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66679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18:14
一种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它包括热交换器、热电模块串联组、冷却水箱、分流器、集流器、流量调节阀、夹紧装置、热电耦及连接附件。热交换器进气口与发动机排气管通过分流器相连通,热交换器出气口与排气管尾管通过集流器相连通,分流器进气口和集流器出气口之间并联着联通尾气连接管,在并联连接管中设有流量调节阀;热电模块串联组高温端紧贴在热交换器表面,热电模块串联组低温端紧贴冷却水箱表面,热电耦粘贴在热交换器和冷却水箱表面。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通过夹紧装置夹紧。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中热电模块产生的电力为汽车附件和蓄电池等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进行发电,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燃油利用率和经济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电转换装置,具体涉及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仅在30%左右,但随尾气排放掉的能量约占发动机总能量的40 %,造成大量能量的浪费,因此对汽车尾气进行再次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构建尾气余热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尾气余热来提高能量回收率和发电量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技术主要研究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实现 利用汽车发动机排出的尾气余热进行发电,为汽车附件提供电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它包括热交换器、热电模块串联组、冷却水箱、流量调节阀、分流器、集流器、热电耦以及夹紧装置;其热交换器进气口与发动机尾气管通过所述的分流器相连通,热交换器出气口与排气管尾管通过所述的集流器相连通,在所述的分流器进气口和集流器出气口之间并联联通一尾气连通管,且在并联尾气连通管中设有流量调节阀控制流量以调节热交换器表面温度;热电模块串联组高温端紧贴在热交换器表面,热电模块串联组低温端紧贴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水箱表面,所述的热电耦粘贴在热交换器和冷却水箱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热交换器(5)、热电模块串联组(11)、冷却水箱(6)、流量调节阀(3)、分流器(4)、集流器(22)、热电耦(20)以及夹紧装置;其热交换器进气口与发动机尾气管通过所述的分流器相连通,热交换器出气口与排气管尾管通过所述的集流器相连通,在所述的分流器进气口和集流器出气口之间并联联通一尾气连通管,且在并联尾气连通管中设有流量调节阀控制流量以调节热交换器表面温度;热电模块串联组高温端紧贴在热交换器表面,热电模块串联组低温端紧贴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水箱表面,所述的热电耦粘贴在热交换器和冷却水箱表面,所述夹紧装置将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夹紧成为一...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热交換器(5)、热电模块串联组(11)、冷却水箱(6)、流量调节阀(3)、分流器(4)、集流器(22)、热电耦(20)以及夹紧装置;其热交換器进气ロ与发动机尾气管通过所述的分流器相连通,热交換器出气ロ与排气管尾管通过所述的集流器相连通,在所述的分流器进气口和集流器出气ロ之间并联联通一尾气连通管,且在并联尾气连通管中设有流量调节阀控制流量以调节热交換器表面温度;热电模块串联组高温端紧贴在热交換器表面,热电模块串联组低温端紧贴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水箱表面,所述的热电耦粘贴在热交換器和冷却水箱表面,所述夹紧装置将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夹紧成为一体。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尾气入口管(I)分别与尾气连通管(2)和分流器(4)焊接连接,排气管尾管(16)分别与尾气连通管(2)和集流器(22)焊接连接,流量调节阀(3)装在尾气连通管(2)入口处。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热交換器(5)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分流器(4)和集流器(22)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电模块串联组的连接方式,布置位置相对的热电模块串联组(11)的单热电模块正极引脚(13)与单热电模块负极引脚(14)相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各热电模块之间通过正负引脚错开分别连接形成各组热电模块之间串联组,各组热电模块相互串联连接。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热交換器表面涂有ー层导热硅胶,热电模块组热端均匀粘贴在导热硅胶表面。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组热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亚东王计广叶冰清唐新峰白洁彭杨陈珊佟乃强詹卫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