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植入到体腔内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其具有管状框架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环形支撑元件。一个或多个环形支撑元件中的每个包括由铰接区互连的多个支撑条。多个支撑条中的每个还具有中段。血管植入物还包含能够使血管植入物在塌陷构型与扩张构型之间转变的至少一种粘弹性材料。多个支撑条中的每个和铰接区限定了横截面。从中段朝向铰接区,转动惯量增加,以适应转变并抵抗施加到处于扩张构型下的血管植入物的径向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干预性治疗或血管外科的可植入血管装置,更具体来说,涉及在塌陷和扩张两种构型下均表现出均匀应力分布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聚合物架子。
技术介绍
干预性治疗和外科技术与科学,在使用比以前更小的切口或通过血管系统或身体 的开口进入来治疗内部缺陷和疾病以减少治疗位点周围的组织创伤方面,取得持续不断的进步。这类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在给定的治疗位点(或多个位点)处经皮放置支架或架子(scaffold)。支架典型地以塌陷构型导入到血管中,然后当置于血管中时扩张,以维持血管畅通。支架的扩张是基于记忆(即自扩张)、基于变形(即气囊扩张)或两者的组合。使用基于变形的技术来扩张的支架,包括在预定区域中集中应力以控制变形的区域。例如,可球囊扩张的支架在铰接部具有高应力区域,以便于受控的卷曲和随后的扩张。然而,作为这种构造的结果,当施加时,例如在扩张状态下在来自于血管或身体开口的径向负荷下,应力在这些区域中最高。在聚合物支架或架子(scaffold)的情况下,这些应力集中区域可能由于聚合物材料的粘弹性性质而经历变形,从而引起对支架的不想要和有害的效应(即支架塌陷或回缩)。专利技术概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用于植入到体腔内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具有包含一个或多个环形支撑元件的管状框架。一个或多个环形支撑元件中的每个包含由铰接区互连的多个支撑条。多个支撑条中的每个还具有中段。血管植入物包含能够使血管植入物在塌陷构型与扩张构型之间转变的至少一种粘弹性材料。多个支撑条中的每个和铰接区限定了横截面。从中段朝向铰接区,转动惯量增加,以适应转变并抵抗施加到处于扩张构型下的血管植入物的径向负荷。附图简述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
的专业人员来说,在参考附图阅读下面的描述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特点将变得明显,在所述附图中图IA是显示了处于扩张构型下并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构造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的示意图;图IB是显示了处于塌陷构型下的血管植入物(附图说明图1A)的放大部分的示意图;图2A是显示了图IA中的血管植入物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2B是显示了图2A中的血管植入物的放大部分(虚线长方形)的示意图2C是显示了图2A中的血管植入物的放大部分(虚线圆形)的示意图;图2D是沿着图2C中的线2D-2D获得的横断面图;图2E是沿着图2C中的线2E-2E获得的横断面图;图3A是显示了图IA中的血管植入物的铰接区的放大侧视图的示意图;图3B是显示了施加于图3A中的铰接区部分的负荷(箭头)的示意图;图3C是显示了图3B中的铰接区的自由体图的示意图;图4A是显示了具有锥状铰接区的常规架子的示意图;图4B是显示了图4A中的架子的铰接区的放大侧视图的示意图; 图4C是显示了施加于图4B中的铰接区部分的负荷(箭头)的示意图;图4D是显示了图4C中的铰接区的自由体图的示意图;图5A是显示了具有横截面尺寸相等的铰接区和支撑条中段的另一种常规架子的示意图;图5B是显示了图5A中的架子的铰接区的放大侧视图的示意图;图5C是显示了施加于图5B中的铰接区部分的负荷(箭头)的示意图;图是显示了图5C中的铰接区的自由体图的示意图;图6是图IA-B中的血管植入物的应力对应变的曲线,从中可以读出最大应力和屈服应力。支架浸没在37°C的水中,在2分钟后,使用来自于MPT Europe公司(Mulderspark9-1,9351 NR Leek,荷兰)的径向测试仪RCM-60-WB在三个连续周期中进行径向压缩。在第一个周期中(曲线A),产生15%的直径减小。在第二个周期中(曲线B),再产生15%的直径减小。在第二个周期中(曲线C),将支架的直径减小至I. 7_。正如可以看到的,在第一个周期后,支架返回到其初始直径,而在第二个周期后,支架塑性变形;图7A-B是一系列OCT图像,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完美地与动脉壁对抗,并向其提供了明显的径向支撑;图8是放大的照片,显示了图7A-B中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在植入猪血管系统中30天后,其交叉支撑条的断裂;并且图9A-B是一系列病理学载片,显示了图7A-B中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在植入猪血管系统中30天后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详细描述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专业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意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文本中,术语“对象”可以指任何温血生物,包括但不限于人类、猪、大鼠、小鼠、狗、山羊、绵羊、马、猴、猿、兔、牛等。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生物可再吸收的聚合物”可以指其降解副产物可以通过对象身体中的自然途径被生物同化或排泄的聚合物。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卷曲”可以指涉及在血管植入物上施加径向压力以使血管植入物的直径减小,而基本上不影响血管植入物的结构组分(例如壁或支撑条)的过程。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可降解聚合物”可以指当置于对象体内或水性溶液中并维持在模拟生理介质的温度、重量克分子渗透压浓度、PH等条件下时被降解成单体和寡聚体的聚合物,所述降解优选不涉及酶降解,以将触发对象抗原-抗体防御系统的风险降至最低。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最终预定形状和直径”可以指已在体腔中展开的血管植入物的目标直径、长度、设计和壁厚度。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负回缩”可以指扩张的血管植入物的直径的不想要的减小。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正回缩”可以指被制造成具有所需最终直径但尚未完全扩张到所需最终直径的血管植入物的直径的增加。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玻璃化转变温度”和“Tg”可以指聚合物从玻璃态转变成橡胶态或与之相反时的温度。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与松弛相关的回缩”可以指根据粘弹性聚合物材料的公 知行为,由于分子构型的时间依赖性缓慢重排而引起的血管植入物尺寸的缓慢变化。这样的重排部分是由于永久性的静态或动态负荷,其缓慢地引起构成血管植入物的聚合物材料达到热力学平衡。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干预性治疗或血管外科的可植入血管装置,更具体来说,涉及在塌陷和扩张两种构型下均表现出均匀应力分布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聚合物架子或支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情况的代表,图IA-B显示了用于植入到体腔内的包含一个或多个环形支撑元件12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10。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支撑元件12包含多个支撑条14,其每个包括中段16和铰接区18。与包括预定的高应力区域(例如在铰接处)的现有技术的可球囊扩张血管植入物(例如支架)不同,本专利技术的血管植入物10在处于扩张构型和动态负荷条件下(例如当在体腔中扩张、卷曲期间或在脉动的体腔中时),表现出提高的径向抗性。径向抗性通过扩散和限制出现的最大应力以避免由高频径向负荷引起的蠕变而得到提高。结果,从支撑条14的中段16到最高转矩区域,变形更均匀地分布或吸收。I.牛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棺入物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包括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10,其包含一个或多个环形支撑元件12。血管植入物10可以包括具有基本上管状的框架并能够植入到体腔内的任何元件、装置或器具。正如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血管植入物10包含能够使血管植入物在塌陷构型与扩张构型之间转变的至少一种粘弹性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血管植入物10可以包含架子(scaffold)。架子(scaffold)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0.06 US 61/249,0101.一种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其具有管状框架并用于植入到体腔中,所述支架包含 一个或多个环形支撑元件,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支撑元件的每个包含由铰接区互连的多个支撑条,所述多个支撑条的每个包括中段; 其中所述血管植入物包含能够使所述血管植入物在塌陷构型与扩张构型之间转变的至少一种粘弹性材料,所述多个支撑条的每个和所述铰接区限定了横截面; 其中从所述中段朝向所述铰接区,转动惯量增加,以适应所述转变并抵抗施加到处于扩张构型下的血管植入物的径向负荷。2.权利要求I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其中所述血管植入物是架子。3.权利要求I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其中所述血管植入物是支架。4.权利要求I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其中横截面限定了宽度。5.权利要求4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其中宽度随着径向负荷的施加而增加。6.权利要求I的生物可再吸收的血管植入物,其还包含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支撑元件相交的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歇尔·范德里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动脉再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