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式加热炉及其悬臂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9254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臂辊,包括水冷辊轴,水冷辊轴上设置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其用来在悬臂辊工作过程中提供冷却水的回路。还包括辊轴、辊身块和盲板堵头,辊轴的一端与水冷辊轴相连,另一端与盲板堵头相连。辊身块设置在辊轴的外壁上,且辊身块设置为多个。每个辊身块沿辊轴的径向设置,多个辊身块环绕分布在辊轴的外壁上。在辊轴的外壁上增加了辊身块结构,增加了悬臂辊的抗冲击能力和承载能力,能够不断承受工作过程中的冲击震动,在悬臂辊受到工作过程中外力的冲击时,通过辊轴上辊身块承载能力大的特点,起到减缓冲击力的作用,增强悬臂辊的抗冲击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步进式加热炉,其上设置有如上结构的悬臂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工业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步进式加热炉及其悬臂辊
技术介绍
在冶金工业中,加热炉习惯上是指把金属加热到轧制成锻造温度的工业炉,包括有连续加热炉和室式加热炉等。步进式连续加热炉是靠炉底或水冷金属梁的上升、前进、下降、后退的动作把坯料 一步一步地移送前进的连续加热炉。步进连续加热炉出料时,步进梁进行整步距循环,将钢坯移至出料侧悬臂辊道上,悬臂辊转动将钢坯传送出加热炉。由于出料侧温度高,又靠近炉门,冷热温差大,冷空气容易倒吸造成氧化氛围,环境十分恶劣,且频繁受钢坯冲击,对悬臂辊的稳定运行要求比较高。因此,悬臂辊应具备耐高温氧化、耐磨损、具有一定强度等要求。现有的悬臂辊采取辊轴和辊身组合方式,辊身套装在光身辊轴端部,依靠辊身两端两个支撑点的焊接做轴向定位和传递扭矩,如图I所示,图I为现有的加热炉悬臂辊的装配图。其中第一支撑点21焊接在辊轴端部,起封堵水冷辊轴和轴向定位辊身的作用;第二支撑点22套装焊接在辊轴上,起轴向定位和传递扭矩的作用。由于两支撑点内热外冷温度范围不同,热膨胀能力不一样。同时其不断经受钢坯冲击震动,两支撑点就容易出现开焊,形成裂纹间隙。出现裂纹间隙后,冷却作用急剧降低,导致两支撑点迅速脱开,失去轴向定位和扭转作用,最终出现辊身整体脱落。有时甚至滚入活动梁立柱密封箱内,处理极为不便,造成加热炉长时间停机。技术(申请号/专利号200920029472)介绍的出装料悬臂辊道辊轴装置,其特征是辊头的左端部设有挡板并固定在辊头上,辊头的右端设有环形槽,与环形槽相对应设有一对卡环,空心轴上设置止口。增加了右端环行卡槽配合辊轴上的止口,在开焊失效后,能保护辊头不至于迅速整体脱落造成更大的损害,但整体使用寿命并未提高。技术(申请号/专利号200920226721)介绍的悬臂辊道辊头与辊轴的连接采取无焊接对开式卡套进行轴向定位的方式。无焊接,加强了悬臂辊的耐高温能力,进一步提高了防止辊头脱落能力。但对辊头冷却重视不够,会造成辊身耐磨性迅速下降。因此,如何实现提高悬臂辊的耐磨性和抗冲击的能力,同时保证悬臂辊的冷却性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步进式加热炉及其悬臂辊,以实现提高悬臂辊的耐磨性和抗冲击的能力,同时保证悬臂辊的冷却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臂辊,包括水冷辊轴,其上设置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还包括辊轴,其一端与所述水冷辊轴连接;辊身块,其设置在所述辊轴的外壁上且为多个,单个所述辊身块沿所述辊轴的径向设置,多个所述辊身块环绕分布在所述辊轴的外壁上;盲板堵头,其设置与所述辊轴的另一端。优选地,在上述悬臂辊中,所述辊身块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辊身块以所述辊轴的中间径向的横截面为对称面对称分布。优选地,在上述悬臂辊中,每组所述辊身块设置为12个,其均匀设置在所述辊轴的外壁上。优选地,在上述悬臂辊中,所述辊身块处于所述辊轴同一径向上的两个所述辊身块以“人”字形分布。优选地,在上述悬臂辊中,所述辊身块为Co50辊身块。优选地,在上述悬臂辊中,所述辊轴与所述水冷辊轴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优选地,在上述悬臂辊中,所述辊轴与所述水冷辊轴之间通过高镍合金焊条焊接连接。优选地,在上述悬臂辊中,所述辊身块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辊轴上。优选地,在上述悬臂辊中,所述辊轴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水冷通道和第二水冷通道,所述第一水冷通道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水冷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一种步进式加热炉,包括步进梁、轴承座,电机减速器和出料侧悬臂辊,所述出料侧悬臂辊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悬臂辊。本技术提供的悬臂辊,包括水冷辊轴,水冷辊轴上设置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其用来在悬臂辊工作过程中提供冷却水的回路。还包括辊轴、辊身块和盲板堵头,辊轴的一端与水冷辊轴相连,另一端与盲板堵头相连。辊身块设置在辊轴的外壁上,且辊身块设置为多个。每个辊身块沿辊轴的径向设置,多个辊身块环绕分布在辊轴的外壁上。在辊轴的外壁上设置辊身块,辊身块能够增大悬臂辊辊轴处的承载能力,同时能够增强悬臂辊的抗冲击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的加热炉悬臂辊的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悬臂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悬臂辊水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加热炉悬臂辊的装配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Co50辊身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步进式加热炉及其悬臂辊,以实现提高悬臂辊的耐磨性和抗冲击的能力,同时保证悬臂辊的冷却性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事实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事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图4所示,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悬臂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悬臂辊水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加热炉悬臂辊的装配图。一种悬臂棍,包括水冷棍轴3,水冷棍轴上设置有进水通道8和出水通道9,还包括辊轴I、辊身块2和盲板堵头4,辊轴I的一端与水冷辊轴3相连接,另一端与盲板堵头4相连。辊轴I的外壁上设置有辊身块2,辊身块2为多个,单个辊身块2沿辊轴I的径向设置,多个辊身块环绕分布在辊轴I的外壁上。在辊轴I的外壁上增加了辊身块结构,增加了悬臂辊的抗冲击能力和承载能力,能够不断承受工作过程中的冲击震动,在悬臂辊受到工作过程中外力的冲击时,通过辊轴I上辊身块2承载能力大的特点,起到减缓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在辊轴I旋转过程中,多个辊身块2降低了工作过程中对辊轴I的直接磨损,提高悬臂 辊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的悬臂辊,实现了提高悬臂辊抗冲击的能力。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悬臂辊中,辊身块设置为两组,两组辊身块以辊轴I的中间径向的横截面为对称面,对称分布在辊轴I的外壁上。每组辊身块设置为12个,其均匀设置在辊轴I的外壁上。位于同一径向上的两个辊身块以“人”字形分布。辊身块设置为两组并以一定数量均匀布置,满足悬臂辊的承载能力,且单个辊身块脱落后容易修复,延长了悬臂辊的使用寿命。当同一径向的两个辊身块同向布置时,辊身块可以设置为斜齿轮样式,以增大辊身块结构的承载能力,然而斜齿轮样式容易产生较大的轴向力,使的悬臂辊支撑端受到较大的轴向载荷,为了降低这种轴向的冲击力,采用“人”字辊样式,由同一径向的两个辊身块合并而成,不但具有斜齿轮样式的优点,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还克服了会产生较大轴向力这一缺点,使得悬臂辊既能承受轴向冲击力,又能沿悬臂辊的滚动方向提供纵向的驱动力。辊身块为Co50的辊身块,辊身块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到辊轴I上。辊身块的材质为Co50,其较现有的ZG4Cr28Ni48W5材质的悬臂辊具有更好的高温耐磨性和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臂辊,包括水冷辊轴(3),其上设置有进水通道(8)和出水通道(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辊轴(I),其一端与所述水冷辊轴(3)连接; 辊身块(2),其设置在所述辊轴(I)的外壁上且为多个,单个所述辊身块沿所述辊轴(I)的径向设置,多个所述辊身块环绕分布在所述辊轴(I)的外壁上; 盲板堵头(4),其设置于所述辊轴(I)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悬臂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身块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辊身块以所述辊轴(I)的中间径向的横截面为对称面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臂辊,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辊身块设置为12个,其均匀设置在所述辊轴的外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臂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身块处于所述辊轴(I)同一径向上的两个所述辊身块以“人”字形分布。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乐彬杨风滨赵勇赵培胜魏义华庄绪成刘英刚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