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液压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263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速液压油缸。所述高速液压油缸包括缸筒、前盖、活塞、活塞杆和前法兰,其特征是:所述液压油缸还包括一个将液压油排放到各分支系统的密封式分油后法兰盘,分油式后法兰盘与缸筒后端通过螺栓密封连接,在分油后法兰盘上分别开设有进油孔、回油孔、测压口、油缸进油口、油缸回油口,分油后法兰盘与油缸的前盖通过钢管直接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油液单向流通,减轻了油液在油管中的来回震动,降低了油液的温度,具有油缸往复运动速度快、噪音低、效率高、油温低、经久耐用等特点。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能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环保理念先进,同时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与规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油缸,特别是ー种普遍适用于各种液压机械的高速液压油缸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型态、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转型,人民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需求也在不断的攀升,时至今日,各种产品的快速生产已是功不可求。大量使用各种不同种类的,不同类型的,不同性质的机械生产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人民劳动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液压技术是ー种研究以密封容器中受压液体为传动介质,来实现能量的转换与控制的技术。对于机械传动而言,是ー种新型的技术,随着原子能科学、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近些年来,液压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例如工程机械与物料搬运设备(汽车起重机,叉车),各种机床(车,磨,铣床),塑料加工机械(压缩成型机,中空吹塑机),汽车(轿车,垃圾车),金属材料设备(轧钢机,制管机械),金属二次加工设备与鋳造机械(折弯机,压铸机),农业机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船舶(甲板机械,舵机),等其他设备(军用设备,水电设备,医疗机械等)。虽然目前的市场上的各种液压设备已经进行着很好的运转,但由于其液压系统大多都是采用油液来回往返循环供油,油管一直在往返输送油液,对液压系统造成很大的震动成而造成高温。对油液的稳定有极大的影响,油温的升高直接影响系统的运作速度和产品的生产进度;而且当油温的升高对油液的损耗增大时,系统的效率就会随之降低,温度随之升高,进ー步造成执行机构速度的不稳定,可能引起控制失灵、元件的损坏,甚至更有可能因油液的泄漏而引起元件失灵、失效,以至损坏机件,导致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不能正常的工作,重则引起火灾,造成人员的意外伤害等安全生产事故。同时,现有液压油缸的噪音也是其缺点之一,不仅影响工作环境,而且对人体有所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油液的单向流通的高速液压油缸,減少了多条油路通道,降低油液冷却周期,对油温的降低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而且避免了油液往返运动时油管造成的震动,也降低了液压系统的噪音,而且提高速度和效率、增加产量。所述ー种高速液压油缸包括油缸、前盖、活塞、活塞杆和前法兰,其特征是所述液压油缸还包括一个将液压油排放到各分支系统的密封式分油后法兰盘,分油后法兰盘与油缸后端通过螺栓密封连接,在分油后法兰盘上分別开设有进油孔、回油孔、测压ロ、油缸进油ロ、油缸回油ロ,其中进油孔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内部自卸油功能与回油孔连通,测压ロ与进油孔或回油孔连通,进油孔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分别与油缸进油口和油缸回油ロ连通;分油后法兰盘与油缸的前盖通过钢管直接导通。所述分油后法兰盘、油缸、前盖和前法兰之间通过连接杆紧固连接。本技术油液单向流通,没有了油液在油管中的来回流动,降低了油液的温度,是专为液压设备提供的ー种核心的高速运动液压系统,具有油缸往复运动速度快、噪音低、效率高、油温低、经久耐用等特点。使用本技术产品能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环保理念先迸,同时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与规范。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油后法兰盘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与液压系统结合的原理图。图中1_分油后法兰盘,1-1-进油孔,1-2-回油孔;1-3_测压ロ,1-4-油缸进油ロ,1-5-油缸回油ロ,1-6-电磁阀连接A孔,1-7-电磁阀连接B孔,1-8-电磁阀连接P孔,1-9-电磁阀连接T孔,2-油缸,3-前盖,4-前法兰,5-活塞杆,6-连接杆,7-活塞,8-导油管,9-紧固螺丝,10-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1-A电磁阀,10-2-B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ー步说明,图1、2、3中,ー种高速液压油缸包括油缸2、前盖3、活塞7、活塞杆5和前法兰4,其特征是所述液压油缸还包括ー个将液压油排放到各分支系统的密封式分油后法兰盘I,分油后法兰盘I与油缸2后端通过螺栓密封连接,在分油后法兰盘I上分別开设有进油孔1-1、回油孔1-2、测压ロ 1-3、油缸进油ロ 1-4、油缸回油ロ 1-5,其中进油孔1-1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内部自卸油功能与回油孔1-2连通,测压ロ 1-3与进油孔或回油孔连通,进油孔1-1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分别与油缸进油ロ 1-4和油缸回油ロ 1-5连通;分油后法兰盘I与油缸的前盖3通过导油管8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不通电时,进油孔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内部自卸油功能与回油孔1-2连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A电磁阀工作时,分油式后法兰进油孔1-1和油缸进油ロ 1-4相通,油缸前进,回油孔1-2回油;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的B电磁工作时,分油式后法兰进油孔1-1和油缸回油ロ 1-5相通,油缸前进,回油孔1-2回油。所述分油后法兰盘I、油缸2、前盖3和前法兰4之间通过连接杆6紧固连接。其作用是把液压系统的油液,通过分油式后法兰利用电磁换向阀A,B换向,能快速的把油液输送到油缸,让油缸实现快速动作。如图4、5,本技术的油缸进油ロ 1-4、油缸回油ロ 1-5通过ー个三位四通的电磁换向阀10来控制油液的运动方式形成闭合的回路,完成油液的循环流通。在三位四通的电磁换向阀10没有通电的情况下,油液通过分油后法兰盘I上的进油孔1-1进油,通过回油孔1-2回油;当三位四通的电磁换向阀10的A电磁阀10-1通电后,液压泵供油到分油后法兰盘I上的进油孔1-1进油,然后流向油缸进油ロ 1-4,活塞杆5运动再从油缸回油ロ1-5回油后通过回油孔1-2流回到油箱;当三位四通的电磁换向阀10的B电磁阀10-2通电后,液压泵供油到分油后法兰上的进油ロ 1-1进油,油液流向油缸回油ロ 1-5,活塞杆返回再从油缸进油ロ 1-4回油后通过回油孔1-2回油到油箱,完成ー个工作行程。分油后法兰盘I与前盖3之间通过导油管8,完成油缸2中油液的传递。本技术采用精密液压缸体和法兰式油块直接组成,且速度快,低能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液压油缸,包括油缸(2)、前盖(3)、活塞(7)、活塞杆(5)和前法兰(4),其特征是:所述液压油缸还包括一个将液压油排放到各分支系统的密封式分油后法兰盘(1),分油后法兰盘(1)与油缸(2)后端通过螺栓密封连接,在分油后法兰盘(1)上分别开设有进油孔(1?1)、回油孔(1?2)、测压口(1?3)、油缸进油(1?4)、油缸回油口(1?5),其中进油孔(1?1)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内部自卸油功能与回油孔(1?2)连通,测压口(1?3)与进油孔或回油孔连通,进油孔(1?1)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分别与油缸进油(1?4)和油缸回油口(1?5)连通;分油后法兰盘(1)与油缸的前盖(3)通过导油管(8)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高速液压油缸,包括油缸(2)、前盖(3)、活塞(7)、活塞杆(5)和前法兰(4),其特征是所述液压油缸还包括一个将液压油排放到各分支系统的密封式分油后法兰盘(1),分油后法兰盘(I)与油缸(2)后端通过螺栓密封连接,在分油后法兰盘(I)上分别开设有进油孔(1-1)、回油孔(1-2)、测压ロ(1-3)、油缸进油(1-4)、油缸回油ロ(1-5),其中进油孔(1-1)通过三位四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波王文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文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