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雾灯壳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9306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用车雾灯壳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改性聚丙烯与玻璃纤维混合后共挤出,然后进行冷却、切断得到粒料,粒料中玻璃纤维的含量为40%;所述改性聚丙烯是由聚丙烯与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经过搅拌混合后熔融形成,其中所述聚丙烯的重量为100份、抗氧剂的重量为0.3~1.2份、紫外线吸收剂的重量为0.5~0.8份;将所述粒料烘干;将所述粒料放入注塑机料筒中熔融;将熔融后的粒料分段注射到模具中进行注塑,经过冷却脱模后得到所述雾灯壳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在满足产品尺寸、结构和功能的同时,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同时大幅度节约生产中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造领域,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乘用车雾灯壳体均使用塑料材料。由于其应用部位对耐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要求较高,因而一般选用工程塑料,甚至特种工程塑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醚酰亚胺(PEI)等。目前市面上此类乘用车雾灯壳体所用材料主要为PBT-GF30。虽然PBT-GF30材料乘用车雾灯壳体的制作工艺已相对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I) PBT材料低温情况下韧性较差,耐疲劳性一般。这造成在包装和装配过程中有一定的破损率;2) PBT材料虽然吸水性很小,但由于含有酯基,因而在高温下有产生水解的可能。此外还存在重量大,成本相对较高等劣势,因而有进一步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制备乘用车雾灯壳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制备所述乘用车雾灯壳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改性聚丙烯与玻璃纤维混合后共挤出,然后进行冷却、切断得到粒料,粒料中玻璃纤维的含量为40% ;所述改性聚丙烯是由聚丙烯与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经过搅拌混合后熔融形成,其中所述聚丙烯的重量为100份、抗氧剂的重量为O. 3^1. 2份、紫外线吸收剂的重量为O. 5^0. 8份;将所述粒料烘干;将所述粒料放入注塑机料筒中熔融;将熔融后的粒料分段注射到模具中进行成型,经过冷却脱模后得到所述雾灯壳体。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材料为注射模塑级聚丙烯,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所述紫外吸收剂为UV531。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温度为90°C,烘干时间为2h。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机料筒加热的温度设定为5段,分别为四段23(T240°C、三段235 245 V、二段 240 250 V、一段 245 255 °C、喷嘴 250 260 V。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温度为65°C 75°C ;注塑时,第一段压力120MPa,射出速度55mm/s ;第二段压力60MPa,射出速度20mm/s ;注塑时间为8s。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模具保持压力55MPa,保压时间约为15 25s,冷却时间约为20 30s。进一步的,所述粒料长度为10 12mm。本专利技术采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制备雾灯壳体,可以在满足产品尺寸、结构和功能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 PBT-GF30低温韧性较差和高温水解的问题,并且单个零件减重约20 22%,降低材料成本约20% 30%,同时大幅度节约生产中的能耗。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所述乘用车雾灯壳体的方法中,通过注塑制备乘用车雾灯壳体,其中,加热温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温度过低,流动性会比较差,可能出现模具填充不满的情况;如果温度过高,可能出现飞边和烧焦的情况,甚至会导致材料降解。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所述乘用车雾灯壳体的方法中,温度设定为5段,分别为四段23(T240°C、三段235 245°C、二段24(T250°C、一段245 255°C、喷嘴25(T260°C,可以较好的避免上述问题。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乘用车雾灯壳体的制备方法,采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制备所述雾灯 壳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I :制备注塑雾灯壳体用原材料,具体为将改性聚丙烯与玻璃纤维混合后共挤出,使聚丙烯高分子树脂均匀包覆于玻璃纤维外表面,将改性聚丙烯与玻璃纤维混合后共挤出形成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进行冷却、切断得到粒料,所述粒料即原材料,所述粒料长度为l(Tl2mm,其中玻璃纤维的含量为40% ;所述改性聚丙烯是由聚丙烯材料与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经过搅拌混合后熔融形成,其中所述改性聚丙烯的重量比为100份、抗氧剂的重量比为O. 3^1. 2份、紫外线吸收剂的重量比为O. 5 0.8份;所述聚丙烯材料为注射模塑级聚丙烯,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所述紫外吸收剂为UV531 ;步骤2 :将所述原材料烘干,烘干温度为90°C,烘干时间为2h ;步骤3 :将所述原材料放入注塑机料筒中熔融,注塑机料筒加热的温度设定为5段,分别为四段230 240°C、三段235 245 °C、二段240 250°C、一段245 255 °C、喷嘴250^260 0C ;步骤4:将熔融后的原材料分两段注射到模具中进行成型,模具温度为65°C 75°C,注塑时间为8s,第一段压力120MPa,射出速度55mm/s ;第二段压力60MPa,射出速度20mm/s ;模具保持压力55MPa,保压时间约为15 25s,冷却时间约为2(T30s,冷却脱模后即可取得所述雾灯壳体。实施例I :采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制备雾灯壳体步骤I :将改性聚丙烯与玻璃纤维混合后共挤出,使聚丙烯高分子树脂均匀包覆于玻璃纤维外表面,将改性聚丙烯与玻璃纤维混合后共挤出形成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进行冷却、切断得到粒料,所述粒料长度为12mm ;其中玻璃纤维的含量为40% ;所述改性聚丙烯是由注射模塑级聚丙烯与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经过搅拌混合后熔融形成,其中所述注射模塑级聚丙烯的重量比为100份、抗氧剂1010的重量比为O. 3份、紫外线吸收剂UV531的重量比为O. 5份;步骤2 :将所述粒料烘干,烘干温度为90°C,烘干时间为2h ;步骤3 :将所述粒料放入注塑机料筒中熔融,注塑机料筒加热的温度设定为5段,分别为四段240°C、三段245°C、二段250°C、一段255°C、喷嘴260°C ;·步骤4:将熔融后的粒料分两段注射到模具中进行成型,为保证熔体在模具内顺利流动,避免急冷造成充填不完整或者使注塑制品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模具温度为75°C ;注射时,第一段压力120MPa,射出速度55mm/s,第二段压力60MPa,射出速度20mm/s ;注塑时间为8s,模具保持压力55MPa,保压时间约20s,冷却时间约为30s,经过冷却脱模后即可取出制品,去掉浇口后即可装配使用。实施例2 :采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制备雾灯壳体步骤I :将改性聚丙烯与玻璃纤维混合后共挤出,使聚丙烯高分子树脂均匀包覆于玻璃纤维外表面,将改性聚丙烯与玻璃纤维混合后共挤出形成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进行冷却、切断得到粒料,所述粒料长度为12mm ;其中玻璃纤维的含量为40% ;所述改性聚丙烯是由注射模塑级聚丙烯与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经过搅拌混合后熔融形成,其中所述注射模塑级聚丙烯的重量比为100份、抗氧剂1010的重量比为I. 2份、紫外线吸收剂UV531的重量比为O. 8份;步骤2 :将所述粒料烘干,烘干温度为90°C,烘干时间为2h ;步骤3 :将所述粒料放入注塑机料筒中熔融,注塑机料筒加热的温度设定为5段,分别为四段235°C、三段240°C、二段245°C、一段250°C、喷嘴255°C ;步骤4:将熔融后的粒料分两段注射到模具中进行成型,为保证熔体在模具内顺利流动,避免急冷造成充填不完整或者使注塑制品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模具温度为70°C ;注射时,第一段压力120MPa,射出速度55mm/s,第二段压力60MPa,射出速度20mm/s ;注塑时间为8s,模具保持压力55MPa,保压时间约25s,冷却时间约为25s,经过冷却脱模后即可取出制品,去掉浇口后即可装配使用。实施例3 :采用长玻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用车雾灯壳体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改性聚丙烯与玻璃纤维混合后共挤出,然后进行冷却、切断得到粒料,粒料中玻璃纤维的含量为40%;所述改性聚丙烯是由聚丙烯与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经过搅拌混合后熔融形成,其中所述聚丙烯的重量为100份、抗氧剂的重量为0.3~1.2份、紫外线吸收剂的重量为0.5~0.8份;将所述粒料烘干;将所述粒料放入注塑机料筒中熔融;将熔融后的粒料分段注射到模具中进行注塑,经过冷却脱模后得到所述雾灯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威武胜军周鸿明李向东刘安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