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丝铜线束端头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03490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丝铜线束端头成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电阻焊方法连接多丝铜线束与导电铜片连接质量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工作台(1)、电源(28)和控制器(29)、成型夹具和加压机构,在压力作用下,实现了多丝铜线束端头的高精度精密成型;成型夹具两侧采用耐高温陶瓷绝缘材料,保证了精确控制的加热电流唯一流经多丝铜线束端头;成型夹具两侧止挡机构和铜线束端头定位机构采用电控气动闭合方式,实现了铜线束的快速装卸;采用μm级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应用变形位移量控制通电时间的方法,与成型夹具配合,实现了多丝铜线束端头成型时高精度尺寸的稳定控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成型装置,特别是涉及ー种多丝铜线束端头成型装置。还涉及利用这种多丝铜线束端头成型装置成型多丝铜线束端头方法。
技术介绍
小截面多丝铜线束与导电铜片采用电阻焊エ艺连 接时,如果直接使用未成型的铜线束端头与导电铜片连接,在焊接压力的作用下多丝铜线束端头势必松散,仅有部分铜线束和导电铜片相连,从而影响导电效果。解决这ー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在电阻焊エ艺前,将多丝铜线束端头由松散结构挤压预成型为紧密一体的矩形截面。公知的普通热压或冷压成型方法是通过预热后的压头向被成型件施压成型或直接向被成型件施压成型。为了保证小截面多丝铜线束预成型后与导电铜片焊接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对多丝铜线束端头预成型后的矩形截面尺寸有较高的精度要求,难以用公知的普通热压或者冷压方法进行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将多丝铜线束端头与导电铜片连成一体,本技术提供一种多丝铜线束端头成型装置。该装置由成型夹具、加压机构、电源和控制器组成,在压力作用下,利用电流通过成型区时产生的电阻焦耳热作为多丝铜线束端头变形所需热量的方法,可以实现小截面多丝铜线束端头的高精度精密成型;采用精密中频逆变电阻焊直流电源精确控制成型加热电流的大小和时间,可以实现多丝铜线束端头变形所需热量的精确可控;成型夹具两侧采用耐高温陶瓷绝缘材料,可以保证精确控制的加热电流唯一流经多丝铜线束端头;成型夹具两侧止挡机构和铜线束端头定位机构采用电控气动闭合方式,可以实现铜线束的快速装卸;采用Pm级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应用变形位移量控制通电时间的方法,与成型夹具配合,可以实现小截面多丝铜线束端头热挤压矩形截面成型时高精度尺寸的稳定控制;中频逆变电阻焊直流电源采用三相对称供电,电源功率因数高、节能,成型过程中不需外加辅助材料,可以很好地将多丝铜线束端头与导电铜片连成一体。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多丝铜线束端头成型装置,包括工作台I、电源28和控制器29,电源28和控制器29固定在工作台I上,其特点是还包括成型夹具和加压机构;成型夹具包括右支撑架2、右止挡气缸3、右导向套4、右止挡气缸轴5、右安装套6、下导电极7、下导电板9、绝缘胶木板10、成型夹具安装座11、左安装套12、左止挡气缸轴13、左导向套14、左止挡气缸15和左支撑架16,成型夹具安装座11固定在工作台I上,下导电板9设计为水冷结构;成型夹具安装座11上从下到上依次固定绝缘胶木板10、下导电板9和下导电极7,下导电极7通过螺钉压紧在下导电板9上,下导电极7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有矩形凸台面;左支撑架16和右支撑架2分别固定于工作台I上成型夹具安装座11的左右两侧,左止挡气缸15由左支撑架16支撑,左止挡气缸轴13与左安装套12固连,左绝缘块34位于左安装套12中;右止挡气缸3由右支撑架2支撑,右止挡气缸轴5与右安装套6固连,右绝缘块33位于右安装套6中;左、右安装套12和6的下表面与下导电极7之间留有间隙;定位气缸30固定在成型夹具安装座11后面,位于加压气缸架25与固定绝缘胶木板10、下导电板9和下导电极7之间;定位块32与定位气缸轴31采用绝缘连接方式固连。加压机构包括加压气缸24、气缸轴23、上导电板安装座22、绝缘胶木板21、上导电板20、水冷套18和上导电极17 ;加压气缸24置于加压气缸架25上方,上导电板安装座22与气缸轴23固连,上导电板20隔着绝缘胶木板21通过螺钉与上导电板安装座22固连,上导电板20的下方安装水冷套18,上导电极17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嵌入水冷套18中;上导电极17下端面尺寸与下导电极7的矩形凸台面尺寸等大并两两对中;电源28采用中频逆变电阻焊直流电源,并靠近加压气缸架25安放,电源28的正、负输出端通过导电排26、27分别与上导电板20和下导电板9电连接;控制器29与电源28之间有接ロ电路。所述的下导电极7材料是纯金属钨。 所述的下导电板9材料是紫铜。所述的上导电极17材料是纯金属钨。所述的上导电板20材料是紫铜。所述的水冷套18材料是紫铜。所述的导电排26、27材料是紫铜。所述的位移传感器19是y m级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所述的左、右绝缘块34、33是耐高温绝缘陶瓷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压力作用下,利用电流通过成型区时产生的电阻焦耳热作为多丝铜线束端头变形所需热量的方法,实现了小截面多丝铜线束端头的高精度精密成型;采用精密中频逆变电阻焊直流电源精确控制成型加热电流的大小和时间,实现了多丝铜线束端头变形所需热量的精确可控;成型夹具两侧采用耐高温陶瓷绝缘材料,保证了精确控制的加热电流唯一流经多丝铜线束端头;成型夹具两侧止挡机构和铜线束端头定位机构采用电控气动闭合方式,实现了铜线束的快速装卸;采用Pm级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应用变形位移量控制通电时间的方法,与成型夹具配合,实现了小截面多丝铜线束端头热挤压矩形截面成型时高精度尺寸的稳定控制;中频逆变电阻焊直流电源采用三相对称供电,电源功率因数高、节能,成型过程中不需外加辅助材料,实现了小截面多丝铜线束端头高效、高质和低成本的精密热挤压成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多丝铜线束端头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A局部俯视放大图。图中,I-工作台,2-右支撑架,3-右止挡气缸,4-右导向套,5-右止挡气缸轴,6-右安装套,7-下导电极,8-多丝铜线束,9-下导电板,10,21-绝缘胶木板,11-成型夹具安装座,12-左安装套,13-左止挡气缸轴,14-左导向套,15-左止挡气缸,16-左支撑架,17-上导电极,18-水冷套,19-位移传感器,20-上导电板,22-上导电板安装座,23-气缸轴,24-加压气缸,25-加压气缸架,26,27-导电排,28-电源,29-控制器,30-定位气缸,31-定位气缸轴,32-定位块,33-右绝缘块,34-左绝缘块,35-左止挡气缸电磁阀通电信号,36-右止挡气缸电磁阀通电信号,37-加压气缸电磁阀通电信号,38-定位气缸电磁阀通电信号。具体实施方式參照图I、图2,本技术多丝铜线束端头成型装置由成型夹具、加压机构、电源28和控制器29组成。成型夹具由左、右气动止挡机构、线束顶端气动定位机构和下导电回路组成。左、右气动止挡机构完全对称。成型夹具包括右支撑架2、右止挡气缸3、右导向套4、右止挡气缸轴5、右安装套6、下导电极7、下导电板9、绝缘胶木板10、成型夹具安装座11、左安装套12、左止挡气缸轴13、左导向套14、左止挡气缸15和左支撑架16,其作用是为了实现线束端 部矩形成型的左右两侧限位。成型夹具安装座11固定在工作台I上,成型夹具安装座11上从下到上依次固定绝缘胶木板10、下导电板9和下导电极7,下导电极7通过螺钉压紧在下导电板9上,下导电极7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有矩形凸台面;右止挡气缸3由右支撑架2支撑,右止挡气缸轴5和右安装套6相连,右绝缘块33安装在右安装套6中、由右安装套6顶部的两个螺钉顶紫。由于右导向套4的导向作用,可保证右止挡气缸3带动右安装套6左右移动时不会发生偏摆。左气动止挡机构与上述原理相同。下导电回路由下导电极7、下导电板9构成。下导电极7采用纯金属钨材料,纯金属钨材料虽然电导率较其它铜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丝铜线束端头成型装置,包括工作台(1)、电源(28)和控制器(29),电源(28)和控制器(29)固定在工作台(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成型夹具和加压机构;成型夹具包括右支撑架(2)、右止挡气缸(3)、右导向套(4)、右止挡气缸轴(5)、右安装套(6)、下导电极(7)、下导电板(9)、绝缘胶木板(10)、成型夹具安装座(11)、左安装套(12)、左止挡气缸轴(13)、左导向套(14)、左止挡气缸(15)和左支撑架(16),成型夹具安装座(11)固定在工作台(1)上,下导电板(9)设计为水冷结构;成型夹具安装座(11)上从下到上依次固定绝缘胶木板(10)、下导电板(9)和下导电极(7),下导电极(7)通过螺钉压紧在下导电板(9)上,下导电极(7)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有矩形凸台面;左支撑架(16)和右支撑架(2)分别固定于工作台(1)上成型夹具安装座(11)的左右两侧,左止挡气缸(15)由左支撑架(16)支撑,左止挡气缸轴(13)与左安装套(12)固连,左绝缘块(34)位于左安装套(12)中;右止挡气缸(3)由右支撑架(2)支撑,右止挡气缸轴(5)与右安装套(6)固连,右绝缘块(33)位于右安装套(6)中;左、右安装套(12、6)的下表面与下导电极(7)之间留有间隙;定位气缸(30)固定在成型夹具安装座(11)后面,位于加压气缸架(25)与固定绝缘胶木板(10)、下导电板(9)和下导电极(7)之间;定位块(32)与定位气缸轴(31)采用绝缘连接方式固连;加压机构包括加压气缸(24)、气缸轴(23)、上导电板安装座(22)、绝缘胶木板(21)、上导电板(20)、水冷套(18)和上导电极(17);加压气缸(24)置于加压气缸架(25)上方,上导电板安装座(22)与气缸轴(23)固连,上导电板(20)隔着绝缘胶木板(21)通过螺钉与上导电板安装座(22)固连,上导电板(20)的下方安装水冷套(18),上导电极(17)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嵌入水冷套(18)中;上导电极(17)下端面尺寸与下导电极(7)的矩形凸台面尺寸等大并两两对中;电源(28)采用中频逆变电阻焊直流电源,并靠近加压气缸架(25)安放,电源(28)的正、负输出端通过导电排(26、27)分别与上导电板(20)和下导电板(9)电连接;控制器(29)与电源(28)之间有接口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马铁军谢红霞杨思乾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