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节能空调装置,涉及空调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有空调机、充气筒、减震弹簧以及气压转动机,充气筒包括有上活动体和下活动体,上活动体的上端部装设有上固定轴承,下活动体的下端部装设有下固定轴承,减震弹簧套装于上活动体与下活动体之间,充气筒开设有第一出气孔以及第一入气孔,充气筒与气压转动机之间装设有合流器,合流器设置有第二入气孔以及第二出气孔。震动的汽车车架促使充气筒工作进而使得充气筒不断地往合流器内充气,合流器内所产生的高气压促使气压转动机工作,转动的气压转动机最终驱动空调机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部分取代或者完全取代汽车发动机对空调机的动力驱动作用,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省燃油、环保效果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节能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安装于汽车内的空调机压缩力较大,在汽车启动并打开空调机的情况下,汽车发动机的燃油量会变大,这不仅浪费燃油且环保效果不好。针对现有汽车的空调机的工作方式所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车节能空调装置,该汽车节能空调装置能够减少汽车发动机的燃油量,甚至能够完全脱离汽车发动机而实现制冷效果,节省燃油,环保效果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节能空调装置,包括有空调机,还包括有充气筒、减震弹簧以及与空调机驱动连接的气压转动机,充气筒包括有可相对活动且密封套装于一起的上活动体和下活动体,上活动体的上端部装设有上固定轴承,下活动体的下端部装设有下固定轴承,减震弹簧套装于上活动体与下活动体之间,减震弹簧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上活动体的上端部以及下活动体的下端部抵接,充气筒开设有第一出气孔以及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入气孔,充气筒与气压转动机之间装设有合流器,合流器设置有通过输气管道与第一出气孔连接的第二入气孔以及通过输气管道与气压转动机的入气口连接的第二出气孔。其中,所述第二入气孔配装有用于防止气体回流的单向阀。其中,所述合流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入气孔。其中,所述气压转动机配装有高速充气机、低速充气机和储气瓶,高速充气机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道与储气瓶的入气口连接,储气瓶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道分别与气压转动机的入气口、所述合流器的第二入气孔连接;高速充气机的动力输入端配装有通过离合线与刹车踩板连接,且与汽车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驱动连接的离合器,低速充气机与汽车的油门踩板连接,离合器分别与高速充气机、低速充气机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节能空调装置,包括有空调机、充气筒、减震弹簧以及气压转动机,充气筒包括有上活动体和下活动体,上活动体的上端部装设有上固定轴承,下活动体的下端部装设有下固定轴承,减震弹簧套装于上活动体与下活动体之间,充气筒开设有第一出气孔以及第一入气孔,充气筒与气压转动机之间装设有合流器,合流器设置有第二入气孔以及第二出气孔。在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中,震动的汽车车架促使充气筒工作进而使得充气筒不断地往合流器内充气,合流器内所产生的高气压促使气压转动机工作,转动的气压转动机最终驱动空调机工作;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专利技术能够部分取代或者完全取代汽车发动机对空调机的动力驱动作用,即本专利技术具有节省燃油、环保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筒的结构示意图。在图I和图2中包括有I—空调机2—充气筒21—上活动体22-下活动体 23-上固定轴承24-下固定轴承 25—第一入气孔26—第一出气孔3——减震弹簧4-气压转动机 5-合流器51-第二入气孔52——第二出气孔6——输气管道 7——高速充气机71——低速充气机8——储气瓶9——离合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实施例一,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节能空调装置,包括有空调机I,还包括有充气筒2、减震弹簧3以及与空调机I驱动连接的气压转动机4,充气筒2包括有可相对活动且密封套装于一起的上活动体21和下活动体22,上活动体21的上端部装设有上固定轴承23,下活动体22的下端部装设有下固定轴承24,其中,上固定轴承23与下固定轴承24分别安装于汽车车架的减震位置;减震弹簧3套装于上活动体21与下活动体22之间,减震弹簧3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上活动体21的上端部以及下活动体22的下端部抵接,充气筒2开设有第一出气孔26以及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入气孔25,充气筒2与气压转动机4之间装设有合流器5,合流器5设置有通过输气管道6与第一出气孔26连接的第二入气孔51以及通过输气管道6与气压转动机4的入气口连接的第二出气孔52 ;须进一步解释,合流器5的第二入气孔51的数量并没有限制,即合流器5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第二入气孔51。进一步的,第二入气孔51配装有用于防止气体回流的单向阀(图中未示出),其中,该单向阀只能使得气体进入至合流器5内,而不能使得进入合流器5内的空气回流;对于具有多个第二入气孔51的合流器5而言,配装于各第二入气孔51的单向阀可以有效地防止各充气筒2之间出现气压互流,从而达到较好的充气效果。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过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具体如下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所产生的震动促使上活动体21与下活动体22发生相对移动进而实现充气筒2的充气功效,其中,在实现汽车减震功效的同时,减震弹簧3还促使上活动体21与下活动体22周期性地复位;外界空气经第一入气孔25进入至充气筒2内,充气筒2内的空气依次经第一出气孔26、输气管道6以及第二入气孔51进入至合流器5内,合流器5内的空气依次经第二出气孔52、输气管道6进入至气压转动机4内,合流器5内所产生的高气压促使气压转动机4工作,转动的气压转动机4最终驱动空调机I工作;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专利技术能够部分取代或者完全取代汽车发动机对空调机I的动力驱动作用,即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少汽车发动机的燃油量,甚至能够完全脱离汽车发动机而实现制冷效果,节省燃油,环保效果好。实施例二,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气压转动机4配装有高速充气机7、低速充气机71和储气瓶8,高速充气机7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道6与储气瓶8的入气口连接,储气瓶8的出气口通过输气管道6分别与气压转动机7的入气口、所述合流器5的第二入气孔51连接;高速充气机7的动力输入端配装有通过离合线与汽车的刹车踩板连接且与汽车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驱动连接的离合器9,低速充气机71与油门踩板连接,离合器9分别与高速充气机7、低速充气机71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本实施例二的离合器9、高速充气机7、低速充气机71、储气瓶8、气压转动机4所组成的空调装置能够配合实施例一的空调装置使用,在汽车发动机工作的条件下,高速充气机7、低速充气机所产生的高压空气储存至储气瓶8内,储气瓶8内的高压空气再促使气压转动机4工作;需进一步解释,高速充气机7的工作状态由离合器9控制,而离合器9的离合状态由油门踩板或者刹车踩板通过离合线来控制。 以上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节能空调装置,包括有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充气筒(2)、减震弹簧(3)以及与空调机(1)驱动连接的气压转动机(4),充气筒(2)包括有可相对活动且密封套装于一起的上活动体(21)和下活动体(22),上活动体(21)的上端部装设有上固定轴承(23),下活动体(22)的下端部装设有下固定轴承(24),减震弹簧(3)套装于上活动体(21)与下活动体(22)之间,减震弹簧(3)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上活动体(21)的上端部以及下活动体(22)的下端部抵接,充气筒(2)开设有第一出气孔(26)以及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入气孔(25),充气筒(2)与气压转动机(4)之间装设有合流器(5),合流器(5)设置有通过输气管道(6)与第一出气孔(26)连接的第二入气孔(51)以及通过输气管道(6)与气压转动机(4)的入气口连接的第二出气孔(5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节能空调装置,包括有空调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充气筒(2)、减震弹簧(3)以及与空调机(I)驱动连接的气压转动机(4),充气筒(2)包括有可相对活动且密封套装于一起的上活动体(21)和下活动体(22),上活动体(21)的上端部装设有上固定轴承(23),下活动体(22)的下端部装设有下固定轴承(24),减震弹簧(3)套装于上活动体(21)与下活动体(22)之间,减震弹簧(3)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上活动体(21)的上端部以及下活动体(22)的下端部抵接,充气筒(2)开设有第一出气孔(26)以及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入气孔(25),充气筒(2)与气压转动机(4)之间装设有合流器(5),合流器(5)设置有通过输气管道(6)与第一出气孔(26)连接的第二入气孔(51)以及通过输气管道(6)与气压转动机(4)的入气口连接的第二出气孔(52)。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英虎,
申请(专利权)人:杨英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