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力器用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3381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2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取力器用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其包括真空室、电磁阀、活塞、挂挡机构、复位弹簧、输出轴齿轮、输出轴、外壳、真空室进气孔、大气连接孔、发动机真空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要将取力器与发动机真空泵通过高压管连接,并设置电磁阀即可,即使是没有气源的底盘也可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洁、紧凑,通用性较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在驾驶室操作电磁阀的控制开关,就可以实现取力器的换挡,换挡不依赖人的操作经验,可靠性较高;并且换挡比较省力,更人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取力器领域,具体涉及取力器用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部分小型商用车底盘改装专用车(如环卫工程车中的压缩车、洒水车、吸污车等),通过加装的取力器来驱动改装车的油泵、离心水泵、真空泵,而这类底盘本身却不具备取力器换挡气缸所需的气源,因此无法使用目前可靠性及操控性较好的远距离电驱气控方式实现挂挡。大部分这类底盘加装的取力器主要是使用比较原始的手动或软轴拉线换挡,该方案的缺点显而易见,即降低了操控性且增加了驾驶员对取力器换挡作业劳动强度。随着这类小底盘车改装的不断普及,用户对这类车取力器的换挡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取力器操作简单省力,不愿使用手动挂挡结构。针对这样的情况,利用发动机真空负压原理来实现取力器的挡位离合便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通用性较高的取力器用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包括真空室、电磁阀、活塞、挂挡机构、复位弹簧、输出轴齿轮、输出轴、外壳、真空室进气孔、大气连接孔、发动机真空泵;挂挡机构的控制端上设置有复位弹簧; 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挂挡机构的输出端;输出轴齿轮的一端连接挂挡机构的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活塞与挂挡机构的控制端固定连接;外壳与活塞合围形成真空室;外壳上设置有与真空室连通的真空室进气孔;外壳上还设置有与大气联通的大气连接孔;真空室进气孔与大气连接孔分别位于活塞的两面;发动机真空泵与电磁阀的入口端通过高压管连接;电磁阀的出口端与真空室进气孔通过高压管连接;电磁阀为两位三通电磁阀;电磁阀的控制开关设置在驾驶室,并且与电磁阀通过信号线连接。本技术中的取力器用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进一步设置为: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还包括高压气源;大气连接孔与电磁阀的入口端通过管道连接;电磁阀的出口端与高压气源通过管道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气压力,使本技术更加可靠。本技术中的取力器用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挂挡机构由活塞杆、拨叉、花键套、花键组成。本技术中的取力器用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挂挡机构由活塞杆、摩擦片、被摩擦物组成。本技术中的取力器用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挂挡机构由推拉体、花键套、花键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只需要将取力器与发动机真空泵通过高压管连接,并设置电磁阀即可,即使是没有气源的底盘也可使用,本技术简洁、紧凑,通用性较高;2、本技术只需在驾驶室操作电磁阀的控制开关,就可以实现取力器的换挡,换挡不依赖人的操作经验,可靠性较高;并且换挡比较省力,更人性化;3、在活塞杆与外壳之间、活塞与外壳之间、活塞与活塞杆之间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可 以提高气密性从而保证活塞所受到大气压力,使本技术更加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挡位分离时(起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挂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大气连接孔12与高压气源16通过管道、电磁阀2连接后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挂挡机构由推拉体17、花键套8、花键13组成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挂挡机构由活塞杆4、摩擦片18、被摩擦物19组成的示意图。真空室1;电磁阀2;活塞3;活塞杆4;复位弹簧5;输出轴齿轮6;拨叉7;花键套8;输出轴9;外壳10;真空室进气孔11;大气连接孔12;花键13;O型密封圈14;发动机真空泵15;高压气源16;推拉体17;摩擦片18;被摩擦物19。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为取力器用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其包括真空室1、电磁阀2、活塞3、挂挡机构、复位弹簧5、输出轴齿轮6、输出轴9、外壳10、真空室进气孔11、大气连接孔12、发动机真空泵15。挂挡机构由活塞杆4、拨叉7、花键套8、花键13组成。外壳10与活塞3合围形成真空室1;外壳10上设置有与真空室1连通的 真空室进气孔11;外壳10上还设置有与大气联通的大气连接孔12;真空室进气孔11与大气连接孔12分别位于活塞3的两面。活塞3与活塞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活塞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拨叉7;活塞杆4上设置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的两端分别抵持拨叉7、外壳10。拨叉7的一端设置在活塞杆4上;拨叉7另一端与花键套8连接;花键套8套在输出轴9上,并且可以沿着输出轴9的轴向方向滑动;输出轴9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齿轮6,输出轴齿轮6可以相对输出轴9旋转;输出轴齿轮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花键13。发动机真空泵15与电磁阀2的入口端通过高压管连接;电磁阀2的出口端与真空室进气孔11通过高压管连接;电磁阀2为两位三通电磁阀;电磁阀2的控制开关设置在驾驶室,并且与电磁阀2通过信号线连接。通过在驾驶室控制电磁阀2的控制开关,就可以控制电磁阀2的开关。通过在驾驶室控制电磁阀2的控制开关,将电磁阀2打开;真空室1与发动机真空泵15联通,真空室1内的气压低于一个大气压;活塞3的两面因为气压差而产生了大气压力,活塞3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5的弹力带动活塞杆4移动;活塞杆4带动拨叉7移动;拨叉7的另一端带动花键套8向靠近输出轴齿轮6的方向移动,使花键套8与花键13相互嵌合;本技术完成挂挡,这时输出轴齿轮6的旋转会带动输出轴9同步旋转。通过在驾驶室控制电磁阀2的控制开关,将电磁阀2关闭;真空室1与发动机真空泵15之间的通路关闭,真空室1内的气压等于一个大气压;活塞3的两面不存在气压差,拨叉7在复位弹簧5的弹力的作用下移动;拨叉7带动活塞杆4移动到起始位置;拨叉7的另一端带动花键套8向远离输出轴齿轮6的方向移动,使花键套8与花键13相互脱离;本技术完成挡位分离, 这时输出轴齿轮6的旋转不会带动输出轴9同步旋转。实施例二: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还包括高压气源16;大气连接孔12与电磁阀2的入口端通过管道连接;电磁阀2的出口端与高压气源16通过管道连接。高压气源16内的气压高于一个大气压,真空室1内的气压低于一个大气压;这样活塞3两面的气压差进一步增大,从而增大了气压力,使本技术更加可靠。实施例三: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挂挡机构。本实施例中的挂挡机构是由推拉体17、花键套8、花键13组成。通过活塞3带动推拉体17移动,由推拉体17带动花键套8移动,使花键套8与花键13相互嵌合来实现挂挡,使花键套8与花键13相互分离来实现挡位分离。实施例四: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挂挡机构。本实施例的挂挡机构是由活塞杆4、摩擦片18、被摩擦物19组成。通过活塞3带动活塞杆4移动,由活塞杆4带动摩擦片18移动;使摩擦片18与被摩擦物19相互挤压来实现挂挡,使摩擦片18与被摩擦物19相互分离/接触实现挡位分离。为了节省篇幅,本技术对其他常规的挂挡机构的实施例不再进行说明,但不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中,在活塞杆4与外壳10之间、活塞3与外壳10之间、活塞3与活塞杆4之间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14,可以提高气密性从而保证活塞3所受到大气压力,使本技术更加可靠。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只需要将取力器与发动机真空泵15通过高压管连接,并设置电磁阀2即可,即使是没有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所述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包括真空室(1)、电磁阀(2)、活塞(3)、挂挡机构、复位弹簧(5)、输出轴齿轮(6)、输出轴(9)、外壳(10)、真空室进气孔(11)、大气连接孔(12)、发动机真空泵(15);所述挂挡机构的控制端上设置有所述复位弹簧(5);所述输出轴(9)的一端连接所述挂挡机构的输出端;所述输出轴齿轮(6)的一端连接所述挂挡机构的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与所述挂挡机构的控制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0)与所述活塞(3)合围形成所述真空室(1);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与所述真空室(1)连通的所述真空室进气孔(11);所述外壳(10)上还设置有与大气联通的所述大气连接孔(12);所述真空室进气孔(11)与所述大气连接孔(12)分别位于所述活塞(3)的两面;所述发动机真空泵(15)与所述电磁阀(2)的入口端通过高压管连接;所述电磁阀(2)的出口端与所述真空室进气孔(11)通过高压管连接;所述电磁阀(2)为两位三通电磁阀;所述电磁阀(2)的控制开关设置在驾驶室,并且与所述电磁阀(2)通过信号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所述真空负压气控换挡结构包括真空室(1)、电磁阀(2)、活塞(3)、挂挡机构、复位弹簧(5)、输出轴齿轮(6)、输出轴(9)、外壳(10)、真空室进气孔(11)、大气连接孔(12)、发动机真空泵(15);所述挂挡机构的控制端上设置有所述复位弹簧(5);所述输出轴(9)的一端连接所述挂挡机构的输出端;所述输出轴齿轮(6)的一端连接所述挂挡机构的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与所述挂挡机构的控制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0)与所述活塞(3)合围形成所述真空室(1);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与所述真空室(1)连通的所述真空室进气孔(11);所述外壳(10)上还设置有与大气联通的所述大气连接孔(12);所述真空室进气孔(11)与所述大气连接孔(12)分别位于所述活塞(3)的两面;所述发动机真空泵(15)与所述电磁阀(2)的入口端通过高压管连接;所述电磁阀(2)的出口端与所述真空室进气孔(11)通过高压管连接;所述电磁阀(2)为两位三通电磁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亮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派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