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427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乘客输送机,提供一种可以抑制润滑油从以遮盖桁架的外侧的方式设置的外饰板的缝隙漏出的乘客输送机。乘客输送机(10)具有:桁架(16);在被联结为环状的桁架内循环移动的梯级(12);沿直立设置在梯级(12)的两侧的护壁板(26)的外周循环移动的扶手带(28);用于驱动扶手带(28)的带式驱动装置(50)。乘客输送机(10)的特征在于:带式驱动装置(50)具有安装在从桁架(16)的上梁(17)向上方直立设置的基座(18)上的板状机架(52)、和通过轴承(58)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机架(52)上且给予扶手带(28)以动力的驱动滚轮(54);在桁架(16)的上梁(17)上,在比机架(52)的安装有基座(18)的安装面(52a)更靠桁架(16)的横向外方(W1)设有向上方突出的挡油板(64)。(*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乘客输送机
技术介绍
自动扶梯和移动人行道这样的乘客输送机,具有作为支撑乘客及自重的主体结构的桁架、在该桁架内在一方的乘降口与另一方的乘降口之间循环移动而运送乘客的许多的梯级、直立设置在这些多个梯级的两端部的护壁板、沿护壁板的外周循环移动的扶手带、和驱动扶手带的带式驱动装置,利用驱动装置使许多梯级循环移动而运送乘客的同时,使扶 手带在护壁板的外周与梯级同步循环移动。带式驱动装置,具有以与扶手带接触的方式沿其移动方向设置的驱动滚轮、以隔着扶手带与驱动滚轮相向的方式设置的压紧滚轮、支承驱动滚轮及压紧滚轮的板状机架,驱动滚轮通过驱动链接受来自作为驱动源的电机的动力而转动,利用该转动的驱动滚轮与扶手带的摩擦力驱动扶手带向一个方向行驶。为了减少乘客输送机的横向的设置空间,有时这样的带式驱动装置将板状机架安装在从桁架的上梁向上方直立设置的基座上,配置在桁架的上梁的上方。
技术实现思路
可是,在乘客输送机中,为了使用于传递动力的驱动链的驱动顺畅,需要定期向驱动链供给润滑油。在如上所述将带式驱动装置配置在桁架的上方的场合,供给到用于向驱动滚轮传递驱动力的驱动链的润滑油,可能会顺着板状机架从以遮盖桁架的外侧的方式设置的外饰板的缝隙向外部漏出。本技术是考虑了上述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带式驱动装置配置在桁架的上方的乘客输送机中,能够抑制润滑油从以遮盖桁架的外侧的方式设置的外饰板的缝隙漏出的乘客输送机。与实施方式有关的乘客输送机具有桁架;被联结为环状,在所述桁架内循环移动的梯级;沿直立设置在所述梯级的两侧的护壁板的外周循环移动的扶手带;和用于驱动所述扶手带的带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驱动装置具有安装在从所述桁架的上梁向上方直立设置的基座上的板状机架、和通过轴承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机架上且给予所述扶手带以动力的驱动滚轮;在所述桁架的上梁上,在比所述机架的安装有所述基座的安装面更靠所述桁架的横向外方设有向上方突出的挡油板(衝立)。由于上述构成,在与实施方式有关的乘客输送机中,能够抑制润滑油从以遮盖桁架的外侧的方式设置的外饰板的缝隙漏出。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有关的乘客输送机的侧视图。图2是设在图I所示乘客输送机中的带式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图5是设在与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有关的乘客输送机中的带式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C-C剖视图。图7是图6的D-D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I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乘客输送机10是,例如跨建筑物的上、下层倾斜设置的自动扶梯,其通过使许多梯级12在设于上、下层的乘降板11、13上的乘降口 lla、13a之间循环移动,将搭乘在梯级12上的乘客跨上层和下层运送。许多梯级12由环状梯级链14联结起来,被配置在设于建筑物的地板下的桁架16内。在桁架16的内底部,各自的端部被彼此重叠的多个油盘21沿桁架16的纵向(梯级的移动方向)L配置在桁架16的整个区域中。另外,在桁架16的外底部及侧部,以从桁架16的外侧将其遮盖的方式安装有多个外饰板19。在桁架16的内部的上层侧配置有与转动轴联结的链轮20和具有驱动电机及减速机的驱动装置22,在桁架16的内部的下层侧配置有与转动轴联结的链轮24。在上层侧的链轮20和下层侧的链轮24之间卷挂有梯级链14,随着链轮20、24的转动,梯级链14在链轮20、24之间循环移动,梯级12也与梯级链14 一体地循环移动。在配置于桁架16的上部两侧的上梁17上,沿梯级12的移动方向直立设置有一对的护壁板26,在护壁板26的外周部安装有环状扶手带28。扶手带28由通过驱动链30与上层侧的链轮20连接的带式驱动装置50带动而沿护壁板26的外周部与梯级12同步行驶。带式驱动装置50,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安装在设于桁架16的上梁17的基座18上的板状机架52、平行于扶手带28的行驶方向且以在一条直线上排列的方式配设在机架52上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驱动滚轮54、和在每个驱动滚轮54上各设置了多个成对的压紧滚轮56。基座18从桁架16的上梁17的上层侧水平部分向上方直立设置,使机架52中朝向桁架16内侧的安装面52a重叠在基座18上,在使机架52的下端部从桁架16的上梁17的上表面隔开了间隔的状态下用螺栓等将机架52固定。也就是说,机架52被沿桁架16的纵向L配置,并被从桁架16的横向外侧安装在基座18上。驱动滚轮54是与扶手带28的内表面接触而对扶手带28进行摩擦驱动的构件,与驱动滚轮54联结的轴55由配设于机架52的轴承58以可绕水平方向的轴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与各驱动滚轮54的轴55同轴状固定的链轮60上卷挂有驱动链30,通过借助于上层侧的链轮20及驱动链30把来自驱动装置22的动力传递过来,驱动滚轮54与上层侧的链轮20被同步转动驱动。设置在每个驱动滚轮54上的多个压紧滚轮56,分别通过托架61以转动自如且可沿垂直于扶手带28的行驶方向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机架52上,并且,由弹簧机构62将 其朝压接在隔着扶手带28与其相向的驱动滚轮54上的方向加载。于是,由驱动滚轮54及压紧滚轮56夹住扶手带28的两面,压紧滚轮56被弹簧机构62朝扶手带28加载,在加大了扶手带28和驱动滚轮54的摩擦力的状态下对驱动滚轮54进行驱动,使得扶手带28在摩擦驱动下循环移动。这样构成的乘客输送机10中,在桁架16的上梁17上,在带式驱动装置50的下方设有向上方突出的挡油板64。挡油板64,如图3及图4所示,被配置为比机架52的安装面52a更靠桁架16的横向外方W1,沿桁架16的纵向L的长度被设为比带式驱动装置50的机架52更长。挡油板64在其纵向两端部设有向桁架16的横向内方W2延伸的腿部66,俯视时大致呈“ ^ ”字状。这样的挡油板64及腿部66通过焊接等被固定在桁架16的上梁17上,其与上梁17的缝隙用填缝剂填充,防止润滑油从该缝隙漏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挡油板64的上端部设置向桁架16的横向外方Wl折弯的折弯部68。该折弯部68以将与机架52的安装面52a相反的相反面52b的下端部从祐1架16的横向外方Wl遮盖的方式设置。像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10中,在比机架52的安装面52a更靠桁架16的横向外方Wl设有从桁架16的上梁17向上方突出的挡油板64。为此,供给到驱动链30的润滑油,即使顺着与链轮60联结的轴55及机架52的安装面52a积存在桁架16的上梁17的上表面上,也不会向安装有外饰板19的桁架16的横向外侧流出,不会从外饰板19的缝隙向外部漏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挡油板64的上端部设置了像上述那样的折弯部68的场合,供给到驱动链30的润滑油,即使顺着轴55从轴承58从机架52的安装面52a穿过相反面52b,顺着机架52的相反面52b向下方流,其也会被折弯部68接住。为此,润滑油不会向安装有外饰板19的桁架16的横向外侧流出,不会从外饰板19的缝隙向外部漏出。(第2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5 图7说明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在上述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输送机,具有:桁架;被联结为环状,在所述桁架内循环移动的梯级;沿直立设置在所述梯级的两侧的护壁板的外周循环移动的扶手带;和用于驱动所述扶手带的带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驱动装置具有安装在从所述桁架的上梁向上方直立设置的基座上的板状机架、和通过轴承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机架上且给予所述扶手带以动力的驱动滚轮;在所述桁架的上梁上,在比所述机架的安装有所述基座的安装面更靠所述桁架的横向外方设有向上方突出的挡油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田宣昭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