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刹车功能的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5323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刹车功能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车把、车架、车座和推杆构成的车身,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内置转向机构以及连接在所述车身前、后部的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内置转向机构由车架转向机构和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构成,所述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连接在所述车架的横管上;所述车身后部,位于所述后车轮上设置有后轮制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刹车效果较好,且使用安全可靠,能有效的保证刹车的及时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推车,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内转向系统、刹车片、休闲脚踏双向折叠装置的婴幼儿手推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童车,但是很多童车没有转向机构,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家长就无法控制宝宝骑车的方向,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即便现有部分童车装有转向机构,但都是采用裸露在车体外的外转向机构,这种机构虽也能起到转向效果,但由于其外露在车体表面,不但不美观,而且有造成宝宝脚部受伤害的风险。同时由于一般童车使用过程中,经常在下坡路段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缺乏刹车机构,这样使得童车无法减速而使童车翻覆或来不及停车等意外情况发生。即便现有部分童车已安装有刹车机构,但是大多是利用 刹车线曳引刹车器对轮胎产生摩擦起到刹车效果,但是这种刹车机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要进行调整或更换,进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而且,这种刹车机构需要使用者手部握紧控制握把才能实现刹车,使用者稍有不留神,松开握把就会失去刹车功能,造成严重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安全美观的内转向机构、刹车效果较好,使用安全的带有刹车片及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的婴幼儿手推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刹车功能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车把、车架、车座和推杆构成的车身,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内置转向机构以及连接在所述车身前、后部的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内置转向机构由车架转向机构和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构成,所述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连接在所述车架的横管上;所述车身后部,位于所述后车轮上设置有后轮制动机构。所述后轮制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车轮轴心处的刹车限位孔、以及由定位销导向座、刹车柄和刹车座构成的刹车组件;所述定位销导向座中心处设置有刹车定位销和压簧,所述刹车定位销与所述刹车限位孔配合;所述定位销导向座通过所述刹车柄固设在所述刹车座上。所述刹车柄的端部设置有一坡面。所述车架转向机构包括前转向组件、后转向组件及转向牵引丝,所述前转向组件与所述后转向组件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向牵引丝一端连接在所述后转向组件上,所述转向牵弓I丝另一端与所述推杆连接。所述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包括中空结构踏杆座,所述踏杆座上设置有两个限位槽;所述踏杆座顶部销接球型塑件,所述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通过所述球型塑件活动连接在所述车架转向机构上;所述球型塑件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用于将所述球型塑件通过定位销连接在所述踏杆座顶部的长腰型空,所述踏杆座内部中空处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长腰型孔内的定位销定位的压缩弹簧。所述车架上,位于所述前车轮两侧设置有脚蹬;所述车架后部,位于所述车座上方设置有帐篷式结构的遮阳棚。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由于采用在车后轮处设置有后轮制动机构,该后轮制动机构由设置在后车轮上的刹车限位孔和刹车组件构成,当童车在欲减缓车速或临时停车时,可用脚力压制刹车组件上的刹车柄,由刹车柄上的坡面产生的高度差来实现刹车定位销的位移,从而实现制动的功能,刹车效果较好,且使用安全可靠。2、本技术由于采用在车架内的内置转向机构,该车架内置转向机构由前转向组件和后转向组件及转向牵引丝构成,不但避免了宝宝的脚碰到传统外置转向机构而受伤的风险,而且极大提升了整体车身的美观度。3、本技术由于采用刹车组件由定位销导向座、刹车柄和刹车座构成,当刹车柄向下运动时,刹车定位销开始位移,与刹车限位孔配合,使得后车轮停止转动,有效的保证了刹车的及时性。4、本技术由于采用休闲 脚踏双向折叠机构,具有踏杆折叠和靠脚踏板折叠双向折叠功能,在收起脚踏时,节省了很大空间,进而扩大了脚部的活动空间,而在使用时,放下折叠靠脚踏板,极大提高了宝宝靠脚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置转向机构结构及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车架转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后轮制动机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是是图5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由车把I、车架2、车座3和推杆4构成的车身5,设置在车架2上的内置转向机构6以及连接在车身5前、后部的前车轮7和后车轮8。内置转向机构6由车架转向机构9和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10构成(如图2所示),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10连接在车架2的横管上。在车身5后部,位于后车轮8上设置有后轮制动机构11,以实现对本技术的童车进行及时刹车。如图3所示,车架转向机构9包括前转向组件91、后转向组件92及转向牵引丝93,前转向组件91与后转向组件92固定连接,且转向牵引丝93 —端连接在后转向组件92上,转向牵引丝93另一端与推杆4连接。整车的转向由推杆4控制转向牵引丝93实现。如图4所示,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10包括中空结构踏杆座101,踏杆座101上设置有两个限位槽。踏杆座101的顶部销接球型塑件102,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10通过球型塑件102活动连接在车架转向机构9上。球型塑件102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长腰型空103,用于将球型塑件102通过定位销连接在踏杆座101顶部。踏杆座101内部中空处还设置有压缩弹簧,用于限制长腰型孔103内的定位销定位,进而带动设置在踏杆座101底部的两个休闲脚踏104实现打开或折叠。动作过程由球型塑件102向下拉动,带动在长腰型孔103内的定位销脱离踏杆座101第一个限位槽,然后向后旋转实现折叠,当遇到踏杆座101第二个限位槽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实现第二个位置的限位,恢复初始状态。如图5、图6所示,后轮制动机构11包括设置在后车轮8轴心处的刹车限位孔111、以及由定位销导向座112、刹车柄113和刹车座114构成的刹车组件。定位销导向座112中心处设置有刹车定位销115和压簧116,刹车定位销115与后车轮8上的刹车限位孔111配合实现刹车定位。定位销导向座112通过刹车柄113固设在刹车座114上。其中,刹车柄113的端部设置有一坡面。刹车使用时,由刹车柄113上的坡面产生的高度差来实现刹车定位销115的位移,从而实现制动的功能,刹车柄113向下运动时,刹车定位销115开始位移,与刹车限位孔111配合时,后轮8停止转动。上述实施例中,在车架2上,位于前车轮7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脚蹬12 ;在车架2后部,位于车座3上方设置有遮阳棚13 (如图I所示),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其中,遮阳棚13采用类似帐篷式结构,这样在防止阳光照射的同时,在风雨天,还可以有效防止风吹雨淋。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各部件的结构、尺寸、设置位置及形状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技术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刹车功能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车把、车架、车座和推杆构成的车身,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内置转向机构以及连接在所述车身前、后部的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内置转向机构由车架转向机构和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构成,所述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连接在所述车架的横管上;所述车身后部,位于所述后车轮上设置有后轮制动机构。2.如权利要求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刹车功能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车把、车架、车座和推杆构成的车身,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内置转向机构以及连接在所述车身前、后部的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内置转向机构由车架转向机构和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构成,所述休闲脚踏双向折叠机构连接在所述车架的横管上;所述车身后部,位于所述后车轮上设置有后轮制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刚韩泽彬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联进玩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