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载承机构,其主要由一主载座与二次座所组成,并使各该次座随该主载座而在一X轴上往复位移,而其主要的技术特征则在使各该次座各自可在一平行于X轴的X’轴上位移,以及一垂直于该X轴的Y轴上位移,据以改变射出成型机所具有的多个射料嘴间的彼此相对位置,以满足实际产业的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分子的射出成型加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载承机构及具有该载承机构的射出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在高分子加工的技术范畴中,射出成型机是被广泛应用的加工机械,其主要是通过热能将固态的高分子原料在射出挤筒中热熔成为可流动的熔融体,再以压力推送热熔的高分子原料,使之经由射出挤筒端末的射料嘴注入模具内部的模室中,以进行模制成型的制造程序。而由于高分子原料注入模具后所进行的模制成型程序需耗费相当的时间,始能令 高分子原料在模具内或冷却定型、或聚合成型,因此,当以单一射出挤筒配合单一模具时,即需耗费时间等待模具内部的原料成型并取出清理后,始能再次进行注料作业,是以,为提升制造的效率,产业上遂有采用圆盘多站式射出成型机或直列多站式射出成型机的技术,而以单一的射出挤筒型搭配多个的模具,据此,当射出成型机将原料注入前一模站中的模具后,可随即进行次一模站的模具注料作业,而无需耗费等待的时间。上述圆盘多站式或直列多站式射出成型机固有提高制造效率的具体功效,只是由于制成品已由单一密度、单一颜色、单一区块等简单构造,发展成多密度、多色与多区块等复杂构成,因此,传统射出成型机所提供单一成分原料的射料技术即难以满足该等制成品的需求,是以,遂有将单一射出挤筒以成组的射出挤筒予以取代,而该成组的射出挤筒数量为多个,俾可通过不同的射出挤筒进行相异组成原料的热熔与射出作业,据此,产业即得以成组的射出挤筒,将相异组成的原料注入同一模具内的不同模室中,再经由后续的模具更换使成型于相异模室中的胚料并接成型为最终的制品。该等技术,具体而言有如中国第095112535号专利技术专利前案所揭露的射出装置多个射嘴间的相对位置调整机构,也有如中国第100219396号技术专利前案所提供的多射枪的射出成型机改良构造,该等专利前案所提供的技术中,是以直列多站式射出成型机为其具体的实施态样,其中,前者是使多个射出挤筒得沿同一水平X轴方向位移,以及使至少其中一射出挤筒得于重力方向的Y轴位移,据以达到灵活因应不同模具的功效,即其是以调整射出挤筒位置以因应模具改变,而后者则是以改变模具位置以因应射出挤筒位置;该等专利前案固均有其目的与所能达成的效果,只是仍均未臻完善而有需加以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承机构,其主要由一主载座与二次座所组成,并使各该次座随该主载座而在一 X轴上往复位移,而其主要的技术特征则是在使各该次座各自可在一平行于X轴的V轴上位移,以及一垂直于该X轴的Y轴上位移,据以改变射出成型机所具有的多个射料嘴间的彼此相对位置,以满足实际产业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载承机构,包含有一主载座,可沿水平方向的一 X轴位移作动;一第一次座,滑设于该主载座上,而可沿平行于该X轴的一 X’轴位移;一第二次座,滑设于该主载座上,而可沿垂直于该X轴的一 Y轴位移。所述主载座及所述各次座分别为彼此平行的板状体,并呈水平。所述的载承机构,更包含有一第一次导部,夹设于所述主载座与所述第一次座间,用以导引所述第一次座在所述主载座上沿所述X’轴作动。所述的载承机构,更包含有一第二次导部,设于所述主载座与所述第二次座间,用以导引所述第二次座沿该Y轴位移作动。所述第二次导部具有多个导孔,分别贯设于所述主载座上,孔轴并垂直于所述X轴,多个导杆,分别滑设于一同轴对应的导孔中,并以一端与所述第二次座固接。一种射出成型装置,包含有 一线性延伸的主导部;一载承机构,具有一主载座,滑设于该主导部上,而可沿水平方向的一 X轴位移,一第一次座,滑设于该主载座上,而可沿平行于该X轴的一 V轴位移,一第二次座,滑设于该主载座上,而可沿垂直于该X轴的一 Y轴位移;一第一射出部,具有一第一射座,设于该第一次座上,一直柱状的第一射出挤筒,设于该第一射座上,一第一射料嘴,位于该第一射出挤筒的柱轴一端;一第二射出部,具有一第二射座,设于该第二次座上,一直柱状的第二射出挤筒,设于该第二射座上,一第二射料嘴,位于该第二射出挤筒的柱轴一端,并与该第一射料嘴相邻对应。所述的射出成型装置,更包含有多个模站,各该模站依序等距排列于所述主导部的一侧,并与所述各射料嘴相邻对应。所述主导部呈直线延伸。所述第一射座与所述第二射座分别与所附丽的对应所述第一次座或所述第二次座相枢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改变射出成型机所具有的多个射料嘴间的彼此相对位置,以满足实际产业的需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为显示各该主载座、第一次座与第二次座的移动状态。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作为射出成型装置一部分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作为射出成型装置一部分时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作为射出成型装置一部分时,其进行调整射料嘴间相对位置的一平面示意图,为显示同一射出单元中的两射料嘴彼此间位于同一重力线上。图7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作为射出成型装置一部分时,其进行调整射料嘴间相对位置的一平面示意图,为显示同一射出单元中的两射料嘴彼此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图8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作为射出成型装置一部分时,其进行调整射料嘴间相对位置的一平面示意图,为显示同一射出单元中的两射料嘴彼此间位于不同重力线及不同水平线上。附图标号10 :载承机构;20 :主载座;30 第一次座;40 :第二次座;50 第一次导部;51 :导轨;52 :滑块;60 :第二次导部;61 :导孔;62 :导杆;70 :射出成型装置;71 :主导部;72 :连杆;73 :第一射出部;731 :第一射座;732 :第一射出挤筒;733 :第一射料嘴;74 第二射出部;741 :第二射座;742 :第二射出挤筒;743 :第二射料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兹即举以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先请参阅图I至3,在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载承机构10,包含了一主载座20、一第一次座30、一第二次座40、一第一次导部50以及一第二次导部60。该主载座20呈板状,呈水平设置而可沿水平方向在一 X轴上位移作动。该第一次座30呈板状,水平位于该主载座20的上侧座面上,并可沿一平行于该X轴的X’轴往复位移作动。该第二次座40呈板状,水平位于该主载座20的上侧座面上,并与该第一次座30并列对应,且可沿一垂直于该X轴的Y轴往复位移作动。该第一次导部50夹设于该第一次座30与该主载座20间,用以导引该第一次座30沿该X’轴位移,而具有了二直条状导轨51,彼此平行且相隔开来地固设于该主载座20的上侧座面上,长轴并平行于该X轴,多个滑块52,分别固接于该第一次座30的下侧板面上,并滑接于对应的导轨51上,据此,该第一次座40可受外部动力的带动而在该第一次导部50所提供的V轴导引方向上,水平地往复线性位移作动。该第二次导部60设于该第二次座40与该主载座20间,用以导引该第二次座40沿该Y轴位移,具体而言,该第二次导部60具有多个导孔61,分别贯穿该主载座20的板体,孔轴并与该X轴垂直,多个导杆62分别滑设于同轴对应的一导孔61中,并以杆轴顶端与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主载座,可沿水平方向的一X轴位移作动;一第一次座,滑设于该主载座上,而可沿平行于该X轴的一X’轴位移;一第二次座,滑设于该主载座上,而可沿垂直于该X轴的一Y轴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法胜,
申请(专利权)人:陈法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