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3905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架。通过使细胞在支架的内侧表面上具有方向性地增殖,能够利用细胞迅速地覆盖支架表面,抑制或者减少迟发性支架血栓症、再狭窄的发生。支架(10)包括:圆筒状的支架主体(12),其在两端具有开口部,且在上述两端的开口部间沿长度方向X延伸;覆盖层(13),其设在上述支架主体(12)的内侧表面上,含有具备能促进细胞的附着的细胞附着能力的物质,通过以条纹状排列多个呈线状延伸的线状覆盖部(14),形成上述覆盖层(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留置在产生于生物体内的管腔中的狭窄部或阻塞部等病变部而将这些病变部维持为通畅状态的支架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采用支架留置法,该支架留置法是在产生于血管、胆管、食道、气管、尿道及其他内脏器官等的生物体内的管腔或体腔的狭窄部或阻塞部等病变部,留置中空管状的作为医疗用具的支架,将病变部维持为通畅状态。 治疗例如缺血性心脏病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为如下手术在患者的脚或手腕的动脉上切开小口,将导引鞘(intiOducer sheath)(导入器)留置在该动脉中,使导引钢丝先穿入导引鞘的内腔并于内腔中行进,并且在将称作导引导管的较长的中空的软管插入到血管内并配置在冠状动脉的入口处后,抽出导引钢丝,将预先插入有另一较细的导引钢丝的球囊导管插入到导引导管的内腔中,使导引钢丝先行行进,并且基于X射线造影使球囊导管前进至患者的冠状动脉中的病变部(狭窄部或阻塞部),使球囊位于病变部内,医生利用规定的压力使球囊在该位置膨胀I次或多次。由此,病变部的血管内腔维持被扩张了的通畅状态,由此在血管内腔中通过的血流增加。但是,现得到以下报告当血管壁被导管损伤时,引起作为血管壁的治愈反应的血管内膜的增殖,容易发生再狭窄。因此,为了降低再狭窄率,采用将支架留置在利用球囊扩张了的病变部的支架留置法。利用支架留置法虽然能够降低再狭窄率,但却不能完全预防再狭窄。因此,近年来人们积极地提出了如下尝试作为该支架,用承载有免疫抑制剂和抗癌剂等生物学的生理活性物质的药剂溶出性支架(DES),在留置有支架的病变部的局部缓慢释放该生物学的生理活性物质,抑制被认为是再狭窄的原因的血管内膜的增殖,从而谋求降低再狭窄率。DES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率。另一方面,最近作为DES的问题,得到以下报告在留置于病变部的支架的内腔中,容易产生由血管内皮细胞覆盖的延迟所引发的迟发性支架血栓症。为了解决该种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在支架的内侧表面上将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附着的细胞附着能力的物质固化而成的支架。该支架通过使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架的内侧表面上长大,抑制迟发性支架血栓症、再狭窄。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 - 118123号公报另外,血管内皮细胞通常将沿血流方向具有长轴的纺锤形视作成熟形,通过形成为该种纺锤形,成为功能性的细胞。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支架中,由于在支架的大致整个内侧表面上设有具有细胞附着能力的物质,所以所附着的血管内皮细胞随机长大,难以成为纺锤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该支架通过使细胞在支架的内侧表面上有方向性地增殖,能够迅速地用细胞覆盖支架表面,且能抑制迟发性支架血栓症、再狭窄的发生。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支架包括圆筒状的支架主体,其在两端具有开口部,且在上述两端的开口部之间沿长度方向延伸;覆盖层,其设在上述支架主体的内侧表面上,含有具备能促进细胞的附着的细胞附着能力的物质,通过以条纹状排列多个呈线状延伸的线状覆盖部,形成上述覆盖层。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支架通过以条纹状排列多个具有细胞附着能力的线状的线状覆盖部,形成支架主体的内侧表面的覆盖层,所以能够使细胞具有期望的方向性地在支架主体的内侧表面上长大,促进细胞的长大而迅速地利用细胞覆盖支架表面,且能抑制迟发性支架血栓症、再狭窄的发生。上述线状覆盖部若设置为在上述支架主体扩开时沿该支架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则能够使细胞在线状覆盖部上沿支架主体的长度方向具有方向性地增殖。特别是,就血管 内皮细胞而言,将沿血流方向具有长轴的纺锤形视作成熟形,通过形成为这种纺锤形而成为功能性的细胞,通过使血流方向与线状覆盖部的延伸方向一致,能够使血管内皮细胞以沿支架主体的长度方向具有长轴的功能性的纺锤形长大。上述线状覆盖部若设置为在上述支架主体扩开时沿该支架主体的周向延伸,则能够使细胞在线状覆盖部上沿支架主体的周向具有方向性地增殖。特别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呈螺旋状排列而构成血管,螺旋是沿支架主体的周向缠绕,所以螺旋与线状覆盖部的延伸方向大概一致,由此能够使血管平滑肌细胞沿支架主体的周向排列而长大。上述线状覆盖部若填充设置在形成于上述支架主体的内侧表面的槽中,则能够在进行向球囊安装支架的操作或球囊的扩张操作时,抑制覆盖层损坏。当具有上述细胞附着能力的物质是合成肽时,能够使细胞良好地附着。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支架的立体图。图2是表不第I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内侧表面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3是图2的3 - 3剖视图。图4是表示覆盖层以平面状设在支架主体上的情况下的细胞的增殖例的轮廓图。图5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支架上的细胞的增殖例的轮廓图。图6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7是表不第2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内侧表面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8是图2的8-8剖视图。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0是表不参考例的覆盖基材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参考例的覆盖基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参考例的覆盖基材和未加工基材所附着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为了方便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有时被夸大而与实际的比率不同。第I实施方式如图I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支架10包括筒状的支架主体12,其由多个环状部11沿轴线方向排列连结而成,这些环状部11由被压曲成波浪状而形成为环状的线材构成;覆盖层13,其设在各环状部11的内侧表面上。支架10为球囊扩张型结构,通过将支架10设置在球囊导管的球囊上并使球囊扩张,从而支架主体12沿径向扩开。在支架主体12扩开时,发生各环状部11的压曲的角度增大的塑性变形,维持用外侧表面撑开生物体组织等的状态地将支架10留置在病变部。这里,支架主体12的与生物体组织相接触的外侧表面是指在将支架10留置在病变部时,与形成病变部的生物体组织、详细而言例如血管的内壁等相接触的一侧的表面。另一方面,支架主体12的内侧表面是指在将支架10留置在病变部时,与血液等体液相接触的一侧的表面。 含有具备细胞附着能力的物质的覆盖层13形成为固相而设在支架主体12的内侧表面上,该细胞附着能力促进细胞的附着。覆盖层13用于在支架主体12扩开而留置在病变部后,利用血管内皮细胞覆盖支架主体12的内侧表面。如图2和图3所示,覆盖层13排列有多个呈线状延伸的线状覆盖部14而形成为条纹状。线状覆盖部14设置为,在支架主体12被球囊等扩开而留置在病变部的状态下,线状覆盖部14成为沿支架主体12的长度方向X延伸的状态。即,根据设想的扩开状态,将线状覆盖部14覆盖在支架主体12的内侧表面上。另外,扩开状态依据使用状况而改变,所以扩开状态下的线状覆盖部14不必完全与支架主体12的长度方向X平行。另外,各线状覆盖部14也不必彼此平行,甚至,各线状覆盖部14也可以设置为曲线状而非直线状。覆盖层13由于以固相形成在支架主体12的内侧表面上,所以在进行向球囊安装支架10的操作或球囊的扩张操作时,能够对形成在与球囊相接触的一侧的表面上的覆盖层13的受损进行抑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支架主体12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只要是能沿径向扩开的筒体即可,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构成支架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30 JP 2010-076616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 该支架包括 圆筒状的支架主体,其在两端具有开口部,且在上述两端的开口部之间沿长度方向延伸; 覆盖层,其设在上述支架主体的内侧表面上,含有具备能促进细胞的附着的细胞附着能力的物质, 通过以条纹状排列多个呈线状延伸的线状覆盖部,形成上述覆盖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山彩香斋藤昇名仓裕晶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