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超声波强化的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626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5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超声波强化的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在壳体内设有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换热水箱、换热管,换热水箱箱体的一个端面阵列分布有向箱体内延伸的柱状盲孔,换热管7的冷凝端外露于换热水箱外,蒸发端置于柱状盲孔内,换热水箱侧壁设有太阳能热水入口、太阳能热水出口。本专利使用换热管作为换热元件,加热热源通过换热管加热溴化锂溶液,提高了溴化锂溶液的受热均匀性,再通过在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中布置一组超声波发生器,为溴化锂溶液提供超声场,应用超声波声流效应和空化效应强化溴化锂溶液传热传质过程,提高低品质热源的利用效率和制冷机的制冷效能,本专利应用于太阳能、废热水、废气等低品质热源驱动的吸收式制冷机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吸收式制冷发生器,具体是指ー种利用超声波強化的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
技术介绍
将太阳能用于制冷,其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般民用建筑物,如酒店、办公楼、医院等,空调耗能已占总耗能的50%以上,给能源、电カ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关注的焦点已由原来的空调价格转向空调是否节能、环保方面。太阳能制冷空调的特性和技术特点决定了其是满足节能、环保空调的理想选择。其利用无毒、无害的制冷介质,是绿色环保型空调;运行费用低,无运动部件,寿命长,无噪声;同时,其最大优点在于季节匹配性好,太阳辐射和制冷负载具有一致性,系统制冷能力随着太阳辐射能的增加而増大,这正好与夏季人们对空调的迫切需求一致。在各种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中,吸收式制冷是成本相对最低,最易实现产业化的技木。目前已经实现商品化的产品大多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然而由于太阳能辐照密度 低和其时空不均匀性及现有太阳能集热系统本身性能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单靠太阳能无法稳定的提高吸收式制冷系统所需的热水,只能靠辅助热源加热的方式維持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正常运行,这大大降低了太阳能的利用分数。迄今为止,大多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都工作在中高温段,在低温段的高效太阳能制冷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低温段的太阳能制冷系统效率较低,尚无成熟的商业化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ー种利用超声波強化的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提高了低品位热源的利用效率和制冷机的制冷效能。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ー种利用超声强波化的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水箱、换热管,所述换热水箱箱体的ー个端面阵列分布有向箱体内延伸的柱状盲孔,所述换热管的冷凝端外露于换热水箱外,蒸发端置于柱状盲孔内,换热水箱的侧壁开设有太阳能热水入口、太阳能热水出口 ;所述换热水箱置于壳体的内底部或者置于壳体的内侧壁;所述壳体内侧壁还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所述换热管的内壁为毛细结构。所述换热水箱的箱体内间隔设置有挡流板,所述挡流板交错分布在柱状盲孔的阵列之间。所述挡流板固定安装在与柱状盲孔相对的换热水箱的箱体内壁上;所述挡流板也可以固定安装在与柱状盲孔相应的换热水箱的箱体内壁上。所述太阳能热水入口和太阳能热水出口分别设置在换热水箱的纵向的对应两端,也可以分别设置在换热水箱的同一侧的边沿。所述柱状盲孔延伸至换热水箱的那端距离换热水箱的内壁ミIOmm 15mm ;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液体エ质水蒸气出口,壳体的侧壁设置有液体エ质入口和液体エ质出ロ ;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的安装方向与壳体内液体エ质的液面垂直方向的夹角在0° 90°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换热水箱箱体的ー个端面阵列分布有向箱体内延伸的柱状盲孔,所述换热管的冷凝端外露于换热水箱外,蒸发端置于柱状盲孔内,换热水箱的侧壁开设有太阳能热水入口、太阳能热水出口 ;本专利技术不因单个换热管的质量而影响整个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从整体上提高了发生器性能。而且部分热管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进行更换从而大大降低了其维修成本。(2)本技术相比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其提高了换热效率及传热均匀性。(3)通过将超声波发生器技术应用于降压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发生过程中,在不改 变循环模式、保证制冷效能的前提下,进ー步降低发生器所需驱动热源的发生温度、提高热源利用温差,能源利用率高。(4)利用超声波的声流效应与空化效应,強化溴化锂溶液的传热传质过程,改善在低品质热源驱动下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效能,使其更加适合于低品质热源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5)挡流板可以更好的使换热水箱内的太阳能热水蛇形流动,具有延缓流动速度,从而更好的使换热管转移热量,致使对低品位热的利用条件不再如此苛刻以及提高了制冷剂的制冷效能。(6)本技术技术手段简便易行,成本低廉,技术效果积极,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换热器的冷凝端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换热器的内部结构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换热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ー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换热器的冷凝端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换热器的内部结构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I如图I所示。本技术利用超声波強化的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水箱5、换热管7,所述换热水箱5箱体的ー个端面阵列分布有向箱体内延伸的柱状盲孔33,所述换热管7的冷凝端外露于换热水箱5タト,蒸发端置于柱状盲孔33内,通过密封胶密封柱状盲孔33的端面;换热水箱5的侧壁开设有太阳能热水入口 6、太阳能热水出口 4 ;所述壳体内侧壁还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2,超声波发生器的安装方向与壳体内エ质液面垂直方向的夹角在0° 90°之间;所述换热水箱5置于壳体的内底部。如图4所示。所述换热管7的内壁为毛细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换热水箱5的箱体内间隔设置有挡流板22,所述挡流板22交错分布在柱状盲孔33的阵列之间,所述挡流板22固定安装在与柱状盲孔33相対的换热水箱5的箱体内壁上。所述柱状盲孔33的孔底,即蒸发端距离换热水箱5的内壁> IOmm 15mm ;柱状盲孔33的深度20mm 40mm左右。挡流板22能更好的使换热管7转移热量。如图3所示。所述太阳能热水入口 6和太阳能热水出ロ 4分别设置在换热水箱5的纵向的对应两端。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液体エ质的水蒸气出ロ 8,壳体的侧壁设置有液体エ质入口 3和液体エ质出口 I。本专利通过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太阳能热水由太阳能热水入口 6进入换热水箱5内,然后换热管7作为换热元件,换热管7是ー种利用相变原理的高效热传导体,其蒸发端在换热水箱5中吸收热量,同时在超声波发射器2的作用下,加热液体エ质(为溴化锂溶液),较稀的溴化锂溶液被加热,因为水的挥发成为较浓的溴化锂溶液,较浓的溴化锂溶液通过液体エ质出ロ I进入其他相关设备,而水蒸气从水蒸气出ロ 8出去。换热管7的蒸发端插入柱状盲孔33中从而其溴化锂溶液在蒸发端受热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通过蒸发端流向冷凝端,蒸汽在冷凝端液化放热后在蒸汽在冷凝端液化放热后在换热管7的毛细结构所产生的毛细力作用下流回蒸发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溴化锂溶液转移了大量热量,提高了溴化锂溶液的受热均匀性。超声波发生器2,为溴化锂溶液提供超声场,应用超声波的声流效应和空化效应强化溴化锂溶液的传热传质过程,提高低品质热源的利用效率和制冷机的制冷效能,本专利可应用于太阳能、废热水、废气等低品质热源驱动的吸收式制冷机中。实施例2本实施例除下述技术特征之外,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I相同。如图5所示。所述换热水箱5置于壳体的内侧壁,所述太阳能热水入口 6和太阳能热水出ロ 4分别设置在换热水箱5的同一侧的边沿。换热水箱5可采用圆桶外形。如图7所示。还有ー组挡流板22固定安装在与柱状盲孔33相应的换热水箱5的箱体内壁上。超声波发生器7相互垂直放置,为液体エ质,即溴化锂溶液提供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超声波强化的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水箱、换热管,所述换热水箱箱体的一个端面阵列分布有向箱体内延伸的柱状盲孔,所述换热管的冷凝端外露于换热水箱外,蒸发端置于柱状盲孔内,换热水箱的侧壁开设有太阳能热水入口、太阳能热水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勇韩晓东李军辉欧栋生葛子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