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气体减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86585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6 02:58
一种高压气体减压阀,包括电动气压控制器和主阀,所述电动气压控制器与所述主阀密封连接,所述电动气压控制器分别与一控制终端及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主阀分别与外接气源及所述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与外接后端用气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压气体减压阀是针对新型运载火箭发射支持系统需求设计的新型自动化气体减压阀,能实现单气源智能远控。具有主气源直控、高压、大流量、集成化程度高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实现单气源智能远程控制的高压气体减压阀
技术介绍
高压、大流量的自动化气体减压阀是新型运载火箭发射支持系统自动化、集成化必备的关键元件之一,它的各项性能指标及可靠性对系统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采用电控气压加载方式实现自动化的减压阀产品均采用IMPa以下的低压气源作为控制气源。受单位面积加载力所限,这类减压阀在高压下的流量较小,高压减压阀的体积、重量较大,在高压工况下增设低压气源也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复杂程度。除采用电控气压加载方式之外,还有采用电机驱动实现减压阀自动化的技术方案。这类减压阀控制方式较复杂,且响应较慢。上述减压阀在整体体积、工作模式、压力、流量、性价比等方面均无法同时满足新型运载火箭发射支持系统的要求。专利号为“ZL200820121790. 9”,名称为“气体减压阀”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气体减压阀,虽然其调压范围可达I 25MPa,调压精度可达1%,并且实现了对气体减压阀的远程控制,但是该专利仍然需要人工进行远程控制,其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均无法达到新型运载火箭发射支持系统自动化、集成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高压、大流量供气系统在变入口压力、变流量工况下的出口压力远程调控、稳定和监测等问题的可实现单气源智能远程控制的高压气体减压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气体减压阀,其中,包括电动气压控制器和主阀,所述电动气压控制器与所述主阀密封连接,所述电动气压控制器分别与一控制终端及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主阀分别与外接气源及所述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与外接后端用气管路连接。上述的高压气体减压阀,其中,所述电动气压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和安装在所述控制器本体上的控制单元、排气电磁阀和进气电磁阀,所述控制器本体内部形成一控制腔,所述控制器本体上设置有控制腔入口接管嘴、控制腔测压接管嘴和控制腔出口接管嘴,所述控制腔入口接管嘴通过所述控制器本体的气路和所述进气电磁阀的入口连通,所述进气电磁阀通过所述控制器本体的气路和所述控制腔连通,所述控制腔通过所述控制器本体的气路分别和所述控制腔测压接管嘴及所述排气电磁阀的入口连通,所述排气电磁阀的出口通过所述控制器本体的气路和所述控制腔出口接管嘴连通。上述的高压气体减压阀,其中,所述控制器本体上还设置有电控插座,所述电控插座、所述排气电磁阀及所述进气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对应接口连接。上述的高压气体减压阀,其中,所述电动气压控制器还设置有用于提高抗干扰性能的阻尼板,所述阻尼板安装在所述控制器本体上与所述主阀连接的一端。上述的高压气体减压阀,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处理器、通讯电路、开关量输出驱动电路、开关量采集电路、模拟量信号调理电路、A/D采集电路、存储器电路、节点编号电路及电源电路,所述单片机处理器、所述通讯电路、所述开关量采集电路、所述模拟量信号调理电路、所述A/D采集电路、所述存储器电路及所述节点编号电路集成在第一印制板上,所述开关量输出驱动电路和所述电源电路集成在第二印制板上,所述第一印制板和所述第二印制板通过印制板连接器连接。上述的高压气体减压阀,其中,所述电动气压控制器还包括控制器外盖,所述控制器外盖与所述控制器本体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排气电磁阀及所述进气电磁阀容置在所述控制器外盖与所述连接器本体围合的空间内。 上述的高压气体减压阀,其中,所述排气电磁阀、所述进气电磁阀、所述控制器外盖、所述控制腔入口接管嘴、所述控制腔测压接管嘴和所述控制腔出口接管嘴均以螺纹形式和控制器本体连接。上述的高压气体减压阀,其中,所述主阀包括阀体及安装在所述阀体内且依次同轴设置的敏感活塞、复位弹簧、阀芯、阀座、弹簧座、压紧弹簧及压盖,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控制气源接管嘴、入口接管嘴和出口接管嘴,所述控制气源接管嘴与所述入口接管嘴连通,所述入口接管嘴分别与所述阀体的入口腔及所述外接气源连通,所述出口接管嘴分别与所述阀体的出口腔及所述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连通。上述的高压气体减压阀,其中,所述敏感活塞、所述压盖、所述控制器本体及所述阀体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实现不同气腔的密封的密封圈。上述的高压气体减压阀,其中,所述控制器本体、所述压盖、所述入口接管嘴、所述出口接管嘴及所述控制气源接管嘴均以螺纹形式和所述阀体连接。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本技术的高压气体减压阀是针对新型运载火箭发射支持系统需求设计的新型自动化气体减压阀,能实现单气源智能远控。具有主气源直控、高压、大流量、集成化程度高等特点。其入口压力高达40MPa表压,出口压力可在不超过25MPa表压的大范围内调节,最大流量能够达到lkg/s,在最大流量下的稳压精度可以达到2%。集成智能电控功能后,具备了根据指令完成自动调压、稳压、卸荷工作过程的能力,简化了人工操作,减压阀调压和测压的精度和一致性都有所提高。其装入气路系统,并连接控制终端后,经过密封性能、工作性能、稳态压力偏差、动静压差、高温、低温及寿命等试验的综合验证,产品的动态性能稳定,工作可靠,自动调压、稳压和卸荷效果良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I的剖视图;图3为图I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系统使用原理图。其中,附图标记100电动气压控制器200主阀101控制终端102外接气源103外接后端用气管路I控制单元2排气电磁阀3进气电磁阀4控制器本体5控制器外盖6连接件7电控插座8阀体9敏感活塞10复位弹簧11阀芯12阀座13弹簧座14压紧弹簧15压盖16密封圈17密封圈18密封垫19密封圈20入口接管嘴21出口接管嘴22控制气源接管嘴23控制腔入口接管嘴24控制腔测压接管嘴25控制腔出口接管嘴26阻尼板27挡圈S2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I及图4,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系统使用原理图。本技术的高压气体减压阀,包括电动气压控制器100和主阀200,所述电动气压控制器100与所述主阀200密封连接,所述电动气压控制器100分别与一控制终端101及一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S2连接,所述主阀200分别与外接气源102及所述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S2连接,所述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S2与外接后端用气管路103连接。参见图2及图3,图2为图I的剖视图,图3为图I的后视图。本技术的电动气压控制器100位于高压气体减压阀的上部。包括排气电磁阀2、进气电磁阀3、控制器外盖5、控制腔入口接管嘴23、控制腔测压接管嘴24和控制腔出口接管嘴25均以螺纹形式和控制器本体4连接。所述控制器本体4内部形成一控制腔,控制腔入口接管嘴23通过控制器本体4的气路和进气电磁阀3的入口连通,进气电磁阀3通过控制器本体4的气路和控制腔连通,控制腔通过控制器本体4的气路分别和控制腔测压接管嘴24、排气电磁阀2的入口连通,排气电磁阀2的出口通过控制器本体4的气路和控制腔出口接管嘴25连通。控制单元I由单片机处理器、通讯电路、开关量输出驱动电路、开关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气体减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气压控制器和主阀,所述电动气压控制器与所述主阀密封连接,所述电动气压控制器分别与一控制终端及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主阀分别与外接气源及所述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出口气体压力传感器与外接后端用气管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蕾袁学飞岳兵孙贺谢建明文小平黄福友王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