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式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9508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道结构简单、部件省,能合理利用冷却风并有效提高发动机冷却效果,还可使安装简单易控的引擎式发电机。包括:发动机;发电机;机箱;第一冷却结构形成第一风道;第二冷却结构形成第二风道;机箱入风口和机箱出风口;设置为第一、二冷却结构的共同组成部分的消声器罩;第一、二风道在消声器罩中汇合并形成第三风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音型引擎式发电机,尤其涉及其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180060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引擎式发电机。该引擎式发电机具有使冷却发动机和消声器的冷却风通过的发动机冷却风道和使冷却发电机的冷却风道通过的发电机冷却风道,并用一体形成的排气管道构成了将通过所述发动机冷却风道的冷却风排出到所述引擎式发电机的外部的发动机管道和将通过所述发电机冷却风道的冷却风排出到所述引擎式发电机的外部的发电机管道。在这种引擎式发电机中,整个发电机的冷却系统实际上采用的是发动机冷却风道与发电机冷却风道并行的形式,也就是说,两个冷却通道相互独立,这样的结果一是该方案中冷却了发电机的冷却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二是构成冷却管道的部件较多,不利于产品成本的控制。另外,各部件的安装结构复杂也不易控制。而CN101614149A公开的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装置中,仅设置了一个冷却风扇,通过较为复杂的第一冷却结构和第二冷却结构来分别冷却气缸体和发电机的机箱。而第一冷却结构包括了发动机罩盖,第二冷却结构也包括箱体罩盖,发动机罩盖和箱体罩盖的面积均较大,材料成本高;并且,该驱动式发电机装置形成冷却风道的冷却结构间安装关系复杂,安装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道结构简单、部件省,能合理利用冷却风并有效提高发动机冷却效果,还可使安装简单易控的引擎式发电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引擎式发电机,包括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曲轴箱、曲轴、气缸体、起动器及消声器;由所述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分别连接到所述曲轴前端和后端的第一、二冷却风扇;由右壁部、左壁部、后壁部、前壁部、顶壁部及底板构成的呈大致长方体的机箱,所述发动机由所述底板支撑且其曲轴沿所述底板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发动机、发电机、第一、二冷却风扇容纳在该机箱中;第一冷却结构,其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冷却风扇的操作引入所述机箱中的冷却风经所述发电机导向所述发动机的气缸体,然后,冷却过气缸体的冷却风被引导排出到机箱外,由此形成第一风道;第二冷却结构,其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冷却风扇的操作引入所述机箱中的冷却风经机箱与所述发动机之间引导排出到机箱外,由此形成第二风道;其第一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第一冷却风扇的机箱的右、左和前壁部中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机箱入风口,在靠近所述第二冷却风扇的机箱的右、左和后壁部中其中之一上设有机箱出风口 ;并且,所述消声器与所述机箱出风口相对设置,并使其排气管穿过机箱出风口 ;在所述消声器四周,预设间隙地设置有将所述消声器罩于其中的消声器罩;所述消声器罩设置为所述第一、二冷却结构的共同组成部分,同时使所述第一、二风道在消声器罩中汇合并形成第三风道,经所述第三风道,来自第一、二风道的冷却风将汇合在一起并从所述机箱出风口排出到机箱外;这样,也使机箱入风口、机箱出风口成为所述第一、二冷却结构的共同组成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通过消声器罩将第一冷却结构与第二冷却结构联系起来,从而使由第一冷却结构形成的用于冷却气缸体的第一风道,以及由第二冷却结构形成的用于冷却机箱内空间的第二风道,两者在消声器罩内汇合而成第三风道,因而整个发电机的风道流向为机箱入风口作为发电机冷却风的统一入口,之后进入机箱的冷却风一分为二,分别流经第一、二风道并各自流向消声器罩,此时,冷却风在消声器罩内又合二为一,由第一、二风道汇合成第三风道,最后,经由第三风道,冷却风从作为发电机冷却风的统一出口的机箱出风口排出到机箱外。这样的设置,既有专门冷却气缸体的冷却风道及专门的冷却风扇即第一冷却风扇,又有冷却机箱内部空间的专用冷却风道及单独的冷却风扇即第二冷却风扇,相互影响小;并且其合为第三风道后,共同冷却发动机的消声器,冷却风的利用率高。本专利技术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入风口和机箱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前壁部和后壁部;所述第一冷却结构还包括第一冷却风扇导风罩, 其将所述第一冷却风扇、所述发电机容纳其中,其上开口处通过起动器罩支撑有所述发动机的起动器,在所述起动器罩上设置有第一入风口 ;与所述第一冷却风扇导风罩相连的气缸体导风罩;与所述消声器罩一体成型的、连接所述气缸体导风罩与所述消声器罩的连接罩;所述连接罩在所述消声器罩上形成有第一过渡口 ;所述第二冷却结构还包括由所述发动机曲轴箱的后箱盖与所述消声器罩的壁形成的第二冷却风扇室;成型于所述后箱盖底部的用于所述第二冷却风扇进风的第二入风口 ;使第二冷却风扇室所产生的冷却风直接排出到所述消声器罩中的、设置在所述消声器罩上的第二过渡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由第一冷却结构所限定的第一风道可以冷却发电机、曲轴箱的前侧壁、气缸体,由第二冷却结构所限定的第二风道可以冷却机箱的内部空间以及发动机在机箱内的表面、曲轴箱的后箱盖,之后通过第一、二过渡口,来自第一、二风道的冷却风汇合在由消声器罩所限定的第三风道从而冷却消声器而后排出,以此保证本专利技术的引擎式发电机的良好冷却效果。而第二入风口设置在后箱盖的底部,主要考虑来自机箱入风口的冷却风可自上而下、自前而后地形成一个曲折的机箱内部空间风道而尽可能多地带走机箱内部各个空间的热量,同时也重点考虑发动机底部的散热(发动机润滑油储存于底部的机油室,会在发动机运转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需要通过发动机底部进行散热)问题,从而更多地带走发动机底部的热量。此外,第二冷却风扇室利用后箱盖与消声器罩的壁组成,以及,连接罩与消声器罩一体成型,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并简化安装程序。本专利技术在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三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箱盖顶部的用于所述第二冷却风扇进风的第三入风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在后箱盖顶部设置第三入风口,可有效冷却发动机的曲轴箱的顶部及机箱的上部空间。本专利技术在第三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四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冷却风扇室中,在所述第二、三入风口上覆盖有箱盖导风罩,以引导来自第二、三入风口的冷却风沿所述箱盖导风罩的中心进入所述第二冷却风扇的吸风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通过箱盖导风罩的引导,来自第二、三入风口的冷却风与曲轴箱的后箱盖外侧表面接触将更充分,从而更利于带走后箱盖上的热量并有利于降低机油温度。本专利技术在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五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过渡口并排地设置在所述消声器罩前侧壁内侧的右侧和左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将第一、二过渡口并排设置,可减小各自流入消声器罩的冷却风相互之间的干扰,从而利于冷却风通过第三风道并排出到机箱外。 本专利技术在第一至五任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六特征在于该引擎式发电机还包括设置在作为消声器罩出风的消声器罩出风口与所述机箱出风口之间的具有弹性的密封胶套,以使由消声器罩排向机箱出风口的冷却风不致回流到机箱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弹性密封胶套的设置,其一,防止冷却风回流机箱影响发电机的整体冷却效果;其二,弹性设计可增大消声器罩与机箱出风口之间连接的适应性,其不会因发电机运行的震动而影响相互之间的连接。本专利技术在第二至五任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七特征在于所述起动器为手拉起动器,并且,该引擎式发电机还包括控制面板,其用于该引擎式发电机的操作及电力的输出;面板槽,其凹入地成型于所述机箱的前壁部,用于容纳并安装所述控制面板;逆变器,其用于电流转换控制;所述面板槽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擎式发电机(89),该引擎式发电机包括:发动机(40),该发动机包括曲轴箱(41)、曲轴(50)、气缸体(42)、起动器(45)及消声器(46);由所述发动机(40)驱动的发电机(70);分别连接到所述曲轴(50)前端和后端的第一、二冷却风扇(43,44);由右壁部(22)、左壁部(23)、后壁部(24)、前壁部(25)、顶壁部(26)及底板(21)构成的呈大致长方体的机箱(20),所述发动机(40)?由所述底板(21)支撑且其曲轴(50)沿所述底板(21)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发动机(40)、发电机(70)、第一、二冷却风扇(43,44)容纳在该机箱(20)中;第一冷却结构(80),其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冷却风扇(43)的操作引入所述机箱(20)中的冷却风经所述发电机(70)导向所述发动机(40)的气缸体(42),然后,冷却过气缸体(42)的冷却风被引导排出到机箱(20)外,由此形成第一风道(81);第二冷却结构(90),其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冷却风扇(44)的操作引入所述机箱(20)中的冷却风经机箱(20)与所述发动机(40)之间引导排出到机箱(20)外,由此形成第二风道(91);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第一冷却风扇(43)的机箱(20)的右、左和前壁部(22,23,25)中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机箱入风口(95),在靠近所述第二冷却风扇(44)的机箱(20)的右、左和后壁部(22,23,24)?中其中之一上设有机箱出风口(96);并且所述消声器(46)与所述机箱出风口(96)相对设置,并使其排气管(461)穿过所述机箱出风口(96);在所述消声器(46)四周,预设间隙地设置有将所述消声器(46)罩于其中的消声器罩(47);所述消声器罩(47)设置为所述第一、二冷却结构(80,90)的共同组成部分,同时使所述第一、二风道(81,91)在消声器罩(47)中汇合并形成第三风道(92),经所述第三风道(92),来自第一、二风道(81,91)的冷却风将汇合在一起并从所述机箱出风口(96)排出到机箱(20)外;这样,也使机箱入风口(95)、机箱出风口(96)成为所述第一、二冷却结构(80,90)的共同组成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擎式发电机(89),该引擎式发电机包括 发动机(40),该发动机包括曲轴箱(41)、曲轴(50)、气缸体(42)、起动器(45)及消声器(46); 由所述发动机(40)驱动的发电机(70); 分别连接到所述曲轴(50)前端和后端的第一、ニ冷却风扇(43,44); 由右壁部(22)、左壁部(23)、后壁部(24)、前壁部(25)、顶壁部(26)及底板(21)构成的呈大致长方体的机箱(20),所述发动机(40)由所述底板(21)支撑且其曲轴(50)沿所述底板(21)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发动机(40)、发电机(70)、第一、ニ冷却风扇(43,44)容纳在该机箱(20)中; 第一冷却结构(80),其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冷却风扇(43)的操作引入所述机箱(20) 中的冷却风经所述发电机(70)导向所述发动机(40)的气缸体(42),然后,冷却过气缸体(42)的冷却风被引导排出到机箱(20)タト,由此形成第一风道(81); 第二冷却结构(90),其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冷却风扇(44)的操作引入所述机箱(20)中的冷却风经机箱(20)与所述发动机(40)之间引导排出到机箱(20)タト,由此形成第二风道(91);其特征在于, 在靠近所述第一冷却风扇(43)的机箱(20)的右、左和前壁部(22,23,25)中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机箱入风ロ(95),在靠近所述第二冷却风扇(44)的机箱(20)的右、左和后壁部(22,23,24)中其中之一上设有机箱出风ロ(96);并且 所述消声器(46)与所述机箱出风ロ(96)相对设置,并使其排气管(461)穿过所述机箱出风ロ(96);在所述消声器(46)四周,预设间隙地设置有将所述消声器(46)罩于其中的消声器罩(47);所述消声器罩(47)设置为所述第一、ニ冷却结构(80,90)的共同组成部分,同时使所述第一、ニ风道(81,91)在消声器罩(47)中汇合并形成第三风道(92),经所述第三风道(92),来自第一、ニ风道(81,91)的冷却风将汇合在一起并从所述机箱出风ロ(96)排出到机箱(20)外;这样,也使机箱入风ロ(95)、机箱出风ロ(96)成为所述第一、ニ冷却结构(80,90)的共同组成部分。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擎式发电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机箱入风ロ(95)和机箱出风ロ(96)分别设置在所述机箱(20)的前壁部(25)和后壁部(24); 所述第一冷却结构(80)还包括第一冷却风扇导风罩(431),其将所述第一冷却风扇(43)、所述发电机(70)容纳其中,其上开ロ处通过起动器罩(451)支撑有所述发动机(40)的起动器(45),在所述起动器罩(451)上设置有第一入风ロ(97);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希波华祥顺杨佺闵绍明邓才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