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钛生产用氯化镁下排式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24437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20:02
一种海绵钛生产用氯化镁下排式排放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有氯化镁排放管(10),与氯化镁排放管(10)铰连接的连接支杆(5)和铰连接在连接支杆(5)上的气缸驱动机构(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下排式氯化镁堵塞不严、操作不方便、氩气用量大、生产成本高、还原时间长和电耗量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生产综合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氯化镁下排式排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镁热还原法生产海绵钛的氯化镁下排式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镁热还原法生产海绵钛的过程是将镁与四氯化钛加入到反应器中,进行还原反应,在还原过程中会生成副产物氯化镁,化学式为MgCl2,并需要阶段性的排除副产物。虽然在氯化镁的上排式结构在国内运用比较成熟,但就其整个工艺来看,氯化镁的下排式排放装置的应用更具有发展方向。现有的上排式排放装置,是在停电、停料的情况下将一定量的氩气通入还原反应 器中,通过氩气的压力将反应器内底部的氯化镁从反应器大盖上部的排放管排出;而氯化镁下排式排放装置在氯化镁排放时,不停电、不停料,依靠物料自重排出。达到了节能、物料加料稳定、氩气耗量低、且不影响钛坨形成结构,氯化镁下排式排放装置美中不足的在于,高温状态下的氯化镁排出时易飞溅使人员灼伤,所以在使用该排放装置时应尽量降低排出时的下降高度,并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能耗、缩短加料时间、料速平稳、氩气耗量低、坨形成型标准的用于氯化镁排放的下排式排放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海绵钛生产用氯化镁下排式排放装置,本技术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钛生产用氯化镁下排式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氯化镁排放管(10),与氯化镁排放管(10)铰连接的连接支杆(5)和铰连接在连接支杆(5)上的气缸驱动机构(4);其中:在氯化镁排放管(10)内套有针形塞子(12),排放管(10)内套于焊接于还原反应器封头法兰上的排放套筒(11)内;在连接支杆(5)后端固定有加重载荷(6);在连接支杆(5)前段通过固定在还原炉炉壳(1)外壁焊接的钢板(8)上采用销子(9)进行铰连接;在连接支杆(5)后段通过与气缸驱动机构(4)铰连接,而气缸驱动机构(4)通过销子(3)铰连接在还原炉炉壳(1)外壁焊接的带孔钢板(2)上;并且采用销子连接支杆(5)和针形塞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勇李保金刘建良马翔杨松姜大志杨易邦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