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卷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6083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卷放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材卷放装置,其包括有上壳体、下壳体、涡卷弹簧、线材、转动组件,上壳体与下壳体互相扣合,转动组件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活动卡榫,下壳体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转动组件的底部开设有可供活动卡榫运动的平面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平面轨道,平面轨道的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之间并没有设置高低台阶,使活动卡榫在平面轨道内运动时,声音很小,从而可消除声音干扰、降低摩擦力;其中,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之间设置有可供活动卡榫卡设定位的第一定位处和第二定位处,从而实现双定位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使线材在伸展或收缩时的定位更加精准,而且可以平衡分散转动组件长时间定位时容易偏转的情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卷放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线材卷放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有线耳机、鼠标、键盘、充电器等器材必须通过数据传输线等线材以获得信息、传输信息或供电,又或者钥匙圈、文具、饰物等通过连接简单的线材而进行收放。早期,上述线材通常为绕卷或不规则的收集方式,然而,往往由于线材凌乱而相互缠绕,而令使用时产生不顺遂,从而,有很多的设计者,相继在此类线材的收、放功能上,设计了相当多的结构与产品;此类产品主要是以一种涡卷弹簧为主体,通过涡卷弹簧的卷动弹力,使得线材依据螺旋路径或环向路径产生收卷,而在拉出使用时,凭借涡卷弹簧的外张卡掣力,致使拉出线材的作动,略为受到牵制,但该牵制力仍然轻易可以克服,因此使得此类线材在收、卷皆有一个轨迹路径,以及施力的节制,故可顺遂地卷收与拉出线材。 如中国专利号为200620116285. 6公开的一种单自由端的线材卷放器,以及中国专利号为200620116284. I公开的一种双自由端的线材卷放器,其原理是,当线材被使用者拉动时,滚珠即于转动体的各弧轨间,随着线材的伸展及收缩而进行运动。但是,现有技术中线材卷放装置的转动体的弧轨具有高低台阶,因而滚珠在各弧轨间运动时,会发出一定的声音而造成使用干扰;而且,这种线材卷放装置的转动体的弧轨通常只具有单定位的功倉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消除声音干扰、降低摩擦力、具有双定位功能的线材卷放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一种线材卷放装置,它包括有上壳体、下壳体、涡卷弹簧、线材、用于绕设所述线材且压逼所述涡卷弹簧的转动组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互相扣合,所述涡卷弹簧固定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转动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的活动卡榫,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活动卡榫匹配的限位槽,所述转动组件的底部开设有可供所述活动卡榫运动的平面轨道,所述平面轨道包括内圈轨道、外圈轨道,所述内圈轨道与所述外圈轨道之间设置有可供所述活动卡榫卡设定位的第一定位处和第二定位处。较佳地,所述活动卡榫包括“U”型件、卡榫件,所述卡榫件位于所述“U”型件弧道的中央处,且所述卡榫件卡接于所述平面轨道内;所述限位槽为与所述“U”型件匹配的“U”型槽,所述“U”型件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以令所述转动组件可通过所述平面轨道带动所述卡榫件而带动所述“U”型件在所述限位槽内运动。较佳地,所述“U”型件两端尾部的厚度小于所述“U”型件中央处的厚度。较佳地,所述“U”型件的两端尾部为平滑的倾斜面。较佳地,所述线材卷放装置还设置有用于手动锁住所述转动组件的安全卡掣。具体地,所述安全卡掣为通过锁住所述活动卡榫而锁住所述转动组件的安全卡掣。 更具体地,所述安全卡掣为“U”型活动卡件,在所述“U”型活动卡件置于所述限位槽时而锁住所述活动卡榫。其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有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上卡件、中间卡件、转动体,所述上卡件成型有用于卡住所述涡卷弹簧的凸起块,所述中间卡件成型有用于绕设所述线材的凸起卡块,所述平面轨道位于所述转动体的底部。其中,所述下壳体的内侧中央处成型有轴杆,所述转动组件通过所述轴杆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轴杆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卡设固定所述涡卷弹 簧的嵌置槽。其中,所述转动体的底部是通过向下凸起有中央凸块、边缘凸块、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而组成所述平面轨道,所述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围绕于所述中央凸块的周围,所述第一定位处位于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之间,所述第二定位处位于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三凸块之间,所述边缘凸块位于所述内圈轨道与所述外圈轨道的交界处。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平面轨道,平面轨道的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之间并没有设置高低台阶,使活动卡榫在平面轨道内运动时,声音很小,从而可消除声音干扰、降低摩擦力;其中,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之间设置有可供所述活动卡榫卡设定位的第一定位处和第二定位处,从而实现双定位功能,双定位功能不仅可以使线材在伸展或收缩时的定位更加精准,而且可以平衡分散转动组件长时间定位时容易偏转的情况。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I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I的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I的活动卡榫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I在初始状态时卡榫件在转动体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a、图5b是本技术实施例I在初始状态时至伸展状态时卡榫件在转动体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I在伸展状态时卡榫件定位于第一定位处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I在伸展状态时卡榫件定位于第二定位处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8a、图8b是本技术实施例I在定位状态时至伸展状态时卡榫件在转动体中的两种运动轨迹示意图。图9a、图9b是本技术实施例I在自动收线状态时卡榫件在转动体中的两种运动轨迹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2在“U”型活动卡件顶住活动卡榫时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2在“U”型活动卡件置于限位槽外时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分解示意图。在图I 12中包括有I——上壳体、2——下壳体、21——限位槽、22——轴杆、221——嵌置槽、3——涡卷弹簧、4——线材、5——转动组件、51——上卡件、511——凸起块、52——中间卡件、521——凸起卡块、53——转动体、531——中央凸块、532——边缘凸块、533——第一凸块、534——第二凸块、535——第三凸块、6——活动卡榫、61——“U”型件、611——倾斜面、62——卡榫件、7——平面轨道、71——内圈轨道、72——外圈轨道、81——第一定位处、 82——第二定位处、9——安全卡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I本技术的一种线材卷放装置,如图I 3所示,其包括有上壳体I、下壳体2、涡卷弹簧3、线材4、用于绕设线材4且压逼涡卷弹簧3的转动组件5,上壳体I与下壳体2互相扣合,涡卷弹簧3固定于上壳体I与下壳体2之间,转动组件5可转动地安装于上壳体I与下壳体2之间,转动组件5与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的活动卡榫6,下壳体2的内侧开设有与活动卡榫6匹配的限位槽21,转动组件5的底部开设有可供活动卡榫6运动的平面轨道7,平面轨道7包括内圈轨道71、外圈轨道72,内圈轨道71与外圈轨道72之间设置有可供活动卡榫6卡设定位的第一定位处81和第二定位处82。在线材4绕设于转动组件5且活动卡榫6位于外圈轨道72、卡设于第一定位处81或第二定位处82时(即初始状态),当使用者通过拉动线材4而使转动组件5转动,则活动卡榫6从外圈轨道72进入内圈轨道71,并一直在内圈轨道71运动,直至使用者停止拉动线材4并松手时,会由于涡卷弹簧3的卷动弹力使活动卡榫6卡设于第一定位处81或第二定位处82,从而具有定位功能,使得使用者可以拉出合适的线材4长度,此时,当使用者再拉动线材4时,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使用者再拉动线材4为较长,令到活动卡榫6脱离第一定位处81或第二定位处82并从外圈轨道72进入内圈轨道71,则同理,直至使用者停止拉动线材4并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材卷放装置,它包括有上壳体、下壳体、涡卷弹簧、线材、用于绕设所述线材且压逼所述涡卷弹簧的转动组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互相扣合,所述涡卷弹簧固定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转动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的活动卡榫,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活动卡榫匹配的限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的底部开设有可供所述活动卡榫运动的平面轨道,所述平面轨道包括内圈轨道、外圈轨道,所述内圈轨道与所述外圈轨道之间设置有可供所述活动卡榫卡设定位的第一定位处和第二定位处。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线材卷放装置,它包括有上壳体、下壳体、涡卷弹簧、线材、用于绕设所述线材且压逼所述涡卷弹簧的转动组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互相扣合,所述涡卷弹簧固定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转动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的活动卡榫,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活动卡榫匹配的限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的底部开设有可供所述活动卡榫运动的平面軌道,所述平面軌道包括内圈轨道、外圈轨道,所述内圈轨道与所述外圈轨道之间设置有可供所述活动卡榫卡设定位的第一定位处和第二定位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材卷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榫包括“U”型件、卡榫件,所述卡榫件位于所述“U”型件弧道的中央处,且所述卡榫件卡接于所述平面轨道内;所述限位槽为与所述“U”型件匹配的“U”型槽,所述“U”型件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以令所述转动组件可通过所述平面轨道带动所述卡榫件而带动所述“U”型件在所述限位槽内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材卷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件两端尾部的厚度小于所述“U”型件中央处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材卷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件的两端尾部为平滑的倾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材卷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达电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力展科技有限公司陈益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