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控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0944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控温系统,包括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电动机和散热装置,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内,所述第二真空泵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和散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散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泵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水箱和散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一真空泵之间连接有用于放置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中空玻璃箱,所述中空玻璃箱还通过管路与所述散热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能够同时解决电池的升温和降温问题,使电池始终处于正常的工作温度环境内,从而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锂离子动力电池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控温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能源危机以及空气污染引起的问题,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开发出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孕而生。钾离子动力电池具有无污染、高比能量、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已然成为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随着电动车的迅速发展,钾离子动力电池组的性能成为电动车普及的关键。但是,现阶段钾离子动力电池组对使用环境温度较为敏感,这就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和普及一 般而言,锂离子电池组的使用环境为-300C 55°C,而当温度为-30°C -10°C,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不足其在25°C的50 %,此时充电还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组发生不可逆损坏,甚至有安全隐患;当锂离子电池在高于55°C环境下使用又会大大减少其使用寿命。为了使锂离子动力电池组能在正常的温度环境下工作,需要将其置于温度控制系统中。现行的钾离子动力电池组控温系统,一般采用的是通风机对电池组吹强制冷风,但此种方法只能给电池组降温,当电池组处于低温时(如冬天),并不能给电池进行加热,一些控温系统即使有加热系统也是靠外加的加热系统给电池组加热,成本较高,效率低下。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能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组进行加热又能对其进行降温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控温系统,以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技能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组进行加热又能对其进行降温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控温系统,以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控温系统,包括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电动机和散热装置,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内,所述第二真空泵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和散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散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泵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水箱和散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一真空泵之间连接有用于放置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中空玻璃箱,所述中空玻璃箱还通过管路与所述散热装置连接。其中,远离锂离子电池组一面的玻璃是磷酸盐吸收玻璃、硅酸盐吸收玻璃或是镀膜隔热玻璃,对中空玻璃箱抽真空后,可以降低中空玻璃两侧的对流传递与传导传递;中空玻璃外侧的玻璃可使用磷酸盐吸收玻璃、硅酸盐吸收玻璃或是镀膜隔热玻璃,从而可以降低中空玻璃制成的中空玻璃箱对外的辐射传递,使锂离子电池组的自身放电热量给其自身的环境升温。第二真空泵为第一水箱及散热装置中的循环提供动力,使电动机降温、冷却液升温。当冷却液温度高于电池使用的环境温度,可以使冷却液的温度给电池工作环境升温,回收了电动机的热能,提高本技术的使用效率。作为本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控温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水箱与第二种真空泵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种真空泵与第一水箱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种真空泵与散热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水箱和所述散热装置之间设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中空玻璃箱之间设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一水箱和散热装置之间分别设有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中空玻璃箱之间分别设有第六阀门、第八阀门和第九阀门,所述第九阀门位于所述中空玻璃箱和所述第一真空泵之间。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 第一真空泵之间设有第十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还连接有第H 阀门。作为本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控温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中空玻璃箱包括放置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真空腔体、气液入口和气液出口。作为本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控温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均填充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为氯化钙(CaCl2)、乙二醇(C2H4(OH)2)、丙三醇(C3H5 (OH) 3)、润滑油以及砂糖、蜂蜜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冷却液的母液,再加入适量纯净软水(不含或少量含有钙、镁离子的水,如蒸馏水、未受污染的雨水、雪水等,其水质的总硬度成分浓度在0-30ppm之间)。作为本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控温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散热装置为铝合金片或铜片。铝合金片或铜片为良性导热材料,可以快速将电动机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液。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采用中空玻璃箱,既可以给电池加热,有效利用电池自身能量提升电池工作环境温度,无需外加电源,提升电池使用效率;也可以很好的给电池降温,能够同时解决电池的升温和降温问题,使电池始终处于正常的工作温度环境内,防止低温和高温对电池造成的容量损害和寿命损害,从而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空玻璃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控温系统,包括第一真空泵I、第二真空泵2、第一水箱7、第二水箱8、电动机5和散热装置6,所述电动机5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6内,所述第二真空泵2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水箱7、第二水箱8和散热装置6连接,所述第一水箱7和第二水箱8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散热装置6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泵I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水箱7和散热装置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7和所述第一真空泵I之间连接有用于放置锂离子动力电池组3的中空玻璃箱4,所述中空玻璃箱4还通过管路与所述散热装置6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水箱8与第二种真空泵2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9,所述第二种真空泵2与第一水箱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10,所述第二种真空泵2与散热装置6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三阀门11,所述第二水箱8和所述散热装置6之间设有第四阀门12,所述第一水箱7和所述中空玻璃箱4之间设有第五阀门13,所述第一水箱7和散热装置6之间分别设有第六阀门14和第七阀门15,所述第一水箱7和所述中空玻璃箱4之间分别设有第六阀门14、第八阀门16和第九阀门17,所述第九阀门17位于所述中空玻璃箱4和所述第一真空泵I之间。所述散热装置6和所述第一真空泵I之间设有第十阀门18,所述第一阀门还连接有第i^一阀门19。如图2所示,所述中空玻璃箱4包括放置锂离子动力电池组3的真空腔体23、气液入口 22和气液出口 21。所述第一水箱7和第二水箱8中均填充有冷却液。所述散热装置6为铝合金片或铜片。本技术在工作时,若探测到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环境温度低于25°C时,该系统的工作模式如下第一阀门9、第四阀门12、第五阀门13、第八阀门16和第九阀门17关闭,其他阀门开启,第一真空泵I和第二真空泵2开始工作,提供两个内路循环。第一真空泵为中空玻璃箱4抽真空,降低中空玻璃箱4两侧的对流传递与传导传递,中空玻璃箱4的外侧玻璃可使用磷酸盐吸收玻璃、硅酸盐吸收玻璃或是镀膜隔热玻璃,从而可以降低中空玻璃箱4对外的辐射传递,致使钾离子动力电池组3自身放电热量给自身环境加热。同时,第二真空泵2为冷却液与第一水箱7和散热装置6中的循环提供动力,使电动机5降温、冷却液升温。若检测到水箱中冷却液的温度高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环境温度,该系统的工作模式如下第一真空泵I工作,第二真空泵2停止工作,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三阀门11、第四阀门12、第八阀门16和第九阀门17和第十一阀门19关闭,其他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控温系统,包括第一真空泵(1)、第二真空泵(2)、第一水箱(7)、第二水箱(8)、电动机(5)和散热装置(6),所述电动机(5)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6)内,所述第二真空泵(2)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水箱(7)、第二水箱(8)和散热装置(6)连接,所述第一水箱(7)和第二水箱(8)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散热装置(6)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泵(1)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水箱(7)和散热装置(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7)和所述第一真空泵(1)之间连接有用于放置锂离子动力电池组(3)的中空玻璃箱(4),所述中空玻璃箱(4)还通过管路与所述散热装置(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