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69045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5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方法及其装置。该发明专利技术是集成ECAP技术和ARB技术,具体工艺包括:试样与冲头、模具同时预热至挤轧温度后,再施加挤压力,使试样完全通过非等通道转角挤轧装置的通道转角处,试样在产生剪切变形的同时产生压缩变形,完成第一道次挤轧工艺;将试样沿长度方向切成L1/L2份,置于Ⅰ通道中,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多道次挤轧变形。本装置的模具设有两个相交且非等截面的Ⅰ通道和Ⅱ通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集成了ECAP技术和ARB技术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该工艺流程短、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可广泛用于纯金属、合金等金属材料加工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的塑性加工
,具体是指ー种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剧塑性变形技术(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简称SPD),具有强烈的晶粒细化能力,可以直接将材料的内部组织细化到亚微米乃至纳米级,已经被国际材料学界公认为是制备块体纳米和超细晶材料的最有前景的方法。近些年,剧塑性变形技术飞速发展,主要有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累积叠轧(ARB)、高压扭转(HPT)、往复挤压(CEC)等技术,其中 ECAP技术是利用由两个相交且等截面的通道所组成的模具来使金属获得大的纯剪切变形,试样变形前后的形状和尺寸不发生变化,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需要进行较多道次来累积应变量制备超细晶材料,且对于某些材料,如镁合金,在多道次的变形后会出现织构弱化现象,导致材料強度下降。而ARB技术是针对板材进行多道次轧制,对材料实施压缩变形,从而提高材料性能,但在该エ艺下材料所受的应力状态较差,容易发生边裂,而且随着压向量的増加材料尺寸相应减小,故其总应变量将受限制。集成上述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和累积迭轧技术的优点,针对材料实行既具有剪切变形又具有压缩变形的非等通道转角挤轧的剧塑性变形技术迄今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集成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和累积迭轧技术,提出一种通过利用ー个主要包括设有两个相交且非等截面通道的模具的挤轧装置,使材料在产生剪切变形的同时产生压缩变形的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方法,该方法(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and Compression, ECAP-C)エ艺流程短、效率高、成本低,通过该技术变形获得的材料具有高的強度和塑性。本专利技术的另ー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方法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干它是集成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和累积迭轧技术,具体步骤及其エ艺条件包括( I)单道次高应变量挤轧变形首先将所需尺寸的试样与冲头、模具同时预热,预热至挤轧温度后,保温10 30min,再施加挤压力,使试样完全通过非等通道转角挤轧装置的通道转角处,试样在产生剪切变形的同时产生压缩变形,完成第一道次挤轧エ艺;(2)多道次高累积应变量挤轧变形将上一道次变形后的试样沿长度方向切成L1Zl2份,沿厚度方向叠好后置于I通道中,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多道次挤轧变形;所述L1Zl2为非等通道转角挤轧装置的两个相交且非等截面的通道的厚度之比。所述的挤轧温度不高于材料的再结晶温度。所述非等通道是指该装置的模具设有两个相交且非等截面的I通道和II通道,I通道与模具上端面垂直,II通道与I通道形成夹角;I通道与II通道的宽度W相同,而I通道的厚度L1大于II通道的厚度L2,且L1为L2的整数倍;装置与压机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模具中的侧板与凹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模具通过压板、螺栓、底座与压机下缸固定连接;圆盘中心开有螺纹孔和中心通孔,冲头通过过渡配合嵌入圆盘的中心通孔内,并与压机上缸固定连接。所述I通道和II通道形成的夹角,其内角O为90° 160°,外角屯为0° 45°,其I通道上端ロ开有45° 75°的倒角。 所述I通道横截面与冲头横截面尺寸一致且中心轴重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I、本专利技术集成ECAP技术和ARB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优势,实现了每道次对材料同时进行剪切变形和压缩变形,改善了材料变形时所受的应カ状态,防止材料出现边裂,提高了单道次应变量,实现少道次高累积应变量,提高了晶粒细化能力,缩短エ艺流程,实现多道次的挤乳后,材料仍能够保持闻的强度和闻的塑性,从而获得超细晶闻性能的材料。2、本专利技术材料所受应カ状态好,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对材料进行变形而不致材料发生边裂或断裂,避免过高温度下晶粒长大对剧塑性变形细化晶粒能力的遏制,从而更有效地细化晶粒,提闻细化晶粒能力的极限。3、实现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方法的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冲头通过过渡配合嵌入于圆盘的中心通孔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与压机上缸成一整体,确保了冲头与I通道中心轴重叠,且在I通道上端ロ开ー个45° 75°的倒角,使冲头对试样施力的情况下,在I通道内运动时通过倒角过渡,保证冲头在模具内的顺利运行,避免了冲头与I通道ロ发生偏差,延长模具和冲头的寿命。4、本专利技术エ艺流程短、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该エ艺可广泛用于纯金属、合金等金属材料加工领域。附图说明图I为ー种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装置的模具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ー种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装置的冲头与圆盘安装示意图主视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如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I :本专利技术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方法是集成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和累积迭轧技术,并专门为实现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方法设计了一种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装置,如图I所示。该装置的模具部分如图2、3所示,所述非等通道是指该装置的模具设有两个相交且非等截面的I通道6和II通道9,I通道6与模具上端面垂直,II通道9与I通道6形成夹角,其通道内角0=90°,外角屯=0°。I通道6与II通道9的宽度W相同,W为50mm,而I通道6的厚度L1大于II通道9的厚度L2,且L1为L2的整数倍IVL2=2,L1=ZOmm ;所述I通道6横截面与冲头5横截面尺寸一致且中心轴重叠,其I通道6上端ロ开有45° 75°的倒角。装置与压机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模具中的侧板2与凹模3之间通过螺栓I固定,模具通过压板7、螺栓8、底座10与压机下缸固定连接。图4为ー种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装置的冲头与圆盘安装示意图主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圆盘4中心开有螺纹孔11和中心通孔12,冲头 5通过过渡配合嵌入圆盘4的中心通孔12内,并与压机上缸固定连接。选用金属材料为铸态Mg-Li-Al合金,其晶粒较粗大,且分布不均,晶粒尺寸为200 600 u m。该铸态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伸长率为42%,抗拉强度为137. 5MPa,显微硬度为 59. 2HV。以长度50mm、宽度W = 50mm、厚度L1=ZOmm的Mg-Li-Al合金板材作为试样,其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方法的具体步骤及其エ艺条件如下( I)单道次高应变量挤轧变形将待挤轧试样在模具进ロ处由冲头5推入I通道6中,将试样与冲头5和模具ー起进行预热,预热至挤轧温度T=150°C,即为该材料的再结晶温度。保温20min,在通道内部涂抹润滑油,再施加挤压カ,在挤压カ的作用下,试样从I通道6进入II通道9,通过非等通道转角挤轧装置的通道转角处时,产生剪切变形与压缩变形,直到试样全部被压入II通道9中,完成第一道次挤轧エ艺。(2)多道次高累积应变量挤轧变形将上一道次变形后的试样沿长度方向切成1^/12=2份,沿厚度方向叠好后置于I通道6中,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多道次挤轧变形。本实施例所得材料的力学性能如表I所示。表I ^模具结构參数[ エ艺參数 [材料力学性能 L1ZL2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集成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和累积迭轧技术,具体步骤及其工艺条件包括:(1)单道次高应变量挤轧变形首先将所需尺寸的试样与冲头、模具同时预热,预热至挤轧温度后,保温10~30min,再施加挤压力,使试样完全通过非等通道转角挤轧装置的通道转角处,试样在产生剪切变形的同时产生压缩变形,完成第一道次挤轧工艺;(2)多道次高累积应变量挤轧变形将上一道次变形后的试样沿长度方向切成L1/L2份,沿厚度方向叠好后置于Ⅰ通道中,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多道次挤轧变形;所述L1/L2为非等通道转角挤轧装置的两个相交且非等截面的通道的厚度之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集成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和累积迭轧技术,具体步骤及其エ艺条件包括 (1)单道次高应变量挤轧变形 首先将所需尺寸的试样与冲头、模具同时预热,预热至挤轧温度后,保温10 30min,再施加挤压力,使试样完全通过非等通道转角挤轧装置的通道转角处,试样在产生剪切变形的同时产生压缩变形,完成第一道次挤轧エ艺; (2)多道次高累积应变量挤轧变形 将上一道次变形后的试样沿长度方向切成IVL2份,沿厚度方向叠好后置于I通道中,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多道次挤轧变形;所述L1ZL2为非等通道转角挤轧装置的两个相交且非等截面的通道的厚度之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轧温度不高于材料的再结晶温度。3.一种非等通道转角挤轧剧塑性变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等通道是指该装置的模具设有两个相交且非等截面的I通道(6)和II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志新林楷王芬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