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线机的减小气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84340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6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并线机的减小气圈装置,包括铁板、限过装置和环形结构,限过装置呈L型,限过装置竖直部分的端部固定在铁板的底部中央,限过装置水平部分的端部固定有环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L型的限过装置,使纱线进行再次并纱时,产生气圈的半径受到限制,从而减少了气圈、避免了纱线相互碰撞缠绕的情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纺织
,具体地说是一种并线机的减小气圈装置
技术介绍
普通并线机在喂入口之前的铁板上一般安装有四个长短不一的导线装置,这些导线装置用于纱线的引导。在普通并线机上加工7股以下的纱线时,这些导线装置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在普通并线机上加工7股以上的纱线时,需将并好的纱线进行再次并纱,这时的纱线自重变大,气圈增大,容易出现相互碰撞缠绕的请况,从而影响了生产进度。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防止再次并纱的纱线相互碰撞缠绕的并线机的减小气圈装置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再次并纱的纱线相互碰撞缠绕的并线机的减小气圈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铁板、限过装置和环形结构,其特征在于限过装置呈L型,限过装置竖直部分的端部固定在铁板的底部中央,限过装置水平部分的端部固定有环形结构。所述的限过装置竖直部分的长度为2(T25厘米。所述的限过装置水平部分的长度为最长导线装置长度的一半。所述的环形结构的直径为15厘米。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 L型的限过装置,使纱线进行再次并纱时,产生气圈的半径受到限制,从而减少了气圈、避免了纱线相互碰撞缠绕的情况。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侧视图。参见图I和图2,I为铁板;2为限过装置;3为最长导线装置;4为环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参见图I和图2,本技术包括铁板、限过装置和环形结构。限过装置2呈L型,限过装置2竖直部分的端部固定在铁板I的底部中央,限过装置2竖直部分的长度为2(T25厘米。限过装置2水平部分的端部固定有环形结构4。限过装置2水平部分的长度为最长导线装置3长度的一半。环形结构4的直径为15厘米。本技术在并线机纱线喂入口之前加装带有环形结构4的限过装置2,使得再次并纱的纱线在产生气圈时的半径受到限制,从而解决了纱线气圈过大而相互碰撞缠绕的情况。权利要求1.一种并线机的减小气圈装置,包括铁板、限过装置和环形结构,其特征在于限过装置(2)呈L型,限过装置(2)竖直部分的端部固定在铁板(I)的底部中央,限过装置(2)水平部分的端部固定有环形结构(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并线机的减小气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过装置(2)竖直部分的长度为20 25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并线机的减小气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过装置(2)水平部分的长度为最长导线装置(3)长度的一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并线机的减小气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结构(4)的直径为15厘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机械纺织
,具体地说是一种并线机的减小气圈装置,包括铁板、限过装置和环形结构,限过装置呈L型,限过装置竖直部分的端部固定在铁板的底部中央,限过装置水平部分的端部固定有环形结构。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L型的限过装置,使纱线进行再次并纱时,产生气圈的半径受到限制,从而减少了气圈、避免了纱线相互碰撞缠绕的情况。文档编号D01H13/12GK202466027SQ201220062290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4日专利技术者何敏珠, 俞灏, 李恩生 申请人:上海日舒科技纺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线机的减小气圈装置,包括铁板、限过装置和环形结构,其特征在于:限过装置(2)呈L型,限过装置(2)竖直部分的端部固定在铁板(1)的底部中央,限过装置(2)水平部分的端部固定有环形结构(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恩生何敏珠俞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日舒科技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