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404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童车,包括车把、与车把相配合的前支撑件、与前支撑件相连接的横梁、前轮、设于前轮两侧的脚踏件、座垫及分别与横梁相连接的两根后支撑件,所述每根后支撑件上分别连接有一后轮,所述前轮与所述脚踏件之间通过一定位结构进行可拆配合连接,所述定位结构与前轮之间止转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脚蹬的拆装可达到学步和骑行两用的功能,有效避免一个家庭采购两台童车,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实用性能。

A multifunctional child c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functional baby carriage, which comprises a handlebar, handlebar and matched with the front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front supporting beam, a front wheel, a front wheel is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oot, and two sea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beam of the rear support, wherein each rear suppor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a rear wheel, between the front wheel and the pedals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detachable combined positioning structure between the front wheel and locking with position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achieves the function of two functions of step learning and riding through th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f pedals, and effectively prevents a family from purchasing two children's cars, increasing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hancing practical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童车
本技术属于童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童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儿童用车种类繁多,且功能各异,例如中国专利CN205282814U公开了《一种学步车》,其包括主梁、座椅、车把、两前轮以及两后轮,结构稳定,儿童学步时不易摔倒。但是,该种结构的学步车仅限于儿童在地上行走时进行学步,当儿童学会走路后,家庭需要再另购置一辆儿童自行车来供儿童骑行,学步车便被搁置了,不仅极大程度的占用了家庭的空间,也造成了经济上的极大浪费,增大家庭的经济支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使得童车达到学步和骑行两用功能的多功能童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童车,包括车把、与车把相配合的前支撑件、与前支撑件相连接的横梁、前轮、设于前轮两侧的脚踏件、座垫及分别与横梁相连接的两根后支撑件,所述每根后支撑件上分别连接有一后轮,所述前轮与所述脚踏件之间通过一定位结构进行可拆配合连接,所述定位结构与前轮之间止转配合。本技术中的脚蹬与前轮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在儿童学习走路时,无需装配脚蹬,童车即可实现学步的功能;当儿童成长至可以骑行的年纪后,对脚蹬进行装配,使得童车成为自行车,供儿童骑行;从而通过脚蹬的简易拆装,即可实现童车的学步和骑行两种功能,有效避免一个家庭采购两台童车,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实用性能。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曲轴、设于曲轴上的弹片及设于弹片上的按压部,所述曲轴上设有可供按压部穿出的通孔;当曲轴与前轮连接时,按压部可与前轮相配合对曲轴进行有效定位,防止曲轴与前轮发生脱离;且由于弹片的设置,使得按压部可实现伸缩动作,便于对曲轴进行拆卸,拆装简便;同时按压部与前轮之间的配合可进一步增强曲轴与前轮之间的止转效果,两者件不易打滑,同步转动率高。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折叠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后支撑件向前轮方向翻转后进行定位;第二折叠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前支撑件向后支撑件方向翻转后进行定位;两根后支撑件可分别向前轮方向翻转,可分别折叠至横梁的左右两侧上,相较传统的收叠方式而言,车体的体积得到极大程度的减小,外出携带及存放均较为简便;同时,前支撑件可向后支撑件方向翻转,折叠至与横梁基本平行的位置,从而收叠后的车体,在长度和宽幅上均得到了极大的减小,携带或存放时占用的空间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结构设于所述后支撑件上或设于所述后支撑件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折叠机构设于横梁上或者设于所述前支撑件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或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结构包括于外力作用下可实现来回活动的驱动件、定位件、设于横梁上或设于后支撑件上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后支撑件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定位件与第一定位部相配合,所述后支撑件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定位件与第二定位部相配合;通过定位件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配合,实现对后支撑件的有效定位,防止后支撑件在折叠或展开位置时发生翻动;驱动件的来回移动可实现对于定位件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配合情况的自由控制,对于后支撑件的折叠或展开操作更为灵活。或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折叠结构包括于外力作用下可实现来回活动的驱动部件、定位部件及设于横梁上或设于前支撑件上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前支撑件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定位部件与第一限位部相配合,所述前支撑件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定位部件与第二限位部相配合;通过定位部件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配合,实现对前支撑件的有效定位,防止前支撑件在折叠或展开位置时发生翻动;驱动部件的来回移动可实现对于定位部件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配合情况的自由控制,对于前支撑件的折叠或展开操作更为灵活。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结构还包括作用于所述驱动件的第一复位弹簧;驱动件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复位弹簧可发生形变,从而在驱动件上的外力消失时实现驱动件的自动复位,操作更为省力;同时,由于第一复位弹簧的设置,始终给予驱动件一压紧力,使得定位件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配合紧密,车体结构更为稳定。优选的,所述驱动件通过一连接轴实现与所述后支撑件或所述横梁的活动配合,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该连接轴相连;驱动件移动的过程中,连接轴可对第一复位弹簧进行挤压或拉伸,使得第一复位弹簧发生形变,从而在驱动件上的外力消失时实现驱动件的自动复位,操作更为省力。或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折叠结构还包括作用于所述驱动部件的第二复位弹簧;驱动部件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复位弹簧可发生形变,从而在驱动部件上的外力消失时实现驱动部件的自动复位,操作更为省力;同时,由于第二复位弹簧的设置,始终给予驱动部件一压紧力,使得定位部件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配合紧密,车体结构更为稳定。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脚蹬的拆装可使得童车达到学步和骑行两用的功能,有效避免一个家庭采购两台童车,实用性能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家庭经济支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前轮与脚踏件通过定位结构配合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后支撑件与第一折叠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前支撑件与第二折叠结构的配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和四中后支撑件与第一折叠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和四中前支撑件与第二折叠结构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多功能童车,包括车把1、横梁2、前轮3、前支撑件7、两后轮4、两根后支撑件8、两脚踏件52、座椅6、第一折叠结构以及第二折叠结构,所述座椅6固设于横梁2上,所述车把与前支撑件7相配合,两者可为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件7与横梁的其中一端相连,所述的两根后支撑件8与横梁的其中另一端相连;所述前轮设于所述前支撑件7下部,所述每根后支撑件上分别连接有一后轮4;进一步的,所述后支撑件下部设于一连接套86,该连接套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一凸柱87,所述后轮通过螺钉或其他连接件与所述凸柱相连,实现后轮与后支撑件的连接;所述两脚踏件52分别设于前轮两侧位置上,所述前轮3与所述脚踏件52之间通过一定位结构5进行可拆配合连接,从而童车在拆下脚踏件52后作为普通的学步车使用,在具有脚踏件52的情况下作为骑行车使用,使得童车可在学步车和自行车之间进行转换,实现一车两用,实用性能强,家庭仅需采购一辆童车即可,减小家庭的生活支出。如图3所示,进一步,所述定位结构5为呈“Z”形状的曲轴51、设于曲轴上的弹片53及设于弹片上的按压部54;所述按压部54固设在弹片53的其一端上;所述曲轴51具有第一连接段511和第二连接段512,所述脚踏件52为踏板,其一端上设有一插接柱521,插接柱521与第二连接段512相连,两者间可通过插接、螺接、铆接等多种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511为中空结构设置,所述弹片53置于该第一连接段511内,所述第一连接段511上设有通孔55,所述按压部54可由该通孔55穿出至第一连接段511外表面;所述弹片53为不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功能童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童车,包括车把(1)、与车把相配合的前支撑件(7)、与前支撑件相连接的横梁(2)、前轮(3)、设于前轮两侧的脚踏件(52)、座垫(6)及分别与横梁相连接的两根后支撑件(8),所述每根后支撑件上分别连接有一后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3)与所述脚踏件(52)之间通过一定位结构(5)进行可拆配合连接,所述定位结构(5)与前轮之间止转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23 CN 20172010644381.一种多功能童车,包括车把(1)、与车把相配合的前支撑件(7)、与前支撑件相连接的横梁(2)、前轮(3)、设于前轮两侧的脚踏件(52)、座垫(6)及分别与横梁相连接的两根后支撑件(8),所述每根后支撑件上分别连接有一后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3)与所述脚踏件(52)之间通过一定位结构(5)进行可拆配合连接,所述定位结构(5)与前轮之间止转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5)包括曲轴(51)、设于曲轴上的弹片(53)及设于弹片上的按压部(54),所述曲轴(51)上设有可供按压部(54)穿出的通孔(5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折叠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后支撑件(8)向前轮(3)方向翻转后进行定位;第二折叠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前支撑件(7)向后支撑件(8)方向翻转后进行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结构设于所述后支撑件(8)上或设于所述后支撑件(8)与所述横梁(2)的连接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机构设于横梁(2)上或者设于所述前支撑件(7)与所述横梁(2)的连接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联进玩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