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继成专利>正文

一种金属管件焊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99251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管件焊接组件,包括待焊管件和被焊管件,所述待焊管件内设孔腔;所述被焊管件在其与待焊管件的连接端,沿着从外向内方向依次设置有插入待焊管件孔腔中的衬管区和与待焊管件焊接端对接的焊接区;所述衬管区的外形和待焊管件孔腔的形状相配合;所述焊接区高出衬管区,且所述焊接区高出衬管区的部分管体的径向截面形状与待焊管件焊接端管壁的径向截面形状相配合;所述被焊管件的连接端与待焊管件焊接端的对接焊缝处设有通过焊接处理形成的熔融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气体保护焊时,无需向焊缝内侧部位吹保护气体,可使最终焊缝强度达到与两端管件相同强度,且有效防止发生挂瘤现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金属管道焊接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管件焊接组件
技术介绍
金属管道连接方式中最安全、最可靠的连接方法无疑是焊接连接。但现有的几种连接方式例如承插式焊接连接或对接焊接连接方式都有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对于薄壁不锈钢管的焊接。承插式焊接连接方式见图1所示,具有以下不足之处(1)连接强度较低;承插式焊接连接为搭接连接,其焊缝为填角焊缝,所受的工作应力为切剪应力,按许用强度计算方法,且角焊缝的有效承载面积为角焊缝有效面积的0. 707倍,因此搭接焊缝设计时,需双侧焊接才能使焊缝强度与构件(一般是管子A与接头管件B)等强度。而管子与管件的承插连接,在实际施工中,只能在管件一侧端实施单侧焊接,插入管件的管子所在端无法焊接,故承插式连接接头的焊缝强度只能达到管道强度的50%。( 焊接难度较大,易焊穿管壁,管内必须充气保护,承插式焊接,由于插入管件的管子,管壁较薄,当焊接时,必须使管件端口熔化,方能形成有效的角焊缝,而管件端受插入管子散热的影响,需有较大的热输入才能形成熔池,管子的管壁较薄,极易过热被烧穿,如果热输入较小,管件端部会融合不良,所以操作难度较大。如果对每个焊接口施加充气保护,施工现场条件有限,十分困难,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对接焊接连接方式见图2所示,具有以下不足之处对接焊接的管子A端口外径与管件B外径相同,焊接另用填料焊接,焊接时,连接口的内侧如果不加气体保护,焊缝外极易由于焊接温度过热而出现管内焊缝处“挂瘤”(熔瘤),影响使用寿命。如果温度过低没有焊透,焊缝连接处的两侧管壁未完全连接,影响使用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焊缝强度较高的金属管件焊接组件。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管件焊接组件,包括待焊管件和被焊管件,所述待焊管件内设孔腔;所述被焊管件在其与待焊管件的连接端,沿着从外向内方向依次设置有插入待焊管件孔腔中的衬管区和与待焊管件焊接端对接的焊接区;所述衬管区的外形和待焊管件孔腔的形状相配合;所述焊接区高出衬管区,且所述焊接区高出衬管区的部分管体的径向截面形状与待焊管件焊接端管壁的径向截面形状相配合;所述被焊管件的连接端与待焊管件焊接端的对接焊缝处设有通过焊接处理形成的熔融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衬管区位于环状熔融区内侧;所述衬管区的外壁与待焊管件孔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1毫米。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衬管区邻接对接焊缝处的部分管体也被熔融并与所述熔融区连成一体;所述衬管区的外壁与待焊管件孔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1毫米;所述衬管区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熔融区的轴向长度;所述衬管区的壁厚大于等于0. 3毫米。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待焊管件是薄壁不锈钢管;所述衬管区的外壁与待焊管件孔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0. 5毫米;所述衬管区的壁厚大于等于0. 5毫米。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焊接区高出衬管区的部分管体的径向截面形状与待焊管件焊接端管壁的径向截面形状相同。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待焊管件和被焊管件均可以是普通管子,也可以是管道接头,例如二通,三通等等。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改进了接头连接结构,所述衬管区既能起到定位待焊管件与被焊管件的作用,又因遮盖住焊缝的内侧部位,使焊缝内侧部位的高温金属与管内空气得到有效隔绝,从而在进行气体保护焊时,无需向焊缝内侧部位吹保护气体;另外,本技术的焊接处是待焊管件焊接端与被焊管件的焊接区地对接处;由于被焊管件焊接区高出衬管区,且所述焊接区高出衬管区的部分管体的径向截面形状与待焊管件焊接端管壁的径向截面形状相配合,从而可以通过调整焊接区与衬管区的高度差来调整最终的焊接效果。例如把焊接区高出衬管区的部分管体的径向截面形状与待焊管件焊接端管壁的径向截面制成相同大小,对圆管来说,就是使被焊管件焊接区的外径与待焊管件的外径相同,对于这种结构,可使最终焊缝强度达到与两端管件相同强度,从而相对于传统的承插式焊接可明显提高焊缝强度;而与传统的对接式焊接相比,又因为有衬管区的保护,无需向管内充入保护气,且不易烧穿衬管区管壁,防止发生挂瘤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承插式焊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对接式焊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五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所示标记为被焊管件1,连接端2,衬管区21,焊接区22,待焊管件3,孔腔31,焊接端32,焊缝4,熔融区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3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技术方法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一种金属管件焊接组件,见图3所示,包括待焊管件3和被焊管件1,所述待焊管件3内设孔腔31 ;所述被焊管件1在其与待焊管件3的连接端2,沿着从外向内方向依次设置有插入待焊管件3孔腔31中的衬管区21和与待焊管件3焊接端32对接的焊接区22 ;所述衬管区21的外形和待焊管件3孔腔31的形状相配合;所述焊接区22高出衬管区21,且所述焊接区22高出衬管区21的部分管体的径向截面形状与待焊管件3焊接端32管壁的径向截面形状相同;所述被焊管件1的连接端2与待焊管件3焊接端32的对接焊缝4处设有通过焊接处理形成的熔融区5。所述衬管区21邻接对接焊缝4处的部分管体也被熔融或者通过浸润方式与所述熔融区5连成一体。(实施例2)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技术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待焊缝4的轴向截面形状是与待焊管件3中心轴线成一夹角的斜线状。在具体实践中,也可将所述待焊缝4制成弧线状。(实施例3)图5为本技术第三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技术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待焊缝4的轴向截面形状是V字形状;该种焊接方式是普通电焊,需要使用焊料,焊接时将焊料填充到焊缝4中。(实施例4)图6为本技术第四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技术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待焊缝4的轴向截面形状是半椭圆形状;该种焊接方式需要使用焊料,焊接时将焊料填充到焊缝4中。在具体实践中,也可将待焊缝4制成半圆形状。(实施例5)图7为本技术第五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技术的第五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用待焊管件3是薄壁不锈钢管,其中衬管区21的外壁与待焊管件3孔腔31内壁之间的间隙b是0. 5毫米;所述衬管区21的轴向长度C是1毫米;所述衬管区21的壁厚a是0. 6毫米。(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焊接区22高出衬管区21的部分管体的径向截面形状与待焊管件3焊接端32管壁的径向截面形状大小不同,实际上,本实施例中焊接区22高出待焊管件3,且在具体实践中,焊接区22也可低于待焊管件。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6具有积极的效果(1)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6改进了接头连接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继成
申请(专利权)人:阮继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