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七曜专利>正文

真空铸造成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3397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12:11
一种真空铸造成型设备,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具有模穴的砂箱,且其中一个砂箱具有流道孔,该流道孔能供金属液灌入成型;所述两个具有模穴的砂箱,分别由结合于两个模具的中空砂箱所制得,该两个模具各设有与外部的真空吸管连接的真空吸孔,表面则设有数个小气孔,其中一个模具表面预设有立体图案;两个中空砂箱分别为数个管体制成的矩形中空框体,该矩形中空框体内设有数个相互连通的中空管,该些中空管的表面预设数个小气孔,该两砂箱周缘具有与数个小气孔连通的真空吸孔,其中一个砂箱配附有至少一个流道棒;两砂箱中填入砂,在砂箱的上、下缘披覆有汽化膜,外部的真空吸管与两模具及两砂箱的真空吸孔连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真空铸造成型设备,尤适于应用在金属铸件的铸造。
技术介绍
传统大型金属铸件的铸造方法是通过对接的两个模具,于两个模具中制出所需的形状,并于其中一模具预留有与模穴相通的流道,借此,使两个模具对接之后由流道倒入液状的金属液,使金属液充满模穴,待金属液冷却成型后,分开两模具取出铸件。但上述传统的方式必需通过大量的人力,由人工方式来完成,故使得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此乃第一个问题点,又,模具的模穴成型需要较长时间,而导致铸件产量低,此为第二个问题点,再者,工作人员的技巧纯熟度会影响模穴成型的完善度,若工作人员的技巧稍差,或较不注意时,模穴的成形亦较差,因而导致不良品增高,殊不理想。 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传统大型金属铸件有待改进的缺点,期能提供一种降低制造成本、提高铸件产量与品质的真空铸造成型设备,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以提供消费大众使用,为本技术所欲研创的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提升铸件品质、增加产量的真空铸造成型设备。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准备一个设有数个小气孔及至少一个真空吸孔的模具;b、将汽化膜披覆于模具上,并将真空吸管与模具真空吸孔连接,使小气孔产生真空吸力,以将汽化膜吸附于模具;c、将一个设有数个小气孔以及至少一个真空吸孔的砂箱定位于模具表面,将砂填入砂箱中并且把砂刮平、振实;d、另一汽化膜披覆于砂箱的表面,并将真空吸管与砂箱的真空吸孔连接,使小气孔产生真空吸力,进一步令砂形成模穴,以制得一个具有模穴的砂箱;e、重复步骤b~d,且在步骤c中增设至少一个流道棒,以得另一个具有流道的砂箱;f、结合两砂箱,将熔融金属液由流道倒入,直到金属液充满模穴;以及g、待金属液冷却成型,分离两砂箱,以得一个金属铸造品;借助上述步骤,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铸件产量与品质。如上所述的真空铸造成型方法,b、d步骤的汽化膜披覆后再通过一加热器进行热处理。其中,所述模具放置于一个具有振动器的手推车上。其中,该砂箱外侧设有延伸缘,该延伸缘具有数个定位孔,该模具配合砂箱的定位孔的相对位置处分别设有一定位柱。其中,该砂箱分别为数个管体制成的矩形中空框体,该矩形中空框体内设有数个相互连通的中空管,中空管的表面设有小气孔,该矩形中空框体的外侧设有与中空管连通的真空吸孔,在中空管的上缘处另设有同状排列的支撑杆。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真空铸造成型设备,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具有模穴的砂箱,且其中一个砂箱具有流道孔,该流道孔能供金属液灌入成型;所述两个具有模穴的两砂箱,分别由结合于两个模具的中空砂箱所制得,该两个模具各设有与外部的真空吸管连接的真空吸孔,表面则设有数个小气孔,其中一个模具表面预设有立体图案;两个中空砂箱分别为数个管体制成的中空框体,中空框体内的管体底缘另设有表面预设数个小气孔的中空管,两个砂箱周缘具有一个与数个小气孔连通的真空吸孔,其中一个砂箱配附有至少一个流道棒;两砂箱中填入砂,在砂箱的上、下缘披覆有汽化膜,外部的真空吸管与两模具及两砂箱的真空吸孔连接,通过真空吸力使砂紧实而制得两个具有模穴的砂箱。如上所述的真空铸造成型设备,两模具与两砂箱分别具有相互配设的定位柱与定位孔。如上所述的真空铸造成型设备,模具置放于具有振动器的推车上。如上所述的真 空铸造成型设备,该两砂箱表面预设数个小汽孔气孔的中空管的内部或外表设有一层具细密开孔的细纱网。如上所述的真空铸造成型设备,该矩形框体的一层数个相互连通的中空管的上缘处另设有同状排列的支撑杆。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I、利用真空吸管对砂抽真空,快速形成具有模穴的模具,令铸件的产量大增。2、通过汽化膜的热处理,令砂箱中的砂可以更完整将模具的形状更精准的复制。3、在完成铸件的制作,砂模中的砂在滤除杂质后,即可以回收再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制造流程方块图。图2为本技术砂箱的立体外观图。图2A为本技术砂箱中空管的剖示图。图3为本技术砂箱另一方向的立体外观图。图3A为本技术砂箱与模具的元件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制作流程图,显示模具表面披覆汽化膜、模具与一砂箱结合、落砂,以及将砂振实、刮平。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制作流程图,显示模具与另一砂箱结合,于砂箱中设置两个流道棒,落砂并将砂振实、刮平。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制作流程图,显示两砂箱对接后,金属液由流道倒入。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显示开启两砂箱取出铸造品。图8为本技术砂箱的第二应用例的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a、准备一个设有数个小气孔及真空吸孔的模具;b、将一个汽化膜披覆于模具上,并将真空吸管与模具真空吸孔连接,使小气孔产生真空吸力,以将汽化膜吸附于模具;C、将一个设有数个小气孔以及真空吸孔的砂箱定位于模具表面,将砂填入砂箱中并且把砂刮平、振实;d、另一个汽化膜披覆于砂箱的表面,并将真空吸管与砂箱的真空吸孔连接,使小气孔产生真空吸力,进一步令砂形成一模穴,以得一具有模穴的砂箱;e、重复步骤b一 d,以得另一具有流道的砂箱;f、结合两砂箱,且将熔融金属液由流道倒入,直到金属液充满模穴;以及g、待金属液冷却成型,分离两砂箱,以得一个金属铸造品。I、模具11、图形12、气孔13、定位柱14、真空吸孔2、砂箱21、真空吸孔23、定位孔24、中空管241、小气孔242、细纱网25、流道棒251、流道26、模穴27、定位栓28、支撑杆3、模具32、气孔33、定位柱34、真空吸孔4、汽化膜5、加热器6、砂7、金属液8、铸造件9、推车91、振动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参图1,本技术真空铸造成型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准备一个设有数个小气孔及真空吸孔的模具;b、将一个汽化膜披覆于模具上,并将真空吸管与模具真空吸孔连接,使小气孔产生真空吸力,以将汽化膜吸附于模具;C、将一个设有数个小气孔以及真空吸孔的砂箱定位于模具表面,将砂填入砂箱中并且把砂刮平、振实;d、另一汽化膜披覆于砂箱的表面,并将真空吸管与砂箱的真空吸孔连接,使小气孔产生真空吸力,进一步令砂形成一模穴,以得一具有模穴的砂箱;e、重复步骤b— d,以得另一个具有流道的砂箱;f、结合两砂箱,且将熔融金属液由流道倒入,直到金属液充满模穴;以及g、待金属液冷却成型,分离两砂箱,以得一个金属铸造品。请同参图2至图3,本技术的二砂箱2结构均相同,故以单一个说明,砂箱2由一周缘具有水平延伸缘的空心框体与数个空心横管、支撑杆28所组成,本实施的框体设为长方框,且框体上设有数个真空吸孔21,同时延伸缘上并具有定位孔23,而数个空心横管设为五支空心横管24、二支撑杆28以交错方式排列,其中每一空心管24上设有均匀密布的小气孔241,该些小气孔241并与框体上的真空吸孔21相互连通,同时空心管24外部并设有一具有细密开孔的细纱网242 ;又,如图8所示,具有细密开孔的细纱网242也可设于空心管24内部设有小气孔241之处。请参图3A,模具I配合砂箱2的定位孔23的相对位置处分别设有一定位柱13,模具I的两侧并具有数个真空吸孔14,且模具I的顶面具有图形11,且二模具I的顶面并具有数个气孔12,该些气孔12与真空吸孔14相通。实际制造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铸造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具有模穴的砂箱,且其中一个砂箱具有流道孔,该流道孔能供金属液灌入成型;所述两个具有模穴的砂箱,分别由结合于两个模具的中空砂箱所制得,该两个模具各设有与外部的真空吸管连接的真空吸孔,表面则设有数个小气孔,其中一个模具表面预设有立体图案;两个中空砂箱分别为数个管体制成的矩形中空框体,该矩形中空框体内设有数个相互连通的中空管,该些中空管的表面预设数个小气孔,该两砂箱周缘具有与数个小气孔连通的真空吸孔,其中一个砂箱配附有至少一个流道棒;两砂箱中填入砂,在砂箱的上、下缘披覆有汽化膜,外部的真空吸管与两模具及两砂箱的真空吸孔连接,通过真空吸力使砂紧实而制得两个具有模穴的砂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七曜潘胜华
申请(专利权)人:孙七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