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固定用嵌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246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固定用嵌条及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固定结构。插入槽(160)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在夹箍保持部(110)的车辆前方侧,即,在从车辆前方侧向车辆后方侧观察时,钩部(108)与夹箍(104)之间至少一部分重叠,并且,在从插入方向(S)上观察时,钩部(108)与夹箍(104)不重叠。因此,与在钩部(108)的插入方向(S)的正下方配置有夹箍(104)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在确保前围百叶板(54)的钩部(108)的卡合余量的同时,使嵌条(100)的厚度变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固定用嵌条及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平7 - 40859号公报及日本特许第3621919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对车辆用前围百叶板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所述车辆用前围百叶板在前窗玻璃的前端部的车辆前方侧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配置。在日本特开2010 - 18461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前围百叶板的固定结构中,通过使前围百叶板的突条部插入并卡合于嵌条的槽部中,从而使嵌条被安装在前围百叶板上,并且,通过使被安装在车身侧的前围盖板上的固定用的夹箍被压入至形成于嵌条的槽部的底部上的贯穿孔内,从而使嵌条被安装在前围盖板上。即,提出了一种前围百叶板通过嵌条而被固定于车身侧的结构。 在日本特开2010 - 184618号公报中,在前围百叶板的突条部的正下方配置有夹箍。当采用以此方式在前围百叶板的突条部的正下方配置有夹箍的结构时,嵌条需要具有如下的厚度,即,能够确保突条部卡合于槽部内的卡合余量和对夹箍进行保持的保持余量的双方的厚度。由此,如果充分地确保卡合余量,则嵌条的厚度会变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考虑到上述情况,从而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卡合部的卡合余量的同时,使厚度变薄的固定用嵌条、以及使用了该固定用嵌条的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固定结构。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具备夹箍保持部,其对卡合于形成在车身侧板上的固定孔中的夹箍进行保持,所述车身侧板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被配置在车辆的前窗玻璃的前端部的下侦牝并且,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延伸部被夹在所述前窗玻璃的前端部与所述车身侧板之间;前围百叶板固定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夹箍保持部的车辆前方侧,且具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被配置在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端部与所述车身侧板之间,所述车辆用前围百叶板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被配置在所述前窗玻璃的所述前端部的车辆前方侧,并且,所述插入部以如下方式而设置,即,所述插入部中卡合有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所述后端部上的卡合部,并且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夹箍之间至少一部分重叠。在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中,通过使固定用嵌条的夹箍保持部所保持的夹箍插入并卡合于形成在车身侧板上的固定孔中,从而使固定用嵌条被固定在车身侧板上。此外,通过使固定用嵌条的插入部中卡合有设置于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端部上的卡合部,从而使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端部被固定在固定用嵌条上。也就是说,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端部通过固定用嵌条而被固定在车身侧板上。而且,插入部以如下方式而设置,即,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卡合部与夹箍之间至少一部分重叠。因此,能够在确保用于使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卡合部卡合在插入部中的卡合余量的同时,使固定用嵌条的厚度变薄。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为,在所述前围百叶板固定部上,设置有向所述卡合部被插入至所述插入部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给予反力的反力施加单元。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反力施加单元向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给予反力,因此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卡合部无晃动地被卡合于固定用嵌条的前围百叶板固定部的插入部中。也就是说,车辆用前围百叶板被稳定地固定在固定用嵌条上。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为,所述反力施加单元为如下的侧壁变形部,所述侧壁变形部在所述前围百叶板固定部的所述插入部的侧壁部上被形成为封闭截面形状,并通过所述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抵接而在所述卡合部的插入方向上变形。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通过由于形成在插入部的侧壁部上的侧壁变形部发生变·形而产生的反力,从而使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卡合部无晃动地被卡合于固定用嵌条的前围百叶板固定部的插入部中。此外,通过侧壁变形部变形,从而抑制了由于侧壁部的倒入而导致的插入部的打开。因此,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卡合部能够被更稳定地卡合。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为,所述反力施加单元为如下的底部变形部,所述底部变形部在所述前围百叶板固定部的所述插入部的底部上被形成为封闭截面形状,并通过所述卡合部的抵接而在所述卡合部的插入方向上变形。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通过由于形成在插入部的底部上的底壁变形部发生变形而产生的反力,从而使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卡合部无晃动地被卡合于固定用嵌条的前围百叶板固定部的插入部中。此外,由于通过插入部的底部变形部变形,从而底部将侧壁部向内侧牵拉,因此抑制了由于侧壁部的倒入而导致的插入部的打开。因此,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卡合部能够被更稳定地卡合。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为,在所述前围百叶板固定部中的所述车身侧板侧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向所述插入部侧凹陷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凹部。在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在固定用嵌条中的车身侧板侧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凹部。由此,由于即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固定用嵌条以于车辆前后方向上弯曲的状态而被固定在车身侧板上,凹部也会吸收下表面的变形,因此抑制了固定用嵌条的倾倒。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为,通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软质材料、和与所述软质材料相比较硬的硬质材料这两种材料而被一体成形,并且与所述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端部以及所述前窗玻璃抵接的抵接面侧由所述软质材料构成,所述抵接面侧的相反侧由所述硬质材料构成。在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中,即使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端部、或前窗玻璃振动,也会由于固定用嵌条中的这些构件的抵接面通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软质材料而构成,因而使振动衰减。此外,由于固定用嵌条中的其他部位由硬质材料构成,因此可确保将车辆用前围百叶板固定在车身侧板上的固定性能。因此,在确保将车辆用前围百叶板固定在车身侧板上的固定性能的同时,抑制或防止了异常声音的产生。技术方案10的专利技术为,在车辆的前窗玻璃的前端部的车辆前方侧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配置的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端部,通过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9中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固定用嵌条,而以在所述前窗玻璃的前端部与所述前围百叶板固定部之间隔开间隙的方式被固定在车身侧板上,所述车身侧板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被配置在所述前窗玻璃的所述前端部的下侧,并向所述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端部的下侧延伸,并且,所述固定用嵌条的延伸部以防止密封材料向车辆前方侧的挤出的方式被配置,所述密封材料对所述车身侧板与所述前窗玻璃之间进行密封。由于在技术方案10的专利技术中,将车辆用前围百叶板固定在车身侧板上的固定用嵌条能够在确保卡合余量的同时,使厚度变薄,因此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端部与前窗玻璃的前端部之间的高低差较小、或高低差被大致消除。此外,由前窗玻璃的制造误差等而导致的前端位置的误差,通过与固定在车身侧板上的固定用嵌条的前围百叶板固定部之间的间隙而被吸收。此外,还能够使该间隙部分的空间具有承接流过前窗玻璃的水的水槽的功能。 此外,固定用嵌条的延伸部防止密封材料向车辆前方侧的挤出。技术方案11的专利技术为,在所述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端部上一体地形成有唇部,所述唇部的外表面与所述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端部处的外表面被设定在同一个面上或大致同一个面上,并且,所述唇部沿着所述前窗玻璃延伸且抵接并覆盖于所述前窗玻璃的所述前端部上。在技术方案11的专利技术中,通过使用在确保卡合余量的同时厚度较薄的固定用嵌条,从而使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端部与前窗玻璃之间的高低差变小,或高低差被大致消除。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以下结构,即,使唇部一体地形成在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固定用嵌条,其特征在于,具备:夹箍保持部,其对卡合于形成在车身侧板上的固定孔中的夹箍进行保持,所述车身侧板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被配置在车辆的前窗玻璃的前端部的下侧,并且,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延伸部被夹在所述前窗玻璃的前端部与所述车身侧板之间;前围百叶板固定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夹箍保持部的车辆前方侧,所述前围百叶板固定部具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被配置在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后端部与所述车身侧板之间,所述车辆用前围百叶板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被配置在所述前窗玻璃的所述前端部的车辆前方侧,并且,所述插入部以如下方式而设置,即,所述插入部中卡合有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前围百叶板的所述后端部上的卡合部,并且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夹箍之间至少一部分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室伏慎一郎野村宏树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