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管桩制造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59522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桩制造设备,用于将混凝土料输送至管桩模内进行混凝土管桩制造,包括输送管道、驱动装置、称重装置和控制装置。该输送管道用于将混凝土料输送到该管桩模;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管桩模在该输送管道的延伸线上作往返运动;该称重装置用于实时测量布料时该管桩模的动态重量Gx;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该动态重量Gx及该管桩模的预设重量阈值Gi控制该管桩模的往返运动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混凝土管桩制造设备通过实时测量布料时所述管桩模的动态重量Gx,并根据该动态重量Gx及该管桩模的预设重量阈值Gi控制该管桩模的往返运动状态,对混凝土料的重量进行精确的监测和控制,使布料后的混凝土料均匀分布。(*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管桩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在制造管桩特别是制造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的过程中,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将端头板、钢筋骨架以及拉张装置安装在管桩模的下模体内;将该下模体放置于活动工作台上,其中,该活动工作台可定向往返运动且保证有 部分工作台始终位于搅拌站的正下方;向该下模体布料,当混凝土料布满该下模体后,合上上模体(即合模),其中,该下模体和该上模体形成管桩模;经过离心成型后拆掉管桩模,制成PHC管桩。其中,在布料的步骤中,由于布料的不均匀或布料时的惯性,混凝土料会洒落到下模体与上模体贴合的地方。因此在合模前,需要4 6个人清理这些洒落的混凝土料,这个过程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偏低,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而且还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这种采用手工的清理方法,存在清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合模后的管桩模密封不严,增加了成品的质量风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先合模,再通过相对地面往返移动的布料机架和输送管道往固定的管桩模一端的浇注通口输送混凝土料以进行布料的方式,此时,混凝土输送装置和输送管道设置在可沿布料机轨道运动的布料机架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混凝土料不规则洒落而导致生产效率偏低和成品质量风险的技术问题。但是,PHC管桩的长度一般为7 30米,搅拌站相对地面固定设置,此时,如果布料机架和输送管道作往返移动,那么,搅拌站往布料机架上混凝土输送装置输送混凝土料的料斗开口需沿着布料机架的移动方向的轴线上延伸,换句话说,就是需要设置7 30米长的料斗开口。这个方案带来的问题是,需要设置一个料斗开口 7 30的混凝土输送装置,或者设置7 30米长的搅拌站,显然,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另外一种方案就是,料斗开口与布料机架之间再通过转换机构进行输送混凝土料。这个方案需要进行二次输送,即混凝土料先通过转换机构输送到布料机架上,再通过布料机架上的输送管道输送进浇注通口,以在管桩模里面布料。显然,涉及的零部件增多,多次输送也将产生不可预测性的问题,譬如布料的重量无法精确控制,导致布料后混凝土料分布不均匀,制造的混凝土管桩密度不均匀等问题。如何解决由于布料时无法精确控制而导致布料后混凝土料分布不均匀,制造的混凝土管桩密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是本
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由于布料时无法精确控制而导致布料后混凝土料分布不均匀,制造的混凝土管桩密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管桩制造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制造设备,用于将混凝土料输送至管桩模内进行混凝土管桩制造,包括输送管道、驱动装置、称重装置和控制装置。该输送管道用于将混凝土料输送到该管桩模;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管桩模在该输送管道的延伸线上作往返运动;该称重装置用于实时测量布料时该管桩模的动态重量Gx;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该动态重量Gx及该管桩模的预设重量阈值Gi控制该管桩模的前进移动和/或后退移动,其中,该后退移动以预定步长进行。其中,该称重装置设于该驱动装置和管桩模之间,用于测量该管桩模和增加的混凝土料的动态重量Gx。其中,该称重装置设于该驱动装置的底部,用于测量管桩模、增加的混凝土料以及驱动装置的动态重量Gx,其中,Gm为该管桩模和驱动装置的初始总重量。 其中,该控制装置包括初始化单元、判断单元和处理单元。该初始化单元,用于初始设置预定最大步数n、该管桩模的初始总重量Gm以及该管桩模所需填充的混凝土料的总重量G ;该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该动态重量Gx和该预设重量阈值Gi的大小,以及判断该步长变量i是否小于预定最大步数n;该处理单元,用于当该动态重量&大于或等于该重量阈值Gi,且步长变量i小于预定最大步数n时,控制该驱动装置驱动该管桩模移动预定步长,当该动态重量Gx大于或等于该预设重量阈值Gi,且步长变量i不小于预定最大步数n时,控制该驱动装置驱动该管桩模退出布料;其中,第i次移动预定步长时该预设重量阈值Gi的计算式为 i^GG,=Gm+ ——n这里,步长变量i为I至n之间的自然数,预定最大步数n为自然数。其中,该混凝土管桩制造设备还包括混凝土输送装置,该混凝土输送装置与该输送管道相连接,用于将混凝土料输送入该输送管道,该混凝土输送装置和该输送管道均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其中,该混凝土管桩制造设备包括输送管道支撑架,该输送管道支撑架用于固定并支撑该输送管道。其中,该输送管道支撑架离该输送管道的出料端的距离大于该管桩模布料时的最大运动行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混凝土管桩制造设备通过实时测量布料时该管桩模的动态重量Gx,并根据该动态重量Gx及该管桩模的预设重量阈值Gi控制该管桩模的往返运动状态,对混凝土料的重量进行精确的监测和控制,使布料后的混凝土料均匀分布,且制造的混凝土管桩密度均匀。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混凝土管桩制造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是本技术混凝土管桩制造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3是本技术混凝土管桩制造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是本技术混凝土管桩制造设备的示意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是本技术混凝土管桩制造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I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凝土管桩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步骤S300中,利用输送管道将混凝土料输送到管桩模内进行布料。在本步骤中,该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混凝土输送装置相连接,另一端经管桩模的浇注通口进入到 管桩模的内腔中,特别是布料前,该输送管道的出料端接近于管桩模的内腔的末端(与浇注通口相异的端)。在本实施例中,该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混凝土泵和车载泵等;另外,本实施例采用先合模再进行布料的方式,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先进行布料再合模。在步骤S301中,实时测量布料时该管桩模的动态重量Gx0步骤S301可由一般的称重装置执行,通过实时地测量和监控布料过程中管桩模和已增加的混凝土料的重量,通过对混凝土料重量的控制以实现布料均匀的目的。在步骤S302中,根据该动态重量Gx控制驱动装置驱动该管桩模在输送管道的延伸线作后退移动。当然,步骤S300至步骤S302可同时进行,譬如一边布料,一边驱动管桩模匀速或变速地后退移动。在本步骤中,该延伸线指输送管道左右延伸所在的水平线,定义在输送管道的延伸线上作向混凝土输送装置(图3中标号为10的装置结构)靠近的动作为“前进”移动,在输送管道的延伸线上作远离混凝土输送装置的动作为“后退”移动,如图3中的A方向为“前进”。该驱动装置可以为小车或其他可驱动管桩模移动的可控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实施例混凝土管桩制造方法可实时地控制每次布料的混凝土料的重量。在步骤S303中,确认布料完成,停止布料并驱动该管桩模沿着该输送管道的延伸线退出。其中,确认布料是否完成的动作可以由控制装置进行检测,譬如根据布料后管桩模的重量或者速率等参数进行监控。该“退出”动作指的是布料完成后,驱动该管桩模后退直至该输送管道完全脱离管桩模的浇注通口,接着,可以进行离心成型和拆模等流程,在此不作赘述。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管桩制造设备,用于将混凝土料输送至管桩模内进行混凝土管桩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管道,用于将混凝土料输送到所述管桩模;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管桩模在所述输送管道的延伸线上作往返运动;称重装置,用于实时测量布料时所述管桩模的动态重量Gx;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动态重量Gx及所述管桩模的预设重量阈值Gi控制所述管桩模的前进移动和/或后退移动,其中,所述后退移动以预定步长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