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减速装置,具备:行星齿轮机构,其由太阳齿轮、将与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和与齿数比第一齿轮少的第二齿轮同轴地结合的阶梯小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圈、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圈、输出阶梯小齿轮的公转运动的行星架构成;壳体,其收纳行星齿轮机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的任一方为联接状态时,输出行星架的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将来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减速后传递到车轴而驱动车辆的车辆用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在通过由内燃机或电动机等构成的驱动力源驱动的车辆中,在车辆起步时,需要较大的扭矩,因此,为了增大扭矩并作用于车轮,需要减速机构。尤其是在使用由电能驱动的电动机作为驱动力源的所谓EV (Electric Vehicle)中,为了确保车辆的起步性,要求较大的减速比(10.0左右)。就现有的减速机构而言,为了满足较大的减速比,通常构成为加大齿轮传动比,增大输入侧与输出侧的齿轮的支承轴间 距离,或者将轴数设定为3轴以上。但是,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具备减速机构的单元整体变大,因此存在重量增加、向车辆的搭载性变差、成本上升等问题。另外,就EV而言,由于在高速行驶时电动机高速旋转,故而会产生驱动电动机的变换器的容量加大所引起的成本上升、高速旋转引起的效率下降的问题。因此,对减速装置要求可改变减速比的结构。对于这样的问题,通过将行星齿轮机构用于减速机构,能够减小支承轴间距离。作为使用行星齿轮机构的减速机构,公知有两速齿轮变速器(JP04 - 117950U),其具备一体形成有太阳齿轮的输入轴、结合有行星架的主轴、行星齿轮机构、通过从断开切换成接通而成为高速的第一离合器、设于该第一离合器的外侧的通过从断开切换成接通而成为低速的第二离合器、对上述第一离合器及第二离合器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的第一、第二油压活塞。如上述现有技术中记载的那样的行星齿轮机构通过对离合器进行离合动作来变更输入输出轴、太阳齿轮、行星架、齿圈的组合,切换变速级。但是,为了对离合器进行离合动作而需要油压。在EV中,油压的供给源需要驱动油压泵,但在将离合器联接时,为了维持压力而需要使油压泵总是动作。因此,存在电力消耗大、能效下降的问题。也考虑不使用油压而通过电动机或螺线管等机械式的促动器将离合器联接的方式。但是,为了使将旋转体彼此联接的离合器机械地动作,凸轮或联杆等机构变得复杂、尺寸大型化、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使尺寸大型化就能够实现可防止能效下降的减速机构的车辆用减速装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车辆用减速装置具备行星齿轮机构,其由与被输入来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输入轴结合的太阳齿轮、将与太阳齿轮哨合的第一齿轮和齿数比第一齿轮少的第二齿轮同轴地结合的阶梯小齿轮、与阶梯小齿轮的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圈、与阶梯小齿轮的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圈、与阶梯小齿轮结合且输出阶梯小齿轮的公转运动的行星架构成;壳体,其收纳行星齿轮机构;第一制动器,其使第一齿圈的旋转停止;第二制动器,其使第二齿圈的旋转停止,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的任一方为联接状态时,输出行星架的旋转。根据上述方面,在行星齿轮机构的简易构成中,能够构成利用一轴构成输入轴和输出轴并将减速级设为两级的减速机构,因而能够将车辆用减速装置小型化。另外,第一及第二齿圈由使与壳体的相对旋转停止的第一及第二制动器控制联接状态,所以,不依靠油压的控制也能够控制联接状态,能够防止车辆的能量效率下降。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减速装置的说明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的低档(Low)模式时的说明图; 图2B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的低档(Low)模式时的说明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的高档(High)模式时的说明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的高档(High)模式时的说明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减速装置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减速装置10的说明图。车辆用减速装置10由作为驱动力源的电动机20、具备行星齿轮机构31的减速机构30、将被减速的驱动力向车轴输出的最终减速机构50构成。电动机(电机)20由控制装置21供给电力而旋转,产生驱动力。电动机20例如由具有三相的无刷电动机构成。控制装置21例如通过变换器进行的PWM控制向电动机20供给电力,从而控制电动机20的驱动力。控制装置21控制后述的低档(Low)制动器34及高档(High)制动器33的联接状态。减速机构30通过收纳于壳体32的行星齿轮机构31等构成。减速机构30通过行星齿轮机构31将向输入轴41输入的驱动力减速,经由输出轴48、输出侧齿轮49向最终减速机构50传递。最终减速机构50具备允许左右车轴的动作的差动机构52,将驱动力向左车轴53及右车轴54传递。行星齿轮机构31由与输入轴41结合的太阳齿轮42、与太阳齿轮42啮合的小齿轮43、与小齿轮43啮合的第一齿圈45及第二齿圈46构成。太阳齿轮42与被输入电动机20的驱动力的输入轴41结合,与输入轴41 一体地旋转。小齿轮43为将与太阳齿轮42啮合的第一齿轮43A和齿数比第一齿轮43A小的第二齿轮43B同轴地构成的所谓阶梯小齿轮。小齿轮43在电动机20侧(前侧)具备第一齿轮43A,在电动机20的相反侧(后侧)具备第二齿轮43B。在小齿轮43的前侧具备将小齿轮43的公转运动向输出轴48侧传递的行星架44。行星架44与输出轴48结合。输出轴48构成为使输入轴41贯通内部的中空轴,与输出侧齿轮49结合。由轴承35支承输入轴41,由轴承36支承输出轴48。第一齿圈45与小齿轮43的第一齿轮43A卩齿合。第二齿圈46设于比第一齿圈45更靠后侧的位置,与小齿轮43的第二齿轮43B啮合。壳体32具备使第一齿圈45和壳体32的相对旋转停止的高档制动器33。另外,壳体32具备使第二齿圈46和壳体32的相对旋转停止的低档制动器34。高档制动器33由分别与壳体32及第一齿圈45结合的第一摩擦元件33A和按压第一摩擦元件33A使高档制动器33联接的第一促动器33B构成。低档制动器34由分别与壳体32及第二齿圈46结合的第二摩擦元件34A和按压 第二摩擦元件34A使低档制动器34联接的第二促动器34B构成。第一促动器33B及第二促动器34B固定于壳体32上,由电动机或螺线管等的将电能转换为机械动作的功能零件构成。第一促动器33B及第二促动器34B能够基于从控制装置21输出的控制信号按压或者释放第一摩擦元件33A或者第二摩擦元件34A,由此,将高档制动器33或低档制动器34形成为联接状态及非联接状态。通过这样地构成,在联接高档制动器33时,第一齿圈45在壳体32侧结合,高档制动器33的旋转停止。在联接低档制动器34时,第二齿圈46在壳体32侧结合,低档制动器34的旋转停止。输出侧齿轮49与最终减速机构50的齿轮51结合。齿轮51的驱动力通过差动机构52向左车轴53及右车轴54以允许差动的方式进行传递。左车轴53及右车轴54分别由轴承55及56支承。对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3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A、图2B、图3A及图3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30的动作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30可通过将高档制动器33及低档制动器34的任一方控制为联接状态而变更减速比。图2A表示通过控制装置21的控制将高档制动器33控制为非联接状态,将低档制动器34控制为联接状态时的减速机构30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称该状态为“低档(Low)模式”。在低档模式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原正巳,海野刚弘,出渕耕司,
申请(专利权)人:加特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