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改进的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788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癌症免疫疗法,该方法通过提供促炎树突状细胞(DC),它通过特异性处理刺激从而体内成熟;这种治疗的方法,以及包含促炎树突状细胞(DC)的组合物。DC可用作基于细胞免疫疗法,抑制癌症细胞增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改进的组合物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一般而言本专利技术属于癌症治疗领域。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癌症免疫疗法,且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基于细胞的免疫疗法。背景长久以来,疫苗被用于传染病如病毒或细菌感染的预防。免疫系统的细胞介导手段普遍涉及提供给宿主防卫能力、从感染中恢复并防止由同一抗原引起的再次感染。细胞介导免疫机制被认为对于癌症也是有用的。树突细胞(DCs),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在免疫反应的启动和调节中起着核心作用。它们具有独特的能力引导幼稚T细胞,并引起和诱导有效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反应。DC前体细胞存在于循环的血液中,并能迅速被补充到感染或发炎的位点。 当DC前体细胞分化成未成熟DCs细胞时候,它们在开始和处理外源性蛋白质抗体方面变得非常有效。对于各种成熟刺激,例如表达Toll样受体(TLR)配体的细菌和病毒组分、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或特异性T细胞相互作用(⑶40/⑶40-配体相互作用),它们开启分化过程导致抗原摄取和处理能力的降低,共-刺激和MHC分子表达的增强。重要地,由直接病原体识别(例如TLRs)或CD40结扎诱导的信号强度和持久性已经显示出是特异性DC功能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DC在外周位点由激活因子最后诱导,从而实现一个或两个互相排斥的功能——即,或为有效的T细胞相互作用而迁移到淋巴结(作为成熟迁移DCs),或通过产生大量包括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作为成熟的促炎性DCs)在内的炎症性介质而决定微环境。已有的集中于DCs的癌症免疫疗法策略均基于一个前提一T细胞反应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迁移DCs对次级淋巴器官中的T细胞处理和递呈肿瘤抗原的能力,从而开创肿瘤特异性CTL反应,其导致在肿瘤细胞上免疫学攻击。来自不同小鼠肿瘤模型数据显示出这些反应可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三种主要策略之一而被触发。这些免疫治疗抗癌策略现在被积极在人类中试验但均仅有很有限的成功。第一种策略是使来自患有肿瘤的病人加载有抗原的迁移性DCs体内激活和成熟,随后将它们引入相同患者。典型地,抗原加载是通过将肿瘤相关抗原(溶解的肿瘤细胞、蛋白、多肽或编码这些抗原的核酸)加入到单核细胞衍生的未成熟DCs,随后用不同炎症因子的组合使抗原加载DCs激活/成熟而完成的。重引入的DCs应当迁移至引流淋巴结,在其中它们起动填充(prime)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DC-起动的(primed)T淋巴细胞,尤其是CTLs,接着移至肿瘤位点,在其中它们随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然而,临床中,在患者自己的体内处理即自体情况下,DCs很耗时且使患者暴露于增大的感染风险中。另外,其中用肿瘤抗原脉冲触发DCs并激活到有效递呈肿瘤抗原的迁移性DCs的处理程序是冗长的。第二种主要的策略,它绕开了迁移性DCs来源的患者体内增殖的需要,该策略包括给予肿瘤抗原,包括已辐照的同种异体肿瘤细胞,或编码肿瘤抗原的质粒,使其进入完整正常组织中,包括皮下或肌内注射。肿瘤抗原辅以所谓的佐剂,目的在于引发DC-介导的体内免疫反应。最常见地,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或编码这些因子的质粒,和/或DC-成熟因子例如如肿瘤坏死因子a (TNF-α ),和/或TLR激动剂可用作佐剂。然而,给予外源肿瘤抗原是个繁冗的程序。第三种主要策略,也绕开了在第一种主要策略中所包括的迁移性DCs来源的患者体内增殖的需要,并进一步绕开了第二种主要策略中所包括的外源肿瘤抗原的需要,涉及直接注射进入肿瘤中的一种佐剂。因此,佐剂旨在体内靶向确定DCs而患者的肿瘤作为肿瘤相关抗原的来源。已经测试的佐剂与第二种主要策略中描述的那些类似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或编码这些因子的质粒,和/或DC-成熟因子例如TNF-a,和TLR激动剂。然而,因为死亡数量不足,可行的肿瘤可能是用于补充未成熟DCs的肿瘤相关抗原的贫瘠来源,优选地由激动剂诱导,肿瘤细胞可以被这些DCs吞噬。所有上述三种策略均已在人类肿瘤患者中进行了测试,但仅取得有限成功。因此,明显的需要一种更有效的免疫疗法和改善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专利技术简述相应地,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能够产生高水平所期望的趋化因子和白介素(IL-12)的促炎成熟树突细胞,一种包含这种促炎树突细胞的组合物,一种生产这种促炎树突细胞的方法,所述促炎树突细胞或所述组合物作为药物的用途,以及所述树突细胞或所述组合物用于治疗癌症的用途,来更好地试图单独地或以任何形式组合,来克服现有技术中上文所识别的缺陷,并解决至少上述一种问题。因此,在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过用聚胞苷酸钠盐(poly-I :C)、雷西莫特(R848)和干扰素-Y (IFN-y)的物质处理从而被刺激至体内成熟的促炎树突细胞(DC)。在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基于第一个方面的促炎性DC和外周血液单核细胞(PBMCs)的组合物。在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产基于第一个方面的促炎性DC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外周血液单核细胞(PBMCs)、从所述PBMCs中分离单核细胞、从所述单核细胞中产生未成熟DCs (iDCs)、以及通过将poly-I:C、R848和IFN-y添加到iDCs中诱导iDCs的成熟,从而获得促炎性DC的步骤。在第四个方面,提供了生产基于第二个方面的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外周血液单核细胞(PBMCs)、获得基于第一个方面的促炎性DC,以及混合所述PBMCs和所述促炎性成熟DC的步骤。在第五个方面,提供了基于第一个方面的促炎性DC或第二个方面的组合物用作药物的用途。在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第一个方面的促炎性DC或第二个方面的组合物,在不同于促炎性成熟DC或PBMCs的来源的个体中用作药物的用途。在第七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第一个方面的促炎性DC或基于第二个方面的组合物,用于治疗癌症的用途。在第八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第一个方面的促炎性DC,或基于第二个方面的组合物,在不同于促炎性成熟DC或PBMCs的源头的个体中用作治疗癌症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限定于从属权利要求中。本专利技术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地方在于它产生高水平的期望的细胞因子,例如趋化因子(c-x-c motif)配体9 (CXCL9),又知为MIG、C-C motif趋化因子3 (CCL3),又知为巨噬细胞促炎蛋白α (ΜΙΡ-Ια),去除活性刺激后的肿瘤坏死因子a (TNF- a ), IL- I β,和IL-12,因此是适宜使用的,例如可通过注射,在无外源性成熟刺激因子存在的情况下。当对患者以同种异体方式,即患者不同于贡献用于创造促炎性DC产生的促炎性DC、或PBMCs的供者,进行瘤内注射时,这种促炎性DC将激活患者自身的DCs从而它们发展成肿瘤负载的迁移性DCs。这种效果是由于注射促炎性DC产生大量期望的细胞因子和IL-12,包括DC、NK细胞和记忆T细胞补充趋化因子MIP-I a /CCL3, NK细胞和记忆T细胞补充趋化因子MIP-I a /CCL9,以及NK激活趋化因子IL-12的组合的能力。此外,成熟DCs例如促炎性成熟DC,与未成熟DCs相比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通过细胞-细胞接触而加强NK细胞激活。这一促炎性DC的事实不受外源的强烈激活,例如成熟的影响,因子是有利的,因为在肿瘤中强烈的外源激活因子的存在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2.10 SE 1050133-6;2010.02.10 US 61/303,1531.一种促炎树突细胞(DC),其已由聚肌胞-聚胞苷酸钠盐(poly-I:C)雷西莫特(R848)和干扰素Y (IFN-Y)的物质处理从而刺激至体内成熟。2.根据权利要求I的促炎成熟DC,其已进一步用选自由干扰素a(IFN-a)、白介素I、beta (IL-1 &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_ a )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物质刺激。3.根据权利要求I或2的促炎成熟DC,在撤去刺激后的24小时期间产生至少25000pgIL-12/mL/106 细胞,至少 IOOOOOpg CXCL9/mL/106 细胞,以及至少 40000pg CCL3/mL/106 细胞。4.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的促炎成熟DC,在撤去刺激后的24小时期间进一步产生至少 2000pg TNF- a /mL/106 细胞,以及至少 500pg IL-I ^ /mL/106 细胞。5.包含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的促炎成熟DC和外周血液单核细胞(PBMCs)的组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5的组合物,进一步包含一种超级抗原。7.—种生产根据权利要求I至4的任意一项促炎成熟DC的方法(10),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11)外周血液单核细胞(PBMCs) 101 ; 从所述PBMCs 101中分离(12)出单核细胞102 ; 从所述单核细胞102中产生(13)未成熟DCsl03 ; 通过向iDCs 103中添加激活-诱导剂poly-I:C,R848和IFN-Y而诱导(14) iDCsl03的成熟过程,从而获得促炎成熟DC (104)。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iDCs(103)的成熟的诱导(14)进一步包含添加至少一种选自由IFN- a、IL-I P和TN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历克斯·卡森·帕拉本·安德森安娜卡琳·沃尔格伦
申请(专利权)人:伊穆尼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