括机床座,依次水平设置在机床座上的立辊1号、立辊2号、水平辊1号、立辊3号、水平辊2号、立辊4号、水平辊3号、立辊5号、立辊6号、立辊7号、立辊8号、立辊9号、立辊10号、立辊11号、立辊12号、立辊13号、立辊14号、水平辊4号、立辊15号、水平辊5号、立辊16号、水平辊6号、立辊17号和水平辊7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忠民吕余蒋中华蒋塍叶琼磊潘军东蒋海中管群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得利不锈钢集团有限公司宜兴三得利核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金港湾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