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交通
,特别涉及ー种智能路侧系统。
技术介绍
智能交通(ITS)集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木、图像处理技术、雷达探测技木、传统交通运输理论和现代交通运输理论于一体,能有效解决现代交通拥堵,优化交通运输路线,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车路协同系统(CVIS)基于无线通信、传感探測等技术获取车辆和道路信息 ,通过车车、车路通信进行交互和共享,实现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智能协同与配合。车路协同系统主要包括智能路侧系统和智能车辆系统。智能路侧系统以道路上设置的各种信息采集设备和通信设备为基础,将人、车、路通过信息技术集成为ー个整体,向驾驶员提供实时的道路状況、路面状况、交通堵塞、旅行时间等信息,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现有的路侧系统有基于地感线圈的路侧系统和基于浮动车的路侧系统。地感线圈就是一个振荡电路,是将感应线圈埋置于道路表层下,当有大的金属物(例如汽车)经过时,引起地感线圈振荡频率的变化,从而可用来检测车辆的到位和通过。基于地感线圈的路侧系统通过地感线圈来測定车辆的流量、速度、时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路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源信息采集单元、GNSS定位模块、多源信息传输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信息处理与融合模块、控制中心,多源信息采集单元、GNSS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均与多源信息传输模块连接,多源信息传输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信息处理与融合模块相连,信息处理与融合模块与控制中心相连,其中:多源信息采集单元采用多种传感器采集多源交通数据,所述的多源交通数据包括交通状态和路面状态信息;GNSS定位模块用来对采集到的多源交通数据进行授时;多源信息传输模块对接收的多源交通数据进行集合后,传输给信息处理与融合模块;信息处理与融合模块进一步包括信息同步控制模块和信息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必军,李清泉,陈小宇,崔竞松,郑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