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辊轧机的控制方式,特别是关于伴随控制参数变更的多变量控制系统的稳定化。本专利技术涉及辊轧控制系统,特别是有关控制模型的自适应修正。本专利技术涉及辊轧机的控制,特别是关于板厚和张力的优先控制。本专利技术涉及辊轧机控制装置,特别是关于可提高板厚精度的前馈控制方式。本专利技术与最佳伺服系统构成的多变量控制的辊轧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关。以往技术方面,第一,辊轧机的控制可以区分为调定控制以及对由此所定的稳定状态(动作点)产生的偏差进行处理的DDC(直接数控)两种。在非线性较强且动作点经常会变化的辊轧机工艺流程中,经常实施调定控制以决定动作点,并在其动作点附近将控制对象做成线性近似(模型化),为了取得所希望的板厚数值对传动机构的控制指令进行计算。关于这种调定控制,例如社团法人日本钢铁协会发行(S59年9月)《钢板轧制的理论和实际(p283-294)》中已有详细论述。采用调定计算取得的控制指令等设定值与占轧制时间大半的最高速度状态下的运转(稳定运转)相对应。但是,在实际轧制加工中,会产生加速·减速运转以及干扰等,使其实际的轧制状态(计测值)与设定值之间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轧机控制方法,是根据调定计算各自变更控制参数的指令值(目标值)时,为消除该指令值和以所定周期测量的控制量的偏差而决定操作量,从而控制成所要求的板厚的辊轧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用上述所定周期测量轧制工艺流程的多个状态量时,对各状态量求出与上次值之间的状态差分值,再将此状态差分值和作为上述控制参数之一的状态量反馈系数相乘,计算出状态反馈系统的操作量偏差;在各个上述所定周期中,对根据上述调定计算方式输出的先行指令值和/或作为干扰之一测量的送入侧板厚等的各预测值,求出与上次值之间的预测差分值并在控制时点前依次进行存贮,再将控制时点及其以后(未来)的多个工序的预测差分值和作 ...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山恭纪,渡引高重,吉健一,藤裕,田隆,柏木俊之,服部哲,中谷健治,诸泰男,陈哲,李相吉,金炯,崔秉兆,李植,金度亨,韩光熙,吴祥敦,林幸,朴淳基,金荣奎,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有限公司,日立信息及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浦项综合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