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继成专利>正文

一种金属管件焊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975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管件焊接组件,包括两被焊管件包括衬管,所述衬管的两端各自插入一个被焊管件焊接端的管腔中,所述两被焊管件焊接端对接处具有通过焊接处理形成的熔融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气体保护焊时,无需向焊缝内侧部位充保护气体,可使最终焊缝强度达到与两端管件相同强度,且有效防止发生挂瘤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金属管道焊接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管件焊接组件
技术介绍
金属管道连接方式中最安全、最可靠的连接方法无疑是焊接连接。但现有的几种连接方式例如承插式焊接连接或对接焊接连接方式都有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对于薄壁不锈钢管的焊接。承插式焊接连接方式是将一个待焊管件的焊接端插入另一个待焊管件焊接端的管腔后进行焊接,见图I所示,具有以下不足之处(I)连接强度较低;承插式焊接连接为搭接连接,其焊缝为填角焊缝,所受的工作应力为切剪应力,按许用强度计算方法,且角焊缝的有效承载面积为角焊缝有效面积的O. 707倍,因此搭接焊缝设计时,需双侧焊接才能使 焊缝强度与构件(一般是管子A与接头管件B)等强度。而管子与管件的承插连接,在实际施工中,只能在管件一侧端实施单侧焊接,插入管件的管子所在端无法焊接,故承插式连接接头的焊缝强度只能达到管道强度的50%。(2)焊接难度较大,易焊穿管壁,管内必须充气保护,承插式焊接,由于插入管件的管子,管壁较薄,当焊接时,必须使管件端口熔化,方能形成有效的角焊缝,而管件端受插入管子散热的影响,需有较大的热输入才能形成熔池,管子的管壁较薄,极易过热被烧穿,如果热输入较小,管件端部会融合不良,所以操作难度较大。如果对每个焊接口施加充气保护,施工现场条件有限,十分困难,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对接焊接连接方式将两个待焊管件直接对接后进行焊接,见图2所示,具有以下不足之处对接焊接的管子A端口外径与管件B外径相同,焊接另用填料焊接,焊接时,连接口的内侧如果不加气体保护,焊缝外极易由于焊接温度过热而出现管内焊缝处“挂瘤”(熔瘤),影响使用寿命。如果温度过低没有焊透,焊缝连接处的两侧管壁未完全连接,影响使用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焊接工艺并有效提高焊接效果的金属管件焊接组件。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管件焊接组件,包括两被焊管件和衬管,所述衬管的两端各自插入一个被焊管件焊接端的管腔中,所述两被焊管件焊接端对接处具有通过焊接处理形成的熔融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衬管通过紧配方式或者压接方式或者胶粘方式或者熔焊方式固定在被焊管件的管腔中。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被焊管件焊接端的内壁上设有凸起的限位凸台,所述衬管插入该被焊管件焊接端管腔的一端抵接在该限位凸台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被焊管件焊接端的内壁上均设有凸起的限位凸台,所述衬管位于两限位凸台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衬管的外壁与其所在被焊管件管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I毫米;所述衬管插入各被焊管件焊接端管腔的长度大于等于熔融区的轴向长度;所述衬管区的壁厚大于等于O. 3晕米。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衬管的外壁与其所在被焊管件管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O. 5毫米;所述衬管区的壁厚大于等于O. 5毫米。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被焊管件焊接端的径向截面相同时,所述衬管是等外径圆管;所述两被焊管件焊接端处管腔的内径不同时,所述衬管是两端管体与各自所在被焊管件管腔相配合的异径管。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待焊接缝的轴向截面形状是与被焊管件中心轴线相垂直的直线状、或是与被焊管件中心轴线成一夹角的斜线状、或是弧线状、或是V字形状、或是半圆形状、或是半椭圆形状;所述被焊管件是薄壁不锈钢管。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件均可以是普通管子,也可以是管道接头,例如二通,三通等等。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技术改进了接头焊接方式,所述衬管既能起到定位两待焊管件的作用,又因遮盖住待焊接缝的内侧部位,使两待焊管件焊缝处的内壁与管内空气得到隔绝,从而在进行气体保护焊时,无需向焊缝内侧部位充保护气体;另夕卜,通过这种结构可使最终焊缝强度达到与两端管件相同强度;所以本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承插式焊接可明显提高焊缝强度;而与传统的对接式焊接相比,因为有衬管的隔绝作用,无需向管内充入保护气,同时由于具有衬管,其管壁不易被烧穿,还可有效防止发生挂瘤现象。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承插式焊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对接式焊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金属管件焊接组件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金属管件焊接组件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金属管件焊接组件第三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金属管件焊接组件第四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金属管件焊接组件第五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金属管件焊接组件第六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金属管件焊接组件第七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所示标记为衬管1,待焊管件2,限位凸台21,待焊接缝3,熔融区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图3为本技术中金属管件焊接组件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技术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一种不锈钢薄壁管件焊接组件,见图I所示,包括两被焊管件2和衬管1,所述衬管I的两端各自插入一个被焊管件焊接端的管腔中,所述两被焊管件焊接端对接处具有通过焊接处理形成的熔融区4。本实施例中,在进行焊接之前,所述衬管I通过紧配方式固定在被焊管件的管腔中,在焊接之后,衬管I邻接两被焊管件对接处的部分管体也被熔融,并与两被焊管件焊接端的对接焊缝一起形成熔融区4,也即焊接后,衬管I既通过紧配方式又通过熔融焊接方式与两被焊管件固定连接。在具体实践中,也可在焊接之前通过胶粘方式把衬管I固定在两待焊管件2中。本实施例中,所述待焊管件是指焊接之前的管道,被焊管件是指焊接之后的管道,但实际上两者是同一管件在不同工段时的称呼,所以两者都用附图标记2标示。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在焊接强度要求不高时,也可使得焊接后,衬管I外壁一点也 没被熔融,仅是通过紧配方式与两被焊管件固定连接。由于所述衬管I的主要作用是隔断作用,也即防止两被焊管件对接焊缝处的内壁与大气过多接触,以免在进行气体保护焊时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焊接后衬管的部分管体无论有没有与两被焊管件对接处一起熔融相连,都不会影响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另外,在具体实践中,也可通过压接方式将衬管I固定在待焊管件2焊接端的管腔中,因为紧配的方式在实际操作上较为费力,而如果通过把衬管I的外径做成稍小与待焊管件焊接端的管腔孔径,则便于将衬管I插入,然后只需钳压一下使得衬管被压紧固定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衬管I插入各被焊管件焊接端管腔的长度a大于熔融区4的轴向长度,具体实践中,也可等于熔融区4的轴向长度。本实施例中,所述两被焊管件焊接端的径向截面相同时,所述衬管I是等外径圆管。本实施例中,所述待焊接缝3的轴向截面形状是与被焊管件中心轴线相垂直的直线状。本实施例的焊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①把一个衬管I的一端,通过紧配方式插入并固定到一个待焊管件2焊接端的管腔中,并使得该衬管I的另一端伸出该待焊管件2焊接端;②把衬管I伸出该待焊管件2焊接端的部分管体,通过紧配方式插入并固定到另一个待焊管件2焊接端的管腔中,并使该两个待焊管件2的焊接端对接以形成待焊接缝3 ;所述待焊接缝3的轴向截面形状是与待焊管件2中心轴线相垂直的直线状;③在待焊接缝3处进行焊接使其形成熔融区4从而使两待焊管件2的焊接端相连。所述方法中,也可通过压接方式将衬管I固定在两待焊管件2的管腔中。所述方法中,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管件焊接组件,包括两被焊管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管(1),所述衬管(1)的两端各自插入一个被焊管件焊接端的管腔中,所述两被焊管件焊接端对接处具有通过焊接处理形成的熔融区(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继成阮懋
申请(专利权)人:阮继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